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精氣奪則虛,中醫告訴你如何養精氣

精氣奪則虛,中醫告訴你如何養精氣

精氣有廣義與狹義之分,廣義的精氣是指所有來自於水谷精微的精氣,包括五臟之精的全部,肝藏血,心藏脈,肺藏氣,脾藏營,腎藏精等。而狹義之精是指腎精。因此從廣義來說,精氣奪是指人體氣血陰陽的喪失,狹義則是指腎精的喪失。經雲「精者,身之本。」「藏於精者,春不病溫。」從這些經文可以看出精的重要性,但什麼是精氣奪?精氣是否不能補充,或者精氣能不能消耗呢?目前在中醫界很多理論不是很清楚,以下就我自己的理解談談補精的問題。

我們先來分析一下精的生成與氣化,人體之精有兩類,一個是水谷精微,一個是五臟之精。水谷精微源於脾胃腐熟及運化,此精是五臟之精的根本。經過氣化的精微物質可以直接陳灑於臟腑,也可以在脾運化的作用下,上輸於肺,營氣入肺脈,這是五臟藏精之源。腎主水,受五臟六腑之精而藏之,這就是腎精的來源。五臟藏精的同時,精化氣以溫養臟腑。無論是腎精還是五臟之精都源於水谷精微,所以有「形不足溫之以氣,精不足補之以味」之說。五臟藏精是有限的,尤其是腎藏精,隨著年齡的增長,腎藏精的能力就越來越小,儘管我們也每日三餐,吃的比以前更營養。

《素問·上古天真論篇第一》中說:「岐伯曰:女子……七七,任脈虛,太沖脈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壞而無子也。丈夫……八八,則齒髮去。腎者主水,受五藏六府之精而藏之,故五藏盛,乃能寫。今五藏皆衰,筋骨解墮,天癸盡矣。故髮鬢白,身體重,行步不正,而無子耳。

這段經文告訴我們,腎藏精的能力不是無限的,隨著年齡的增長藏精的能力逐漸衰退,以至於到了五六十歲時,腎藏精以不足以維持生殖功能了,所以無子。這是正常的生理現象,我們所能做的就是順利地讓腎精完成生長衰老的過程,而且儘可能延長這個過程,這就是我們所謂的養生,或者長壽的方法。

腎精的生長衰老過程分為3個階段,從出生到青少年時期,腎精充足主身體生長;從天癸到天癸竭這一個階段,腎精從充足逐漸走向衰落主生殖;從天癸竭到腎精竭是生命的最後階段,腎精主生命。整個過程是個生理過程而非病理變化,原則上我們是不能改變它的,最好的結果就是順應自然,不要過度消耗腎精,儘可能多地藏精養精。如何做到這一點呢?不同時期應該採用不同的方法,青少年要多運動,增加營養,保持心靈健康;中年要多運動,飲食均衡,勞逸結合,儘可能避免精神上的壓力;老年也要儘可能做適合自己的運動,飲食有營養,但要低熱量,心情舒暢,安享晚年。

雖然不同年齡階段所要求的內容不完全一樣,它們的共同點不外乎3個方面,

第一,是身體方面的,生命在於運動,運動是養生藏精的最重要的內容。前一段時間在網上經常有網友問這樣的問題,什麼方法是最簡單和有效的養精、藏精方法呢?首先就是要運動,運動可以加強脾胃的氣化功能,將所有的入胃的水谷化為精微物質,然後氣化,以利用機體吸收。經過吸收的精微物質中營氣的部分生成精藏於五臟,而其他的精微物質要在五臟功能的氣化作用下轉化為機體陽氣,變為機體的熱量,儘可能代謝所有多餘的精微物質在體內,否則這些物質就會堆積於體內而生陰形。

青少年時期人體出於成長時需要精微生形,所以小孩會吃得多而不發胖。成年後,或者到了老年就不需要生長了,這時就要少攝取食物,多運動,如果有多餘的精微物質停留於體內,大部分對人體是無益的,甚至是有害的。例如,過度飲食形成的肥胖、高血脂、高血壓、糖尿病等。運動可以儘可能地減少這些物質的殘留,前面說了五臟藏精是有限的,因此我們每天攝取的食物很多是不能轉化成精,而藏的物質就要通過運動而代謝出體外,如果生形而堆積,最直接的害處就是臟腑經脈的氣血瘀阻,嚴重者可以出現心梗、中風等病症。

第二,是飲食結構,根據不同年齡的生理特點和運動量的多少,選擇適合自己的飲食結構。原則是儘可能多地把那些不能化精的殘留物代謝出體外,經雲「精食氣」,五味入於胃後只有化氣的部分才能生精,而將五味化精的最好方法就是運動,如果知道自己運動量不足以消耗掉多餘的食物,就要想辦法節食,調整飲食結構,尤其對中年以上的人群,少吃甜、咸、油膩性食物,晚上睡覺前盡量不吃或者少吃等。

第三,是心理健康,少年時期不要沉迷於對機體過度刺激,或者引起身體過度興奮的藥物、遊戲、毒品以及一些傷害人體的行為方式,例如手淫、性生活過度頻繁等。中年人不要過於攀比,爭強好勝,好面子,都會給自己精神上帶來無限的煩惱,心情的抑鬱會影響氣機舒暢,每個人的性格不同,各自擅長不同,按照自己的方式去生活,享受健康生活的每一天。

我特別欣賞李白的一句詩「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要認命才會有幸福感,孔子說:「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人到中年甚至老年,就不要再掙了,俗話說,不比錢財有多少,只比幸福有多久。以上是我總結的養生之法,每個人一定都有自己的感受,如果能夠做到這三點,健康就基本有保障了。

我們回到本節主題上,所謂精氣奪主要有以下幾方面的原因,一是指精瀉而致精氣奪,是指人為的不良生活方式等,造成腎精多度消耗,例如過度的性生活,失眠、酗酒、吸毒等。二是精化氣後沒有得到足夠的補充,例如,由於過度的體力消耗後,沒有得到及時補充,也可以造成精氣奪。三是缺乏運動,機體氣機梗阻,藏精與化精都不能正常運行,也可以形成精氣奪。四是機體過於虛弱,例如,由於某種疾病,身體陽氣過度虛弱,陽虛精氣不固,而成精氣奪。精氣奪是虛證的根本,也代表正氣不足,陰陽平衡失調等。

最後介紹一下《黃帝內經》中記載的五實五虛證,《素問·玉機真藏論篇第十九》:「帝曰:願聞五實五虛。岐伯曰:脈盛,皮熱,腹脹,前後不通,悶瞀,此謂五實。脈細,皮寒,氣少,泄利前後,飲食不入,此謂五虛。」五實證是由於邪氣過盛,而分別與五臟相關聯;五虛證則是由於精氣奪所致,同樣也是與五臟相關聯。

總之,虛實是指事物形態的多少,實是指相對太過,是由於邪氣侵襲郁滯氣機,使機體某個局部相對過盛,稱之為實證。所謂虛證是指絕對不足,是由於人體精氣不足,也就是氣血陰陽的不足,所有營養物質來自於精。精虛可以是由於攝入不足,也可以由於氣化失調造成氣血陰陽的平衡失調而表現不足。

本文摘自《闖關記我的《黃帝內經》覺悟之旅》

尊重版權,轉載請註明出處。

作者:朱燕中

編輯:釋慧祥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杏林真傳 的精彩文章:

為什麼寸口脈可以診斷五髒的疾病
《黃帝內經》對津液的生成和代謝的深度解析

TAG:杏林真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