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政府行為與藝術品市場

政府行為與藝術品市場

2017年2月24日,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了修改《企業所得稅法》的決定,將原來規定的只允許企業捐贈在當年稅前扣除,調整為可以結轉到以後三年扣除。財政部官員表示,這種稅收優惠已經處於國際領先水平。這項新政將對企業參與公益事業產生積極影響。

藝術品市場有供給、需求和交易平台,藝術家、收藏家、拍賣行等是市場相關利益方,政府是政策的制定者和市場的監管者,市場參與者之間的相互作用使得藝術品市場運行和發展。

政府可以通過經濟、法律和行政等手段對藝術品市場進行調控。稅收是重要的經濟手段。政府通過降低相關稅率使人們願意購買、持有或者展示藝術品,調節稅率可以影響到藝術品的國際流通和貿易。在各大著名的美術館、博物館和專業機構中,很多鎮館之寶都來自捐贈。企業捐贈稅前抵扣政策將有利於激發企業慈善公益的熱情。

在藝術品市場上,政府起著重要的作用,具體表現在:

首先,政府制定藝術品市場運行規則、調節和仲裁行為主體之間利害關係,以保障公平公正的市場環境。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但是壟斷、公共產品、外部性和信息不對稱等問題,使得單單依靠價格機制,無法配置好資源並實現效率最優,因此,需要政府維護市場秩序以矯正市場失靈。例如,政府出台法律法規限制本國重要的文化藝術遺產出口;或者通過補貼美術館和博物館,讓更多的百姓能夠觀賞到高質量的、免費的文化藝術展覽,從而使每個人都能擁有享受文化精神產品的權利。

其次,政府通過財政資金直接或間接地支持藝術市場。通過出台鼓勵或限制政策,政府可以引導市場資金和人才的導向,並且採用財政撥款、獎勵補貼等方式,經教育系統、文化部門等多個渠道扶持文化藝術事業。而在建立博物館、美術館,藏購重要的文物藝術品的過程中,政府則成為了藝術市場直接的消費者和投資者。同樣,政府還可以通過建立藝術基金,支持藝術市場的發展。

需要注意的是,政府購買或者補貼藝術品,對象和價格需要公開透明,過程需要公平公正,以防止關係交易和道德風險。政府過於繁複的審批制度,在增加交易成本的同時,還會創造尋租腐敗的空間。

國家間的監管體制和政策存在著不同,監管套利會導致全球藝術品交易向管制較少、交易便捷的經濟金融中心聚集和集中。國家和地區之間的稅率差異可能影響區域性藝術品中心的轉移。舉例來說,在20世紀前半段,法國藝術品市場是歐洲最重要的市場,但是,在20世紀50年代,藝術品市場稅率的上漲成為法國的主導地位拱手讓給英國的一個重要原因。

第三,政府作為在國際社會超國家主權的一個成員,與其他國家政府合作,在全球藝術品市場發揮作用。例如,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國際藝術品市場上制定標準和規則,推動雙邊談判的途徑促使文物藝術品回歸原有國。國際刑警組織通過各國警方之間的相互支援與合作,預防和打擊藝術品洗錢犯罪行為。

政府的政策會影響到藝術品流通、交易、持有和投資。藝術品的政策和法律法規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藝術品的潛在價值,因此藝術品投資需要關注和研究政策本身以及其後續效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收藏網 的精彩文章:

33件過億拍品背後買家究竟是誰
明清玉器審美探尋

TAG:中國收藏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