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護生物多樣性的「諾亞方舟」:走進斯瓦爾巴全球種子庫
這是2月27日在挪威斯瓦爾巴群島拍攝的斯瓦爾巴全球種子庫入口
在挪威斯瓦爾巴群島的北極永久凍土深處,有一座冰封地窖存放著100多萬份生物種子「備份」樣本,以防人類賴以生存的農作物因災難而絕種。
世界各地的基因庫可以把農作物種子送到這裡免費保存,庫內所存種子樣本的所有權仍完全屬於各個基因庫本身。科學家對這座地窖將要應對「災難」的設定包括自然災害、疫病、戰爭,甚至「世界末日」。有人因此還把它稱作「末日種子庫」。
27日下午,在種子庫設立十周年之際,新華社記者探訪了這個旨在保護全球生物多樣性的「諾亞方舟」——斯瓦爾巴全球種子庫。它位於斯瓦爾巴群島首府朗伊爾城附近的一座山體內部。
二月底的朗伊爾城剛從極夜中走出,下午能見度依然不高。記者乘坐的汽車頂著凜冽的極地風雪走在盤山路上,隱約能看見半山腰處一座閃著綠光的小型建築。
這座三角形混凝土建築就是全球種子庫入口,最高處僅8米左右,寬度不過2.5米,像一把楔子直插入雪山。存放種子的庫房,就在裡面約160米深處。
入口頂部鑲有一件方形燈光雕塑,由數百塊三角形鋼片和變色玻璃組成,泛著璀璨綠光。作品出自挪威女藝術家迪弗克·桑內之手,題為《永恆的反射》,寓意既是光的反射,也是種子庫對人類未來的反射。
打開入口的金屬門,只見一條幾米長的狹窄走廊,遠處有一道緊鎖的門。天花板上安裝著兩根巨大的排氣管,右邊還有一座簡易樓梯,通往樓上的大型空氣壓縮機和其他電器設備。這裡的凍土層能使溫度維持在零下5攝氏度左右,而長期儲存種子最佳溫度——零下18攝氏度,就需要機器來實現。
穿過走廊盡頭的門,是一段長達90米左右、略微向下傾斜直通大山深處的圓形隧道。來自北歐基因資源中心的種子庫協調人阿斯蒙德·阿斯達爾對記者說,去年入口處凍土層部分融化,隧道前端出現滲水。挪威政府目前已宣布撥款1億挪威克朗(約合1270萬美元)對種子庫進行修繕升級。
斯瓦爾巴全球種子庫於2008年2月26日正式投入使用。該種子庫由挪威政府出資建造,其運營合作夥伴還包括總部設在德國波恩的全球農作物多樣化基金會和總部設在瑞典阿爾納普的北歐基因資源中心。
打開隧道盡頭的門,眼前赫然出現一個空蕩蕩的巨型山洞。不規則的牆壁和洞頂布滿雪白的冰霜。除了頂上一排吊燈外幾乎空無一物。山洞對面還有3扇鐵門,當中那扇門幾乎全被冰霜覆蓋,冒著陣陣寒氣。門後就是種子儲藏室。
北歐基因資源中心執行主任利塞·斯特芬森介紹,斯瓦爾巴全球種子庫共有3個儲藏室,每個儲藏室可放置150萬份種子樣本,目前只有當中的儲藏室投入使用,溫度保持在零下18攝氏度。
斯特芬森說,種子庫啟用10年來,每年會進行3次左右的種子入庫工作。平時種子庫大門緊鎖,也無人值守。工作人員在朗伊爾城通過攝像頭和感測器等監視。
打開當中那扇冰封的鐵門,眼前仍是一扇冰封的鐵門。只有走過這道門,才能最終進入儲存種子的地窖。
承載著保護全球生物多樣性「重任」的這個地窖同樣顯得非常原始和簡單——27米長、9.5米寬、5米高,不規則的牆壁和洞頂滿是白色冰霜。
在一排金屬防護欄後,依次擺著8排架子,整齊放著形形色色的箱子,有些是塑料箱,有些是紙箱,還有一些是木箱,大小都在46升左右。每個箱子里一般有400到500份種子樣本。
據介紹,目前已有世界各地的73家基因庫機構把將近106萬份種子樣本送來保存。這些種子源自世界200多個國家和地區,總數將近6億顆。儘管目前還沒有來自中國大陸的機構在這裡儲存種子,不過來源地為中國的種子已經超過1000萬顆。
阿斯達爾指著其中一批黑色箱子說,這批種子是國際乾旱地區農業研究中心寄存的。該中心曾因為敘利亞戰亂從這裡提取過種子樣本,經過培育生長後現在又把部分新長出的種子送回斯瓦爾巴全球種子庫保存。
全球大大小小的種子庫數以千計,但這些「保險箱」並非完全保險,不時因天災人禍遭受損失。例如,菲律賓的國家種子庫曾毀於洪水,重建後又因火災被毀;在阿富汗、伊拉克等戰亂地區,當地種子庫損毀嚴重。因此不少種子庫都在斯瓦爾巴全球種子庫儲存備份種子。
斯特芬森說,選在斯瓦爾巴群島修建種子庫,是因為這裡地處偏遠極地,氣溫足夠低,同時還擁有機場等便利基礎設施。另外,根據《斯瓦爾巴條約》,這裡還是永久非軍事化的地區。
「它不是為了末日而建,實際上是一張『安全網』。它們是世界各地基因庫的種子備份樣本,是一種額外安全措施,」斯特芬森說,「如果其他地方的基因庫出了問題,你可以來這裡找到種子。」
中國生物技術網誠邀生物領域科學家在我們的平台上,發表和介紹國內外原創的科研成果。
本公眾號由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信息中心承辦
微信公眾號:中國生物技術網
TAG:中國生物技術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