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別以為這本經典只是告訴你「什麼在決定新聞」?《什麼在決定新聞》還教你如何做研究

別以為這本經典只是告訴你「什麼在決定新聞」?《什麼在決定新聞》還教你如何做研究

作為傳授者,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同樣的道理,作為學習者,得之以魚不如得之以漁。我們讀書的時候,不僅僅是學習新傳經典中的內容,更要掌握經典背後的研究方法和邏輯。

近年來,全國各大新傳院校對於研究方法的考察非常普遍。真題導向,這裡我們摘取一部分真題,以觀研究方法的考察圖景。

1、設計一項研究,說明研究問題、假設、框架、研究方法。(北京大學2015)

2、有學者認為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在方法論上,是不同的研究範式,請以此為基礎說明他們的不同。目前我國醫患關係緊張是社會關注的焦點,請就醫患關係問題,設計一項傳播研究並闡釋。(北京大學2015)

3、為什麼說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都有可能造成「盲人摸象」?(清華大學2015)

4、傳播研究方法(二選一,每題30分)信度和效度的概念和種類以及二者的聯繫、德爾菲法。(上海大學2015)

5、在傳播學實證研究中,如何理解胡適先生提出的「大膽假設,小心求證」請結合實例論述。(上海大學2015)

6、議題為「青少年在現在社會環境下的媒介接受習慣研究」(假設調查地點是一個有300戶人家,1200人居住的城鎮社區)。(四川大學2015)

7、根據以下材料,選擇一個研究問題,列出研究提綱。(南京大學2015)

8、何為定量研究,定量研究研究哪些基本問題?(北京大學2014)

9、可以通過哪些實證研究方法驗證「網路輿情並不完全等同現實民意」這一判斷?請分別簡要介紹你所說的幾種方法,並就其中一種詳述你的具體實施策略(45分)。(同濟大學2017)

10、用近年網路群體事件為主題,自定義研究議題,做出研究設計框架(浙江大學2017)

11、設計電視暴力實證研究(上海大學2017)

12、質化研究和量化研究的特點,內在聯繫是什麼?(華東師範大學2017)

13、伯明翰學派的研究方法和理論特徵(上海大學2017)

14、量化研究中有哪些心理學研究方法? (上海大學2017)

15、關於上海大學生媒介素養的研究設計(上海大學2017)

16、媒介研究中實驗法的不足(同濟大學2017)

17、在質化實地田野調查中,研究者身份有哪兩種極端形式?它們分別有什麼特殊優勢、局限以及理論考量?(南京大學2017)

18、應用調查問卷的時候,需要滿足哪 5 個條件才能進行研究結果的概推?(南京大學2017)

19、簡述懷特把關研究優缺點。(中國傳媒大學2017)

20、作為一名傳播學研究者,假如你正在了解中國官方與民間兩個輿論場的分化和融合趨勢,可以採取什麼研究方法實現你的研究目的,請提供三種方法選擇(質化與量化)並就一種方法進行下列設計。(清華大學2017)

1)研究問題

2)如何獲取樣本

3)如何設計與受眾的具體問題(至少3個)

4)如何獲取數據

5)如何分析數據

所以,在考研備考期間,以及平常閱讀經典書籍的過程中,僅僅掌握書本的表層內容還不夠,分析學習經典書籍的研究方法也顯得尤為重要。

《什麼在決定新聞》這本書的題目直接明了表明了它的內容,即什麼決定著新聞的選擇、生產和發布等流程,具體內容在書本中大家不難理解。今天,我們撥雲見霧,帶大家領略這本書的背後的精華——研究方法。

【1】

讀書,得之以魚不如得之以漁

說說讀書這東西,同一本書,不同的人,一定會讀出不一樣的東西。你頭腦中有多少東西,決定你看到多少。你是什麼專業背景,決定你看書本內容的視角。

近年來,新聞傳播學科各大院校考研真題中對於研究方法的考察屢見不鮮。相比這本書的內容,研究方法考研會考,研究生階段要修習,做研究發表論文要用研究方法,碩士畢業論文更是離不開,實用性遠遠超乎書本內容。

但是,平常大家都讀這些新聞傳播學科經典名著,很少有人思考去從這些研究著作眾學習研究方法。

作為傳授者,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同樣的道理,作為學習者,得之以魚不如得之以漁。畢竟一條魚只管一頓飯,但是掌握釣魚的方法,保證這輩子也不愁沒魚吃。

所以,我們閱讀經典著作,除了吸收作品的成果,更重要的要學習其研究方法。考研是一場選拔賽,要想出類拔萃,脫穎而出,就要比別人技高一籌。

看書除了看表面內容,更要研讀背後研究方法等奧妙和規律。將來我們自己也可以學好方法,做好研究,出好作品。

【2】

《什麼在決定新聞》

觀點相對過時,研究方法依然有很強借鑒意義

《什麼在決定新聞:對CBS晚間新聞、NBC夜間新聞、《新聞周刊》及《時代》周刊的研究》是以「新聞室觀察研究」為特色的。

這類著作,往往更多觀察、描述性內容。在20世紀70年代興起的媒介社會學研究中,佔據極其重要的地位。

雖然傳播技術和媒介變化日新月異,書中的很多觀點已經成為常識甚至部分過時了,但它的研究方法對我們仍有很強的借鑒意義。

作者將豐富的社區研究傳統與經驗,帶入全國媒體的新聞室當中;藉助橫跨十年時間、對四家主要電視網與新聞雜誌的參與式觀察與訪談所得的經驗材料,濃墨重彩地勾勒出新聞業黃金時期的大事件。

