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國家寶藏背後的故事 亞長牛尊與它的主人

國家寶藏背後的故事 亞長牛尊與它的主人

GIF

尊是一種青銅酒器,盛行於商代至西周時期,主要形制有圓尊、方尊、鳥獸尊等。還記得上期我們說到的那件呆萌的婦好鴞尊么?它便是迄今發現最早的鳥形銅尊。而今天我們要聊的則是一件萌系犧尊——亞長牛尊。

這件牛尊出土自殷墟花園庄東地的M54墓葬,那是殷墟發現的第三座保存完整、面積較大、出土文物豐富的高級貴族墓葬。它究竟有什麼獨特之處?其墓主人是何身份?又是怎麼死的?下面我們就隨著這座墓葬的發掘者之一、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安陽工作站副站長何毓靈一起來了解一下亞長牛尊與它的主人的故事。

亞長牛尊與它的主人

故事要從2000年講起——

2000年寒冬,有村民向考古隊反映,在殷墟宮殿區迤南約500米的麥地里,夜間有人行動詭秘,很可能是盜掘古墓。聞聽此言,我們暗暗吃驚,秋季我們在此區域進行鑽探調查時,發現一座規模較大、保存很好的墓葬,本打算來年春天土地解凍後再發掘的。事不宜遲,徐廣德先生和我立即前往,結果在現場發現確有盜墓跡象,於是當即決定進行搶救性發掘,並於當晚就派五個人在墓口上面搭建工棚,輪流看守。夜晚氣溫已零下十餘度,刺骨的寒風凍得人無法入睡,就這樣考古隊員們堅守了兩個月。但所有的辛苦都是值得的,稍有遲疑,這座完整的殷代貴族墓葬又要與絕大多數其他貴族墓葬一樣,被盜掘一空了。

這是一座長方形豎坑墓,墓主人頭向正北。墓口南北長5米,東西寬3.3米、深7米有餘。共發現15個人、15條狗、1隻牛腿骨、1隻羊腿骨,用於殉葬或祭祀;發現各類隨葬品579件,其中就包括本文的主角牛尊,也是截至目前殷墟發現的唯一一件牛形青銅器

△ 亞長墓隨葬器物

走近牛尊

牛尊是古代的一種盛酒器,出現於殷墟晚期,沿用至西周早期。由於出現的時間不長,數量也不多,所以非常珍貴。這件牛尊呈寫實的牛形,保存完好,體態健壯、肥碩。牛抬頭前伸,微張口,口內中空。背微下凹,上有長方形口,有銅蓋扣合其上。腹部渾圓,四腿粗短。臀部上翹,臀後有尾。牛身滿布龍、鳥、象等各種動物形紋飾。最為突出的是在牛腹兩側各飾一隻猛虎,虎頭低垂於牛的前腿處,虎尾上卷在牛的臀部。整件牛尊通高22.5厘米,從頭至尾長40厘米,重7.1千克。

△ 亞長牛尊紋飾

我們知道,黃牛是殷墟時期至關重要的動物。那麼這件如此寫實的牛尊形象是黃牛嗎?非也!

牛尊塑造的是一頭壯碩的水牛,其橫截面呈三角狀的短角、短粗有力的四足、渾圓的體態,生動展現了一頭成年水牛的雄姿。

△ 亞長牛尊

據陳星燦等人研究,殷墟時期的水牛與黃牛不同,仍為野生,尚未馴化。甲骨卜辭中常常記載商王外出狩獵,捕到一種叫「兕」的動物。法國學者雷煥章明確指出,兕不是犀牛,是野生水牛,而甲骨文中的「牛」字應專指黃牛。家養水牛很可能是公元前1000年前後從南亞西北部首先傳入中國的,中國本土水牛從未被馴化。正是緣於狩獵獲取的不確定性,因而在殷墟祭祀坑、墓葬中所見的都是黃牛,而沒有水牛。黃牛由人工專門飼養,可以充分保障各種需求。

>

△ 亞長牛尊細節組圖

事實上,除了牛尊以外,在殷墟以牛為形象的還有玉器、石器、陶器等,也有用浮雕狀牛頭及牛頭紋飾裝飾的青銅器。無一例外,從牛角可知,這些也都是水牛

△ 亞長青銅觥

那麼,為何殷墟人摒棄溫順、馴化的黃牛,而處處「展現」暴躁易怒、野性十足的水牛呢?這可能與殷墟時期的信仰有關。殷墟之時,除了個別小型飾件或外來物品,很難見到已被馴化的六畜的寫實性雕像,反倒是尚未家養的虎、鹿、熊、水牛、鳥甚至是兔等野生動物形狀器物十分常見。我認為,正是由於這些動物未能馴化,野性十足,充滿神秘,讓人產生敬畏之心,從而促使人們模仿、製作其形象,甚至加以崇拜。著名的虎食人卣可能正是基於這樣的心理製作而成。

牛尊的主人

探究墓主的身份,是墓葬研究的重中之重。為此我們也是使出渾身解數,如同福爾摩斯探案,層層抽絲剝繭,揭開墓主的神秘面紗

前面我們提到,這座墓葬中有大量隨葬品,其中青銅器267件、玉器222件、陶器21件、石器6件、骨器60件、象牙器2件、竹器1件;另有銅鏃881枚、銅泡149個、金箔125片。一般來說,器物的擺放位置反映出這些器物與墓主生前的親疏關係。槨與棺之間是放置器物的主要地方,大批的青銅禮器、兵器、陶器與少量玉器放置其間;石磬放在棺蓋之上;墓主人生前佩戴的玉器主要放在棺內。如此眾多的玉器且多為生前實用器,我們可以據此想像一下墓主人生前裝扮的華麗,顯然地位非同一般

判斷墓主人身份,最直接的線索就是青銅器上的銘文。與婦好墓(參見國家寶藏背後的故事 | 探秘婦好墓)一樣,這座墓共有131件青銅器上鑄有銘文「亞長」二字。「亞」字可能專指帶兵打仗的武官;「長」是墓主人家族的姓氏。

△ 「亞長」銅斝銘文

那麼,亞長的職位有多高呢?

