蘋果的HomePod是創新還是抄襲?
2018年2月9日,蘋果公司推出智能音箱Home Pod正式上市,而此時,市面上已經雲集了包括亞馬遜Echo、谷歌Home、惠威Phonism、JBL GO Smart、惠普Cortana、LG ThinQ Speaker、阿里巴巴天貓精靈、小米AI音箱、百度Raven H、喜馬拉雅小雅AI、Ding Dong、DOSS 小度AI等等智能音箱。
事實上,智能音箱的設計和生產門檻都很低,無非是在一個傳統的音箱上植入一套語音交互系統,而無論是音箱本身,還是語音交互系統,都能在業內找到非常成熟的方案,如百度的AI開放平台,就以API或SDK等形式對外共享其語音識別與合成、OCR、人臉識別、NLP等數十項服務,開放Duer OS、Apollo兩大行業生態,共享應用場景和解決方案。其他的包括科大訊飛等也可提供類似的解決方案。
所以說,今天的智能音箱產業其實不是一個多麼創新的產業,更多的像是十多年前眾多廠商藉助聯發科的一整套的手機方案直接套個外殼就出貨的玩法。
在這樣的混亂江湖中,Home Pod的推出很容易讓人質疑——為什麼一向標榜創新的蘋果,為什麼這次選擇了跟(chao)隨(xi)呢?
而有媒體也很大膽地當著蘋果CEO庫克的面問出了這個問題,庫克的回答是,「我不會說「跟隨」。我不會使用這個詞,因為這意味著我們等待有人看到他們在做什麼。實際上並非如此。我們在項目出台之前就開始項目。您可以將我們看每一款產品 - iPod、iPhone、iPad、Apple Watch - 都不是第一款,但是它們是第一款現代的產品,對嗎?在每種情況下,如果你看看我們什麼時候開始,我會猜測我們在別人之前就開始了,但我們花了大量時間才做出完美的產品。因為我們不相信將我們的客戶當作實驗室。我認為獨特的是耐心。我們有耐心來等待,在我們發貨之前確保產品沒有問題。」同時,他堅持「蘋果公司獨特的品質之一是耐心完善其產品,而不是急於搶佔市場。」
事實上,從網上已有的Home Pod拆機報告來看,Home Pod還真的只是一個並沒有多大創新的智能音箱,最起碼,我們無法看出它比亞馬遜的Echo的創新優勢在哪裡。如果非得說它有什麼不同的地方的話,Home Pod搭載的Siri可能是目前業界最為成熟的智能語音交互系統。
不過,值得肯定的是,據科技媒體Tech In sights 對蘋果 Home Pod 的物料成本分析報告,Home Pod的物料成本216 美元,而其售價也不過349美元,可謂是蘋果系列產品中不可多得的良心產品。
※為什麼總是讓普通消費者來保護地球?
※馬斯克要建設覆蓋全球的衛星網路,能成功嗎?
TAG:悲了傷的白犀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