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從7個關鍵詞看海洋食品行業新風向

從7個關鍵詞看海洋食品行業新風向

海洋食品行業是海洋產業的重要分支,覆蓋海洋養殖、生產、加工、銷售等多個環節,包括海洋漁業、海洋種植業、海洋原材料加工業、半成品深加工業、海洋服務業以及海洋食品運輸、銷售等領域。近年來,中國海洋食品行業一直保持高速增長態勢。尤其在2017年,該行業在許多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取得了積極進展。為此,業內人士遴選出了2017年影響中國海洋食品行業發展的7個關鍵詞,以斑窺豹,預判行業風向變化。

關鍵詞1: 海洋牧場

2017年底,農業部組織編製的《國家級海洋牧場示範區建設規劃(2017~2025)》發布實施。到2025年,在全國創建區域代表性強、生態功能突出、具有典型示範和輻射帶動作用的國家級海洋牧場示範區178個,推動全國海洋牧場建設和管理科學化、規範化;形成近海「一帶三區」的海洋牧場新格局;構建全國海洋牧場監測網,完善海洋牧場信息監測和管理系統。

有關專家表示,該規劃旨在大力推進以海洋牧場為主要形式的漁業資源生態修復和區域性漁業綜合開發,推動漁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將加快漁業轉方式調結構,促進現代漁業轉型升級。

關鍵詞2: 進口海產品

2017年,中國海產品市場尤其是進口海鮮市場仍然保持了迅猛增長的態勢。中國被認為是未來海產品的最大市場,預計2025年進口將達到452萬噸。面對龐大的中國市場,全球各大主要海產品國家如挪威等紛紛加強了宣傳推廣,並組織帶領商務考察團等來華對接。

在國內,由於對中國海產品尤其是進口海產品的看好,很多企業也紛紛涉足海產品市場。2017年9月,聯想佳沃正式宣布戰略投資海產品企業。資本進入這一領域,開啟了中國海洋食品行業「資本+海產」模式。

關鍵詞3: 新零售

2017年被業內人士稱為海產品「新零售」元年,且迅速火暴。盒馬鮮生率先開啟了線上線下融合的新零售模式,超級物種單店坪效達到最高;本來生活網線下旗艦店以社區店方向搶佔西南市場;京東也接連布局實體店。

由傳統的加工外貿出口,到中國市場的內銷,近幾年不少加工出口企業也在轉型升級,嘗試將產品細分化、標準化、便捷化以及品牌化,為終端消費者提供高品質的品牌海產品。

新零售業態的興起,以及「互聯網+」的應用,為消費者提供了更為豐富的海產品消費場景和體驗。最重要的是,互聯網和新零售為終端提供了不同的消費思路和品牌選擇,無疑給中國海洋食品行業帶來了諸多創新和可能。

關鍵詞4: 三文魚

2017年,隨著中挪雙邊關係正常化,挪威三文魚「解禁」歸來,對中國三文魚市場產生深遠影響。數據顯示,在被「禁」之前,2010年,挪威三文魚在中國的市場佔有率曾高達92%,是中國三文魚市場上名副其實的「王者」。挪威海產局有關負責人表示,雖然2017年挪威三文魚出口中國只有4000噸,但隨著市場准入的改善,希望能在2018年實現大幅增長。

可以預見的是,「解禁」之後,中國三文魚市場競爭未來將會變得更加激烈。這其中,不僅有國外三文魚主產國挪威、英國、智利、丹麥、加拿大的競爭,也有來自於中國本土三文魚企業的競爭。新的市場格局會怎樣,不妨拭目以待。

關鍵詞5: 水產市場

2017年2月15日,上海恆大市場、楊南農副產品市場正式關閉,商戶外遷。這是繼2016年10月,上海銅川路水產市場關閉後,上海又一大水產市場因城市發展和環境衛生管理問題而關閉。目前,上海其他主要水產市場也在進一步升級改造。

作為全國主要的水產品集散中心,上海扮演了滿足本地市民生活消費和華東地區水產品流通集散的角色。近年來,隨著上海經濟發展和城市改造,水產市場在城市的地理位置、市場內區域的分布規劃、消防系統建設、衛生環境等問題就成為了水產市場能否長期發展的重要因素。

不僅上海,全國水產市場的改革也相繼啟動。我國各大城市的主要水產市場普遍建成於20世紀,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城市規劃的需求,水產市場現在普遍面臨著改造問題。水產市場未來的發展方向將會朝著集約化、精細化、規範化、環境衛生好、品類覆蓋廣的方向發展。

關鍵詞6: 原料供應

2017年,僅靠水產品原料供應的中國海產供應商們遇到了前所未有的轉型發展瓶頸,水產品原料不穩定性增加、下游採購透明化提高、中間環節減少。這些供應商在2017年做了新的嘗試,即由從前的水產品原料供應向食材化供應轉變。

從餐飲渠道來講,變化是由原來的原料魚或蝦直接供應,轉變為提供半成品、預製品甚至是定製化產品供應,海產供應商更多被附以中央工廠或中央廚房功能。

從商超渠道來講,變化是由原來的簡單原料包裝轉變為半成品或者即食產品,既可以減少下遊客戶的研發、運輸、供應問題,又可提升企業自身的綜合競爭力。

可以預見的是,水產品原料供應逐漸轉變為食材化供應,必將隨著下遊客戶乃至消費者的消費場景變化成為中國海洋食品行業未來發展的趨勢之一。

關鍵詞7: 休漁期

為養護海洋資源,我國從2017起開始實施新休漁制度,渤海、黃海、東海及北緯12度以北的南海(含北部灣)統一休漁時間為5月1日,總休漁時間普遍延長一個月,最少休漁3個月,並擴大休漁類型,對非法捕撈的打擊力度也有所加強。農業部2017年12月發布通知說,從2018年5月1日起,帶魚等15種魚類的幼魚也被列為不能捕撈之列。

在「史上最長休漁期」的背後,是中國海洋漁業資源嚴重枯竭的現實與危機。所幸的是,社會包括行業本身都已經意識到了這個問題的迫切性。同時,國際一些漁業組織也在行動倡導可持續的海洋捕撈與水產養殖。期待海洋可持續漁業在新時期迎來新景象。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經濟網 的精彩文章:

馬斯克:特斯拉最多在6個月內完成跨美國無人駕駛
青山警方摸排救人 控制18名傳銷人員

TAG:中國經濟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