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運勢 > 元宵節與道教文化

元宵節與道教文化

每年農曆的正月十五日,迎來了中國漢族傳統節日之一的元宵節,正月是農曆的元月,古人稱夜為「宵」,所以稱正月十五為元宵節。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也是一元復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人們對此加以慶祝,也是慶賀新春的延續。

按中國民間的傳統,在這天上皓月高懸的夜晚,人們要點起彩燈萬盞,以示慶賀。出門賞月、燃燈放焰、喜猜燈謎、共吃元宵,合家團聚、同慶佳節,其樂融融。

正月十五,既是民俗文化中的元宵節,又是道教文化中的上元節。道教文化與民俗文化相互融合,交匯出獨有的「過十五」文化。

正月十五之所以稱為上元節,起源於道教的「三元說」。道教經義《雲笈七籤》中云:「夫混沌分後,有天、地、水三元之氣,後成人倫,長養萬物。」

上元節與道教崇奉的神靈有關。道教是崇拜多神的宗教。道教崇奉的神靈種類繁多,其中三官大帝就是地位較高且較有影響者。

三官大帝即天、地、水「三官」,有關其來歷說法頗多,或說起源於中國古代宗教對天、地、水的自然崇拜,或說起源於五行中金(主生)、土(主成)、水(主化)三氣,或以為即堯、舜、禹,等等。

「三官」在早期道教中就已佔有很重要的地位,如漢末天師道為病人祈禱時需舉行「三官手書」儀式,即將病人姓名和服罪之意寫於紙上分別送呈天、地、水三官。

南北朝時期,「三官」又與「三元」相配而成為「上元天官紫微大帝」、「中元地官清虛大帝」、「下元水官洞陰大帝」。據稱,天官能賜福、地官能赦罪、水官能解厄,分別誕生於正月十五日、七月十五日、十月十五日。各地的人們為了祈福、拔罪和禳災,多分別在這三個日子舉辦「上元會」、「中元會」和「下元會」。

因此,道教將正月十五日定為上元節,七月十五日為中元節,十月十五日為下元節。

南宋吳自牧在《夢粱錄》中說:「正月十五日元夕節,乃上元天官賜福之辰。」說天官賜福,地官赦罪,而元宵節俗真正的動力是因為它處在新的時間點上,人們充分利用這一特殊的時間階段來表達自己的生活願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悟是緣明亦道 的精彩文章:

一個懶於做出改變的人,老天都不會幫你
奇門遁甲基礎理論《九宮》

TAG:悟是緣明亦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