以及精英媒體通過微觀實踐建構國家與社會圖景的方式,並在此基礎上發展出一套對於新聞生產的「包羅萬象」的解釋。三十年來,該書是幾代研究媒介社會學的學者的必讀之作。

這部書分為三個部分:《新聞》、《新聞從業者》和《新聞政策》,給人突出的印象是它展示的研究方法。其中後兩個部分突出地體現出一定的媒介社會學的方法。第一部分《新聞》中則很多的運用了內容分析方法。

【3】

《什麼在決定新聞》

——其中展示的部分研究方法

赫伯特?甘斯的《什麼在決定新聞:對CBS晚間新聞、NBC夜間新聞、〈新聞周刊〉及〈時代周刊〉的研究》並沒有很多的回答「什麼在決定新聞」。

反而值得我們關注的思考的,是他在書中對研究方法的介紹。作者將他的研究方法在每一部分的引言中清楚地交代說明。為我們的新聞學研究提供了權威的經驗和範本。

尤其是內容分析方法。也就是說,因為這是一部權威性著作,他在研究中採用的一些處理方法,完全可以為我們自己在研究中直接借鑒。

1、內容分析法:研究目的,問題假設、觀察類項、樣本選擇

這本書的第一部分是「新聞」,即對新聞報道的內容分析。作者在引言中,提闡述了以內容分析方法來研究所選媒體的新聞報道,其研究目的,假設問題,觀察類項的確立,以及樣本範圍(時段)的選擇理由。

對於從事新聞學研究的學者而言,新聞工作者、新聞機構和新聞生產過程都是不應被忽略的,而要了解新聞生產過程,最好的辦法是實地觀察。這本書主要採用了田野調查和內容分析的觀察法,具有「在生產過程中了解新聞」的特點。

據甘斯介紹,大多數據是靠參與式觀察的方法收集來的,但作者並沒有參與到新聞工作當中去,而是觀察新聞工作者的所作所為,然後和他們討論方法及理由。

此外會詢問過去的工作情況,以及諮詢有關同事、老闆與新聞機構的過去和現在的問題。作者經常參與到辦公室內外發生的非正式討論中去,並與其他涉入新聞生產環節中的人交談,包括新聞執行官,發行、廣告的負責人等。

作者選取了NBC、CBS電視網,和《新聞周刊》、《時代》雜誌作為研究對象,幸運的是,他很容易就獲得了許可。他認為田野工作者必須保持超然,盡量避免自己的價值觀影響研究,與研究對象價值觀差異反而會有益於研究,因為這會使他們的價值觀和自己的都變得更明晰。

2、樣本選擇:拋開個案,選擇普遍

對於我們在研究中通常都會遇到的樣本範圍和時段選擇問題,作者也交代了具體的理由。如:「我之所以選擇這些年份,部分是為了避開大選,因為大選年的競選活動會將很多其他新聞排擠出新聞媒體。」(6頁)——這也顯示出內容分析法旨在揭示一般恆常的狀況。

新聞傳播學很多研究,或者一些研究論文,往往選擇那些經典案例進行研究分析。實際上這種特例的研究是沒有多少價值和意義。畢竟,後發研究只是解釋,並不能夠預測。好的研究不僅僅是解釋和總結,而具有普適性和預測性。

經典的兩級傳播理論和意見兩袖研究,就是選擇美國一個非常普通,不甚起眼的小鄉鎮開展研究,進而得出這一傳播學經典研究成果。

3、樣本選擇:需要具備連續性和完整性

作者還談到:「之所以選擇這一家電視網(CBS),是因為只有它擁有1967年完整的播出腳本。」

——這反映出:樣本完整,是樣本選擇的一個評價標準和優先理由。

4、樣本選擇:偶然性和隨機性

至於他談到「而對於新聞雜誌的選擇是擲硬幣的結果」。這看似付諸偶然。但也反映出:付諸偶然往往是樣本選擇的一個方法,它實際上要排除的是作者的主觀意志。

在第一章《新聞中的社會與國家》中,作者考察了在新聞報道中體現的「國家和社會中的分化」現象。他在這一節的開頭部分介紹了他的內容分析方法和思路:

我沒有選擇那些出現在新聞中的較為明顯的、話題中的分化——比如白宮與國會之間的衝突,或在戰爭期間鷹派與鴿派之間的衝突等,而是採取了一個更傾向於人口統計學的路徑。因此,我的內容分析試圖發掘出出現在新聞中的人群類型,即哪一類人——特別是哪些無名之輩——更具新聞價值。儘管有很多可供研究的人口分化,我在這裡僅主要探討種族、階層、年齡與意識形態。(27頁)

