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序員:我只想安靜地寫代碼,領導卻跟我談大局、講奉獻
編者按:是的,為什麼你們這幫程序猿整天就只想寫代碼?難道做什麼不比怎麼做更重要嗎?但凡你對公司有點奉獻精神對業務有點關心的話都不會這樣,一切都是你的錯,對吧?不對,《Habits That Harm Your Technical Team》作者Marcus Blankenship說錯不在程序員,錯在你們這幫領導。
我面試Jamie的時候,他看起來就像一位狂熱的工程師。技術技能可靠,對流程和產品改進有想法,也有著很好的團隊合作態度,是個明顯的選擇。
不過2年後,Jamie變成了「那個傢伙」。你懂的,就是那個只想不被打擾、埋頭寫自己代碼的傢伙。
我本來應該注意到跡象。現在回想起來,他沒有站出來說過話,他沒有像我預期那樣貢獻自己對流程或產品的想法,而他的「團隊友好」型互動通常是挖苦別人。他經常討論技術債務,說我們缺乏創新,以及拖我們後腿的「愚蠢」決定。而他的評論和反饋顯示出他已經深受「我早就告訴過你了」的情緒之困擾。
Jamie可能曾考慮過要離開公司。如果他這麼做,那我就不能說了。儘管我肯定希望他離開。不過我們現在人手不足,而且我需要能找到的所有幫助。
結果呢?
結果還是老一套,又一位只想著寫代碼的程序員被孤立了。
環境塑造人
太多經理認為問題出在Jamie身上了。如果他是一位好一點的員工、有奉獻精神的員工,或者至少多一點關心的話,都不會發生這樣的事情,對吧?
不幸的是,不對。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熱忱的程序員變成偏執的程序員不是一夜之間的事情。但是事情的發展速度比你想像的要快。
第一次建議非常重要
你如何處置新程序員的想法會發出重要信號。不管好壞,這都為他們的預期做好了準備。這決定了他們會不會在將來分享更多的想法……或者閉嘴不再多管閑事。
當然,一些想法在你的環境未必可行。有的可能需要「等我們沒那麼忙」的時候再進行討論。有的想法看起來很好,但跟這裡的潛規則是有衝突的。
不管是什麼理由,鄙視或者貶低你的程序員的想法,尤其是在他們剛來的幾個月內做出這種舉動是糟糕的做法。
滿腔熱情被潑冷水之後,他會試著換種方式表達自己的想法,為的是想得到成功的結果。但是如果還是好心被當成驢肝肺的話,他就會意識到唯一的取勝之道就是不玩了。
這恰恰是你不希望你的程序員吸取的教訓。
他不再提出想法,不再要求跟客戶見面,並且真誠地試圖去理解業務。
到最後就變成了雙輸的局面。
想法越大,風險越大
記住,你的程序員在提出新想法的時候其實是在冒險。想法越大,風險越大。
為什麼是風險?因為我們的想法反映了我們自己、我們的觀點以及我們的熱情。我們不會推動自己不關心或者認為不可行的想法。我們把自己最好的想法貢獻出來,希望能夠被接受。
這需要有暴露脆弱的勇氣,我們只有在相當確定不會受辱的情況才會大膽吐露自己的想法。如果我們認為自己的想法不會被接受的話,就不會再說出去了。
對想法的反饋塑造了行為
那麼你的程序員退回去只做能讓自己成功的事情,也就是寫代碼,就是很自然的事了。
令人悲哀地,他滿腔的創造、創新和開發熱忱都沒了。
也許它已經變成了對代碼質量或者代碼指標不切實際的想法。
他對市場份額和業務健康的擔憂已經被對頭銜和工資的擔憂所取代。他變得更加關心自己掙了多少,自己的頭銜是什麼,以及自己LinkedIn的形象怎麼樣。
他對改變世界的熱情已經被對開發過程的挑剔所替代。
不過更糟糕的是,他對「我們沒有開發正確的東西」的擔心會被「我們沒有把東西開發正確。」的擔心取代。
他已經學會了不對要開發什麼提供輸入,於是他開始對怎麼去開發變得痴迷。
對於他來說,你的文化已經變成了適者生存。
你的培訓都教了些什麼?
儘管你永遠都不會直接說這些,但你的培訓和文化也許會教這些:
「我們的公司不喜歡小人物的大想法。」
「你做好開發的事情就行了。我們會找出客戶想要什麼的。」
「你就是個程序猿。」
「嗯……為什麼你有十萬個為什麼。你沒有代碼可寫了嗎?」
你的真正文化是什麼?
文化不是貼在牆上的口號,也不是在面試的時候你介紹的公司使命。文化是大家的做事之道,是大家真正關心的東西。
德州農工大學教授Ifte Choudhury指出:
文化是一群人的生活方式——行為、理念、價值觀以及他們接受的象徵,一般都是潛移默化,通過一代代人的溝通和模仿而傳遞下去的。
如果你想知道自己的文化是什麼類型,那就看看大家是怎麼做的。
如果你不喜歡自己看到的東西,那就去改變它。文化不是命令。而是學習、榜樣以及模仿。
作為領導,值得別人效仿是你的工作。
因為文化不是Jamie的錯。文化是我們的錯——團隊領導、軟體經理以及CTO的錯。
所以,別再指責Jamie了,開始做出你的文化需要的改變吧。越快越好。
編譯組出品。編輯:郝鵬程。
※搶在拉勾網之前,傳獵聘網今年赴港IPO,籌資約8億美元
※AI視覺感知公司「芝麻智能」與博世達成戰略合作,推進技術落地
TAG:36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