捐助數百所學校卻無人知道,這個近百歲香港老人堪比李嘉誠邵逸夫
談起大慈善家,可能你會想到邵逸夫,霍英東等等。特別是在教育的捐助,邵逸夫更是令人欽佩。李嘉誠建立了汕頭大學,也是足夠的偉大。
不過還有一個老人,他一生捐助了數百所學校,卻很少人知道。這個老人就是田家炳。田家炳一個近百歲的香港老人,幾十年來,在祖國大陸和香港台灣澳門,共捐助130所中學、80餘所大學、40多所小學、9所專業學校、9所幼兒園、1150間鄉村學校圖書室。到今天為止,他已累計捐資10億多港元用於中國的教育、醫療、交通等公益事業,他還捐出了自己名下80%的資產。田家炳老人足以令人欽佩,不過這樣一個老企業家,大慈善家卻在中國默默無名。
田家炳出生於廣東梅州的大埔,是著名的客商。梅州跟潮汕地區相連,這兩個地方自古以來就是出商人的地方,著名的李嘉誠、謝國民、朱孟依都是出自這兩個地方。
田家炳家裡幾代都是讀書人,不過到了他這代人,他卻因為戰亂等問題,很小的年紀就放棄了讀書。16歲的時候田家炳的父親去世,他只能棄學從商。16歲的他已經開始負擔家業,1937年當時只有18歲的田家炳已經頗具商業頭腦,他開始從老家出口瓷土去越南。之後他去越南跟老鄉一起組建了茶陽瓷土公司,在這之後田家炳開始在汕頭、大埔、越南奔走。不過2年後,日軍達到了汕頭,田家炳只能被迫轉賬印尼。
最初他去了印尼的萬隆,之後又去了雅加達,在印尼他開始做了橡膠生意,他創辦了超倫樹膠廠、商洋樹膠廠這兩家工廠。幾年之間,田家炳的事業就興旺起來。
1955年,田家炳又開始經營塑料廠,主要生產塑料薄膜,人造皮革等等,經過了幾年的奮鬥,他壟斷了整個印尼的塑料行業,田家炳在印尼獲得了非常高的聲譽。50年代末,田家炳開始尋找新的發展。當時香港作為亞洲的新經濟中心,正在崛起,而整個香港的塑膠工業還是在萌芽階段。田家炳在這種情況下,果斷來到香港發展。
田家炳在香港很快就獲得了成功,他複製了印尼的成功經驗來到香港,在香港20年的,他成為了香港的著名企業家。在香港打下了龐大的根據。特別是他在香港屯門填海造地,建起了一個龐大的化工城。
70年代末,中國實現改革開放,田家炳開始回到大陸投資建設,並且積極支持祖國的教育事業。多年來,他捐助的學習就達到了數百家。除了學校外,他還捐助了52間醫院,修建了218座橋樑,這麼多年來,已經累計捐出了十幾億元。
為了表彰田家炳的貢獻,1994年南京天文台將自己發現的新小行星命名為田家炳星。田家炳先生雖然多年來一直在海外跟香港生活,但是他一直強調自己的子女還學習中國的傳統文化。他的五個兒子四個女兒,都是必須在中國完成中國文化的學習,畢業後才可以去美國、加拿大地等地方留學。
1982年,田家炳決定捐出80%的財富,總數十幾億的財富,成立了田家炳基金會。田家炳有一個想法就是留財予子孫不如積德予後代。
田家炳先生的財富可能不及馬雲、李嘉誠這些豪富,但是他的貢獻,也是不輸給邵逸夫、霍英東等人。
※買下半個英國的李嘉誠,為何身家只有亞馬遜貝佐斯的三分之一?
※潮汕除了李嘉誠外,還出一個齊名邵逸夫的林百欣,女婿是台灣首富
TAG:lyn的學習日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