殷墟時期,隨葬品多少、墓葬面積大小、殉人與殉牲情況都是判斷墓主人身份地位的重要指標。經過對比分析,我們發現墓主亞長的地位可能僅次於武丁王的王后婦好,與另一位叫亞址的貴族地位相當。

亞長生前又是幹什麼的呢?

從陪葬品可知,除了青銅禮器外,亞長隨葬了象徵軍權的銅鉞7把,另有兵器如卷頭刀3把、銅戈73把、銅矛78把、銅箭頭800多個。而被稱為「中國第一位女將軍」、能征善戰的婦好(參見國家寶藏背後的故事 | 甲骨文里的婦好)也僅隨葬銅鉞4把,另有91件銅戈,沒有銅矛。從兵器看,亞長墓似更勝一籌。這說明亞長生前應曾領兵出征。

△ 亞長銅鉞

知道了墓主叫亞長,是位地位僅次於婦好的武將,那麼,我們大膽地問一下,亞長是男是女?多大歲數?怎麼死的?

要想回答這些問題,我們必須找到亞長本人的骨骼。幸運的是,還真有。

亞長是趴在棺里、臉朝下下葬的。考古上稱之為俯身葬。在殷墟,俯身葬所佔比例小於仰身葬,且目前發現俯身葬者均為男性。對於俯身葬,人們認識不一:有的認為墓主屬非自然死亡;有的認為這是反映墓主生前的身份地位;也有的認為這種男俯女仰的葬儀是冀求後代子孫繁衍不息的一種暗示。經鑒定,亞長是男性,35歲左右,個子不算太高,不到1.7米,上頜左側牙齒有齲洞。由於長期跪坐,其腳趾骨變形——這也是先秦時古人跪坐最直接的證據

那亞長是怎麼死的呢?在亞長的骨骼上,人類學家找到了答案:在左側股骨上有一處創傷,有明顯的迸裂面,應為墓主人生前形成的砍傷,依據創傷形狀,應是由刀斧類銳器擊打形成。在左側肱骨上有三處銳器砍傷,由此可知,墓主生前左臂曾遭連續擊打。這三處砍痕均未見骨骼自我修復痕迹,說明砍痕形成與墓主人死亡之間的時間很短,即墓主人遭受連續擊打後不久即死亡。在左側一根肋骨發現有明顯的銳器砍痕。在右側髂骨上有一穿孔,從創口形狀推測,應是矛戈類刺兵形成。在左側股骨的後面有一銳器傷痕,形狀前尖後粗,略呈三角形,受力方向來自受害者的左後方,造成創傷的兵器應屬於鉤兵或砍兵。從創傷的位置看,當時可能傷及墓主人的股動脈,使其流血不止。這可能是墓主人的死亡原因

在亞長的身上,我們找到七處創傷,六處集中在亞長身體左側,很多都是連續擊打、致命性的。我們推測,亞長在被戈矛等兵器擊中後,可能側身倒在地上,把左側身體暴露給蜂擁而上的敵軍,敵軍隨之一通亂打,亞長最終戰死疆場。

至此,我們可以得出結論,亞長應是一名忠勇善戰的姓長的陣亡高官。從其遺骸上的骨傷來看,亞長曾多次馳騁疆場,未及傷愈便又持鉞上陣,直至戰死,可謂「牛人」!

商代採用方國聯盟的統治模式,商王即盟主,也是最高統帥。每逢戰事,商王除派出王族軍隊外,也會要求方國出兵,其首領往往是方國族長。甲骨文記載,長姓方國曾向商王進貢用於占卜的龜甲,這說明長姓方國可能位於商王朝的南部

1997年,在河南省東南部的鹿邑縣發現一座保存完好、隨葬品十分豐富的商末周初時期的大墓。54件有銘青銅禮器中有48件鑄有「長」、「子口」或「長子口」,均為長子口的自銘,墓主人即「長子口」。該墓的年代為西周初年。墓中銘文的「長」字和「亞長」墓銘文寫法完全一致。這充分說明,長族始終活躍在商王朝的政治舞台上,始終受到商王的器重。

△ 長子口銘文

此外,通過目前先進的鍶同位素和氧同位素檢測,也明確顯示亞長應來自於南方,而不是殷墟本地人。亞長之所以葬於殷墟,完全是因為他帶領本族軍隊替商王打仗而戰死疆場。商王對於失去如此忠誠之士,痛惜之情可想而知。我們甚至可以猜想,商王為亞長舉行了盛大的葬禮,而且指示就葬在宮殿區附近,以示其對亞長的摯愛之情。

關於亞長牛尊和它的主人我們就先講到這裡,如果您還想了解更多內容,請看牛牲、牛尊與「牛人」。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群言雜誌 的精彩文章:

楊延超:人工智慧風口,切忌聞「機」起舞

TAG:群言雜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