5、研究主題:具備永久性和恆定性

在第一部分的第二章《新聞中的價值》,開頭專門有一節叫作《對價值的分析》介紹其研究方法。其中談到:「新聞中的價值極少被鮮明地表露出來,因而必須到字裡行間去尋找,其依據是哪些行動者和活動被報道或被忽略了,以及他(它)們是如何被描述的。」

「由於新聞從業者在大多數情況下並不會故意將價值插入新聞中,這些價值必須通過『推斷』的方式才能獲得。可是,推斷不可能獨立於推斷者而存在,而不同的人在接觸新聞時都帶著不同的先入之見,他們可能就所觀看或所閱讀的新聞得出截然不同的結論。同樣,分析者自己的價值也會使他或她對新聞中的某些價值比其他人更敏感;因而內容分析常常可以作為分析者自己的價值與那些『存在於』新聞內容中的價值的一個比較。」

——這一段話,一方面反映出新聞中的價值是具有研究價值的。另一方面反映出,研究價值這種特定的對象所遇到的困難:即,由新聞工作者植入新聞中的價值,會遇到新聞的接受者的價值和新聞的研究者的價值這兩種主觀因素的影響,因此,這種價值的影響具有不確定性;而研究的結果也具有不確定性。

由於新聞中的價值存在是這樣普遍,而價值分析是這樣困難,所以作者決定:

「我將會採取對於價值的狹義界定,只檢視那些有關國家與社會以及主要的國家與社會議題的偏向性陳述。此外,我也會區分『話題性』(topical)與『恆久性』(enduring)這兩種類型的價值,並且中只會分析後者。」(50頁)

作者羅列了「在過去20年間的新聞中所發現的恆久價值」。它們是:

民族優越感、利他的民主、負責任的資本主義、小城鎮的田園主義、個人主義、溫和主義。

6、研究方法:文本分析和修辭分析

作者又是如何在新聞中辨識出體現上述價值的表達的呢?他交代說:「我用以辯識這些價值的方法是印象式的;但它們確乎是從對新聞長期持續的檢視中浮現出來的。」

具體而言,這些價值——「可能來自對行動者和活動的呈現方式,來自新聞故事被撰寫、播報或攝製時報用的筆調與口吻,來自附加到常用的名詞與形容詞之上的言外之意——尤其是中性詞明明存在卻沒有被採用的時候。」(51頁)

——由此可見,這種對新聞中價值的內容分析,恐怕要依賴於成熟的文本分析/修辭分析經驗。

比如:「用於報道越南戰爭結束的頭條新聞的典型標題是『南越的陷落』,而這類報道幾乎沒有意識到,藉助另外一些價值,戰爭的結束也同樣可以被看作是『解放』,或者用中性的詞語來說,至少是『政府的更替』。」(53頁)

7、量化or 質化:不同研究內容採取不同研究方法

關於社會科學的研究方法,學術界素有「量的研究」和「質的研究」之分,量的研究從特定假設出發將社會現象量化,計算出相關變數之間的關係,由此得出科學的、客觀的研究成果。

而質的研究強調研究者深入到社會現象之中,通過親身體驗了解研究對象的思維方式,在收集原始資料的基礎上建立情景化、主體間性的意義解釋。這兩種方法分別代表了兩種不同的科學範式。

該書在第一部分《新聞》中的兩章中,似乎分別向我們展示了針對不同對象的不同的內容分析方法。第一章《新聞中的國家與社會》,因為考察的對象是客觀因素,因此會有較多的數據統計。而第二章《新聞中的價值》,因為考慮對象是主觀因素,所以就不免使用個別化的詞語分析方法。

很明顯,作者在需要運用數據表現的地方,有效運用量化研究方法。而在需求文本分析的地方,則運用了質化研究方法。有時候,我們的老師在講授研究方法的時候不建議使用兩種方法,但是實際中往往需要同時運用兩種方法進行合作研究。

我自己在做《中國傳媒人才能力需求報告》(2018)的研究過程中,對於可以量化的維度,則採用詞頻分析和數據統計的方式進行研究和呈現。反之,對一些不能量化,必須通過質化進行表達的內容,則採用個人訪談的方法進行研究分析。

【4】

小結

總之呢,讀書不僅僅讀皮毛,更要讀進去。我們關注每一本研究性著作,包括論文中對研究方法的明確交代,有可能的話,把它們整理出來。這不僅會使我們在應對考研,寫學位論文時受益,還會使我們在答辯時可以從容應對答辯委員的詰問:「你憑什麼這樣選擇樣本?」「你採用這種方法,有什麼根據嗎?」

總結一句話,看書除了看內容,還要看背後的門道。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考新聞 的精彩文章:

四個野男人和你的假性親密關係:有人陪伴,卻無須付出愛情
人民網三評直播答題 答題平台路在何方?

TAG:考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