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要享受奮鬥帶來的快樂和辛福」

「要享受奮鬥帶來的快樂和辛福」

屋外寒氣襲人,室內暖意融融。3 月 1 日,新疆農墾科學院作物研究所副所長、大豆研究室主任戰勇在實驗室里熟練地將一粒粒剛冒芽的種子放進營養袋並覆蓋上一層細土。完成這一切後,他又轉身開始仔細觀察另一邊托盤裡的十餘種大豆幼苗,並認真測算、記錄數據。

「進入新時代,我感到無比振奮,新時代激勵著我奮勇前行。我要擼起袖子加油干,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作出應有的貢獻。」戰勇說。

在大豆良種繁育和單產提升方面,新疆農墾科學院有著傲人的記錄 — —全國有 9 次大豆高產創建記錄誕生在新疆,其中 6 次由新疆農墾科學院主導實現,另外 3 次由中國農業科學院主導,新疆農墾科學院參與實現。

近年來,新疆農墾科學院選育出的高產、抗逆優質大豆良種超過 10 個。如今在新疆,大豆種植面積已達 100 余萬畝,其中近 80%選用了新疆農墾科學院培育的良種。這些良種還被推廣到內蒙古、黑龍江等我國主要大豆產區,為國家大豆產業發展作出了兵團貢獻。

「新疆大豆平均單產與美國大豆平均單產接近,高出全國大豆平均單產的三成以上。」戰勇說, 「這既得益於新疆水土氣候等條件,又是兵團科技工作者在大豆良種繁育、栽培模式探索等方面辛勤付出的見證。」

2017 年,戰勇帶領新疆農墾科學院作物研究所大豆研究室科研人員再一次衝擊全國大豆高產創建記錄。他和團隊其他成員放棄了周末和節假日,不顧風吹日晒、蚊蟲叮咬,在試驗田像照顧年幼的孩子一樣精心管護著茁壯成長的大豆植株,每天都認真測算、記錄數據。臨近大豆成熟期,根據數據測算出的產量讓戰勇充滿了信心和期待。但沒想到,2017 年 10 月連續的幾場雨,讓戰勇等人的辛苦付之東流。

對於這次失敗,戰勇說: 「我們不氣餒,失敗是成功之母,我們已經積累了數據和經驗,要享受奮鬥帶來的快樂和幸福。」

大豆和根瘤菌的共生固氮作用能夠有效改良土壤結構,是實現耕地糧豆輪作、用養結合的有效途徑,對推動農業可持續發展有著重要意義。但戰勇知道,目前我國大豆與玉米等糧食作物的輪作技術不是很完善,在選育高產抗逆性更好的品種、探索突破大豆與糧食作物輪作技術模式方面還需要農業科技工作者付出更多努力。

「大豆是優質飼用蛋白和植物油脂的來源,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升,國內大豆需求仍將不斷增長,作為農業科技工作者,我們要繼續在科研的道路上砥礪前行。」看著實驗室里茁壯成長的大豆種苗,戰勇鬥志昂揚。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兵團網 的精彩文章:

花樣饅頭「蒸」出紅火日子
老軍墾魏德友履職小記

TAG:兵團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