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話里的狗血人生
童話一定得是個溫暖的故事。
裡面的鳥兒都會說話(安徒生的夜鶯),老鼠都能幫忙做家務(格林的灰姑娘),哪怕有壞人的存在,他們施展的詭計卻總也不會得逞,結局會讓你相信擁抱幸福的千百種可能。
我看了一本很繞很繞的童話書,很奇怪的是,我最後更喜歡的,還是裡面配角的狗血人生。
這是Melly今年的第04篇隨筆
《外婆的道歉信》,弗雷德里克·巴克曼。
七歲的愛莎有一個古怪又瘋狂的外婆,總是不按常理出牌,甚至可以說到處惹麻煩,年紀一大把了還要半夜從醫院溜出來去翻動物園的牆。
外婆得了癌症不幸去世,她和愛莎做了一個君子協定,希望愛莎能把幫她把道歉信送給她得罪過的人,收件人卻很奇怪,愛吃糖果的大狗、不停洗手的野人、酗酒的心理醫生、態度蠻橫的婦人……
外婆曾經是名外科醫生,可她年齡大了。
當一個人漸漸老去,「某人」在會在那對你指手畫腳,你老了呀,你要這樣生活才對。這個某人,我們通常稱呼為「社會」。
愛莎是喜歡外婆的,尤其是當母親改嫁後即將為繼父生下孩子的時候,愛莎明知道自己不應該排斥新成員的到來,卻還是很感謝外婆可以毫無原則、不講道理地站在自己的身邊。她有很多只有外婆才知道的秘密,比如和同學打架弄壞了圍巾,外婆就去翻了動物園的牆,用更大的事情(或者說製造更大的事端?)去轉移愛莎母親的注意力。
好在,強盜邏輯的外婆童話可以訴說,讓外孫女不至於長歪。年幼的愛莎從童話里汲取力量,並反過來,用童話里那些似是而非的道理來應對生活里的煩惱。
比如外婆告訴愛莎世界上存在著一片不眠大陸,那裡的樹木會唱歌,青草按摩你的腳底,空氣中彌散著一股新鮮出爐的麵包香氣,那裡的房子太美麗,但是無人居住,只用於儲藏,所有孤獨的旅行者從四面八方流浪而來,他們拖著裝滿悲傷的行李,在這裡,他們就把箱子放下,當他們離開的時候,他們的步伐會比來時輕快。
外婆去世後,愛莎明白,悲傷並不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減輕,但就像這些被放下的行李一樣,難過的我們不能一直背負著難以承受的憂愁,只好用袋子裝好,然後扔到什麼地方去。
她按照承諾,開始幫外婆送道歉信。
最後一封信的收件人,是住在同一棟樓的、尖酸刻薄的鄰居,布里特·瑪麗。
讀者漸漸明白,瑪麗的故事,無比狗血。她的聲嘶力竭,不過是為了證明「我是被需要的」,你可以讀出一種虛張聲勢的可憐。她最擅長假裝,對那些自己不希望看到的事情,裝作什麼都不知道,其實又被誰都來得清醒(我又下意識想到了繁漪,她們可真像)。
小的時候,她有一個優秀的姐姐,一場車禍後醫生先對她進行了急救,姐姐不幸去世,父母的反應是憤怒地對醫生咆哮,「你們怎麼可以不先救我的大女兒!」
樓下住著兩兄弟,阿夫爾和肯特,都追求過她,長大後的她本和阿夫爾相愛,卻因為後者的出軌急匆匆把自己嫁給了另一個男人。然而分居、離婚,她重新和同樣離婚的肯特走到了一起。
愛莎在某天早上,聽到隔壁傳來的聲響。
「瑪麗,你把我的領帶夾放在哪了?我怎麼見鬼又找不到了?」那是肯特惱怒的聲音。
「在抽屜的第三格。」瑪麗說。
「它怎麼會跑到那裡去!我一直都放在第二格的!」
「也許是你記錯了吧。」瑪麗拿出領帶夾遞了過去。
