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天路文華」西藏歷史文化展中的南亞元素(組圖)

「天路文華」西藏歷史文化展中的南亞元素(組圖)

「天路文華」西藏歷史文化展中的南亞元素(組圖)

銅鎏金阿底峽(Atisa)大師像,清代?阿底峽(982-1054),印度僧人,為復興西藏佛教,1042年阿底峽到西藏阿里,1047年到桑耶寺,此後到聶塘傳法,與弟子在衛藏地區翻譯經典,宣傳佛教13年 攝影:張亞東

國際在線消息(記者 張亞東):日前(2月27日),2018年首都博物館「天路文華——西藏歷史文化展」特展在京開幕,展覽門票免費,展出日期將持續到2018年7月22日。

據了解,研究認為早在距今2000到1800年前,西藏西部地區已經與新疆、南亞次大陸聯繫緊密,並通過新疆與中原、中亞和歐亞草原產生互動和交流,在這些珍貴的西藏文物中,我們也看到了不少來自南亞國家的元素。

公元7世紀,尼泊爾改變了對印度藝術的模仿,加入本民族審美因素,造像以密宗風格為主,女性特徵明顯。尼泊爾與吐蕃接壤,歷史上尼泊爾造像不斷傳入西藏,更有尼泊爾工匠入藏製作佛教造像。12世紀東印度佛教藝術終結後,尼泊爾造型成為影響西藏造像藝術的外來風格中的主流。

而印度帕拉類型造像是7至12世紀印度帕拉王朝扶植下的佛像藝術形式,由於帕拉王朝位於印度東南(約今孟加拉國所在地),也稱東印度風格。對吐蕃造像構成重要影響的是7至9世紀帕拉造像的風格,表現為五官清晰、深眼窩,直鼻樑,雙唇緊閉的面容。總體造型寬肩細腰,衣薄貼體。

「天路文華」西藏歷史文化展中的南亞元素(組圖)

合金地藏菩薩立像(左),元朝;銅鎏金觀音菩薩像(右),9至10世紀,具有比較明顯的尼泊爾造像藝術特徵 攝影:張亞東

「天路文華」西藏歷史文化展中的南亞元素(組圖)

合金大日如來像,10至11世紀,大日如來屬於五方佛之一 攝影:張亞東

「天路文華」西藏歷史文化展中的南亞元素(組圖)

合金阿閦佛像,12至13世紀.阿閦佛為五方佛之一,又稱不動佛,不動如來,為藏傳佛教金剛界五智如來中的東方如來,代表大圓鏡智,亦稱金剛智 攝影:張亞東

「天路文華」西藏歷史文化展中的南亞元素(組圖)

黃金面具,3世紀,2009年西藏阿里地區出土,以黃金面具隨葬這一文化現象廣泛存在於當時的歐亞大陸範圍,研究認為早在距今2000到1800年前,西藏西部地區已經與新疆?南亞次大陸聯繫緊密 攝影:張亞東

「天路文華」西藏歷史文化展中的南亞元素(組圖)

銅蓮花手菩薩立像,11至12世紀 攝影:張亞東

「天路文華」西藏歷史文化展中的南亞元素(組圖)

合金四臂大黑天像,元朝,大黑天藏語稱為Mgon-Po,意為保護神,是藏傳佛教各大宗派里相對共通的神靈,此造像受東印度風格影響,部分學者認為與同時期印度佛像關係密切 攝影:張亞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國際在線 的精彩文章:

新聞早班車丨萬豪總裁凌晨道歉:給「藏獨」點贊是個別員工過失
【冬奧評論 勇往直前】金牌在哪裡?在哪裡?

TAG:國際在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