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一浮書法:隱逸的「泰斗」
馬一浮(1883~1967),名浮,字一浮,浙江會稽(今浙江紹興)人,中國現代思想家,與梁漱溟、熊十力合稱為"現代三聖"(或"新儒家三聖"),現代新儒家的早期代表人物之一,《浙江大學校歌》的詞作者,浙江大學原教授。於古代哲學、文學、佛學,無不造詣精深,又精於書法,合章草、漢隸於一體,自成一家,豐子愷推崇其為"中國書法界之泰斗"。曾應蔡元培邀赴北京大學任教,蔣介石許以官職,均不應命。建國後,任浙江文史研究館館長、中央文史研究館副館長、全國政協委員。所著後人輯為《馬一浮集》。
馬一浮先生讀書照
馬一浮先生是近代中國少數的通人。通人,就是孔子所說:「君子不器」的君子,於學無所不窺,故「儒/佛」、「漢/宋」、「詩人/學人」之葑畛均遭打破,於每個領域都比得上久在該領域專業鑽研的大專家。因此,對一般學者來說,書法與篆刻之類藝事,或許最多只能旁及,略略「游於藝」而已,罕能專擅;更多的人則是無暇肆力於此。可是馬先生博涉多優,不唯學稱儒宗、大弘法性,書法也卓然成家,不可忽視。
1942前後,在四川樂山濠上草堂書房
論學問,馬先生可謂是中閑現代史上一位博古通今、學貫中西的碩儒。他早歲遊歷美日諸國,精通英、法、德、日以及拉丁文,這在當時已城非常不易,後他又潛心考據、義理之學,研究古代哲學、佛學、文史等,有「儒釋哲一代宗師』之稱。在二十世紀的三四十年代中.他與梁漱溟、熊十力被弟子們尊為「新濡學三聖」,俗稱「三駕馬車」。
馬一浮在杭州花港長廊
而在書法藝術上,馬一浮也同樣被稱為一代大家,他是一位有真正書名的學者。真草篆隸無一不精,用筆凝練高雅.不名一體,對歷代碑帖都有精深的研讀。沙孟海曾撰文說:「我們展玩馬先生遺墨,再檢讀他《潤戲齋題跋》,可以全面了解他對歷代碑帖服習之精到,體會之深刻,見解之超卓.鑒別之審諦,今世無第二人。』曾受過馬一浮親炙的豐子愷更是服膺馬先生的學問人品和書藝,稱其為「中國書法界的泰斗』。
1948年與熊十力(前排右三)、葉左文(前排左三)等攝於杭州葛萌山莊復性書院
馬一浮在書法上有如此高的成就和讚譽,主要還是得自他博大精深的才學。他自幼就聰穎過人,有「神童』之譽。傳記中說他十歲時,母親指著園中的菊花命他做一首麻字韻的五言律詩,他即刻吟道:「我愛陶元亮,東籬採菊花。枝枝傲霜雪,瓣瓣生雲霞。本是仙人種,移來處士家。晨餐秋更潔,不必羨胡麻.」母親聞之嘆日:「兒長大當能詩。此詩雖有稚氣,頗似不食煙火語。汝將來或不患無文,但少福澤耳。」十一歲時,他的家庭教師鄭墨田居然因學生太聰明自己難以勝任而請辭。而在十五歲赴紹興城參加縣試時.馬一浮更是名列第一,大出了一記「風頭」。因為同次參加這次縣試的還有魯迅兄弟倆,他們在各自小組中,周作人考了第三十四名,獸迅則是第三十七名。
1963,左起:彌甥女丁敬涵、馬一浮、內侄女湯淑芳
馬一浮先生書法作品欣賞
馬一浮 篆書「兼善堂」 紙本橫披 56.5×167.5cm
馬一浮 篆書八言聯 紙本立軸 163×36cm×2
馬一浮 1933年作 篆書十言聯 紙本鏡心 241×38cm×2
行書自作詠物詩 八屏 紙本鏡心 149×39cm×8
馬一浮 行書 贊人造衛星
馬一浮 吳叔庠與人論山水行書
馬一浮書法中成就最高者在於行書,根基是始於《聖教序》,他借鑒朱熹之筆意,參以篆隸、北碑之體勢,結體略呈斜緊,尖筆與方筆並存。書體呈現出一種茂密峻爽,氣韻瀟洒的風格。他早年學書以唐碑入手,尤喜愛歐陽父子,二十歲後遍臨魏晉南北朝書,植根於鐘王諸帖。兼用以唐賢骨法:「取北派之雄傑以充筋骨,而盡變其粗行之面貌,得南宗逸麗溫潤之韻致,而一洗其姿媚粉澤之態。」所以他的行草書碑帖交融,清雅高古。其結體堅緊,取勢側媚而險勁,但筆畫俊邁秀拔自成一格。篆書直接取法李陽冰,隸書則以《石門頌》為宗。在為家族題寫的《會稽馬氏皋亭山先塋記》和為岳丈湯壽潛寫的《墓志銘》,他均用了八分隸書。
馬一浮 行書扇面
馬一浮 行書《臨江仙》
馬一浮絕筆自作詩
致謝無量信札 尺寸: 27×17cm
馬一浮(1883~1967)致楊樵谷信札四通
藥方 尺寸: 26×15cm
馬一浮 行書七言詩
馬一浮 《致弘一法師生西紀念會信札》2017浙江南北春拍拍品
馬一浮 篆書節錄《莊子·大宗師》 紙本鏡心 33.5×131cm
一方硯的好與差,首先考慮的是石質
材質 老坑魚子石
製作 純手工製作
產地 安徽
包裝 香樟木盒
五合文房
用心篩選
TAG:書法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