肯特嘟嘟囔囔走了,而愛莎親眼這一次瑪麗把領帶夾放到了另外的抽屜里。
瑪麗為什麼要這麼做呢,愛莎有些想不明白了。
愛莎偶爾還會聽到瑪麗和肯特的對話。
「肯特,這次感恩節,我會準備好,你可以再和你的孩子說一聲,請他們過來嗎?」
「他們有自己的工作,不一定會來。」
「我會準備好的,大概五點的樣子開飯可以嗎?」
「隨便吧。」肯特聳聳肩。
因為嫁給肯特,瑪麗成了他兩個孩子的繼母,而她自己,卻沒有生育。
瑪麗甚至不知道肯特的孩子喜歡吃什麼,因為他們每次都會缺席,哪怕瑪麗每次都會準備滿滿當當的菜色,也不知道他們到底會不會喜歡。
肯特的孩子早已成家立業,而他們唯一的一次到訪,還是在喜歡吃糖的年紀。
「肯特,你今天回來的時候把襯衫放到洗衣機裡面去可以么?」
「知道了知道了。」肯特不耐煩地應付著。
後來,愛莎在醫院裡知道了瑪麗的秘密。
「那天肯特沒有回家,我給他打電話,最後卻不是他接,我不用香水,但她用,所以我全部的要求,就是希望他回家時能把襯衫直接放進洗衣機里,這要求過分嗎?」
瑪麗雙手交疊,用顫抖的聲音對趕到醫院的拉夫爾繼續說著,「是心臟病發作,是她打電話給我的,她說肯特有可能死而我不能毫不知情……」
她哽咽地說著,轉動著她的婚戒,「我很擅長假裝。」
雅爾瑪爾在《格拉斯醫生》中寫道:人希望被愛。若沒有,那麼被崇拜,沒有被崇拜,那麼被畏懼,沒有被畏懼,那麼被仇恨和蔑視,人想給他人注入某種情感。靈魂害怕真空,不顧一切代價,它嚮往接觸。
說的就是瑪麗。
她無疑度過了自卑的前半生,在父母眼裡不夠優秀,青梅竹馬的戀人喜歡上了別人,一段不幸的婚姻,然後是以為舊時光還很美的第二段夭折的婚姻。
而她所有的努力,都是為了讓別人看到她。
她為肯特操持家務,把東西收納得只有她自己知道在哪(這樣肯特肯定只能問她了)和鄰居之間經常為瑣事吵架(哪怕是養狗之類的小時,她也一定會指手畫腳)。你看,她有多努力。
外婆在寫給瑪麗的道歉信的末尾,對瑪麗說,「對不起,我從來未對你說過,肯特配不上你,因為你值得擁有更好地,就算你是個老太婆!」
瑪麗把信小心地摺疊起來,泣不成聲。
肯特醒了。你猜猜瑪麗的狗血故事會怎麼繼續?童話還真的有一個不完美的結局。
瑪麗和肯特道別,她也沒有和老情人重新走在了一起,哪怕後者對自己年輕的錯誤還是深感愧疚。
她學著那個無法無天的老太太,開著外婆的那輛二手車,瀟洒地開始了一個人的旅行。而肯特和拉夫爾,卻只能通過她偶爾郵寄的明信片才知道她去了哪裡。
這也許才是外婆贈予瑪麗最後的禮物。
因為當年,正是身為外科醫生的外婆,在車禍中救下了年幼的瑪麗。
這本書在豆瓣上的評價比較極端。
喜歡的人說,裡面有很多時候覺得有讓人想哭的衝動,但大體上還是一個溫暖的童話。
不喜歡的人實在看不下去,覺得是水軍刷分。
這種差異的極端化,我覺得可能和很繞的表達方式有關,現實故事的事情,和外婆教給愛莎的童話故事在章節里交替出現,這樣的敘事方式,很難取悅所有的讀者。畢竟,讀書是一件放鬆享受的事兒。
有時間的話,或可一看。
今日薦書:《外婆的道歉信》
弗雷德里克·巴克曼(瑞典)
推薦指數:一般,還可一看
Melly @ 杭州
歡迎來信
TAG:菩提樹下大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