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啥蔣介石苦心經營的德械師,和日軍作戰時屢戰屢敗?
早在1928年時,德國就開始陸續派遣軍事顧問團到中國來,其主要性質就是幫助蔣介石政府組建德械師,同時向中國大量推銷德國的武器裝備。當然,蔣介石與希特勒之所以能達成合作關係,主要還是一個利益互取的過程。剛經歷一戰戰敗的德國急需一個龐大的國外市場來籌措資金,以及獲取資源。而蔣介石則是為了得到西方先進的軍事裝備和建軍理念來維護自己的獨裁統治。
很顯然,蔣介石在得到德國的支持後收益頗豐,尤其是在中原大戰以及蔣桂戰爭等新軍閥混戰中,德國軍事顧問以及新組建的德械師都為其立下了汗馬功勞,最直接的影響就是為蔣介石促成了國內形式上的統一。
德械師的標配:M1935鋼盔、毛瑟步槍、捷克造ZB-26輕機槍等等,這些武器裝備代表著當時國內最精銳的武裝力量。然而由於資金有限、軍隊派系矛盾等原因,並不是所有的國軍都能在德械師的組建中分得一杯羹。如果不是蔣介石的嫡系和親信,根本就沒有機會蹭到德械師的名額。
雖然在抗戰爆發前,國民政府組建了數十個德械師,但是真正能夠達到德國軍事訓練標準的只有為數不多的幾支部隊。比如:第3師、第6師、第9師、第14師、第36師、第87師、第88師、中央教導總隊等少數部隊。
眾所周知,德國陸軍實力在當時的歐洲堪稱數一數二,那麼得到德軍真傳的國軍德械師為何在抗日戰爭爆發後,面對日軍的挑釁,卻屢戰屢敗呢?
究其原因,主要是因為德軍一向注重步兵射擊和戰場持續火力的運用,忽略了白刃戰等格鬥訓練。而抗戰爆發後,國軍與日軍作戰時,常常會遇到短兵交接的情況,訓練有素並且充滿武士道精神的日軍往往會在白刃戰中獲得巨大便宜。就像36師師長宋希濂描述的那樣:兩個小鬼子背靠背端著刺刀,十幾個國軍士兵無法近身。
另外,德軍作戰擁有完備的後勤供應,而國軍德械師雖然手持德式裝備,但隨著德國停止合作之後,加上國內國防工業落後等原因,德械師的武器彈藥供應就成為了問題,只要戰爭進入白熱化狀態,德械師很難再發揮出火力優勢。
當然,除了以上原因外,指揮上也存在問題,這裡就不在一一贅述!
※如果豫湘桂戰役國軍打得好,中國就能保住外蒙古嗎?
※為什麼國軍可以和日軍周旋8年,而僅僅3年就敗給了解放軍?
TAG:歷史角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