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光做先鋒 國產內存崛起了嗎?
2018年初,「挖礦」瘋了、「吃雞」火了,內存還在漲價。從2016年下半年以來,內存就只有一個主題,那就是漲價,不停地漲價,2017年一整年,內存的價值起碼漲了3倍多。以網上銷量不錯的經典威剛普條萬紫千紅 DDR3 1600 8G單條,從當初的238元,現在已經漲到600元上下。在2012年,這條內存價格為169元,到了2017年,二手出售還能賺個翻倍的價錢,論保值率,內存不輸給黃金。
我們看一下近年來內存價格的起起伏伏。
內存價格的跌宕起伏
2011年泰國發了一場大洪水,導致西數的硬碟工廠嚴重受損,當年硬碟出貨量暴跌,硬碟漲價。一年後,日本爾必達公司——2012年爾必達公司破產,直接原因是巨額虧損,當年2月底的虧損額高達56億美元,根源則是PC市場不景氣,高價的爾必達內存銷量不佳,而這背後就有泰國洪水導致HDD硬碟漲價進而抑制了PC需求的原因。自此之後,這個市場逐漸被韓國、美國的三家主要公司壟斷。
半導體產業是有周期的,爾必達倒下的2012年正好內存價格跌倒谷底的時候,之後2013年開始大漲價,2014年隨著DDR4平台進入主流市場,價格又迅速下跌,跌倒了8GB單條一度只要199元的白菜價,這讓三星、SK Hynix及美光公司的內存晶元業務舉步維艱,2016年上半年的時候美光財報中還是各種慘狀——當季營收同比下滑30%,凈虧損9700萬美元,而2015年Q2同期凈利潤9.3億美元。
不過悲劇到此為止了,2016年Q3季度開始內存、快閃記憶體就持續不斷漲價了,後面的情況大家也都知道了,漲價一直持續到2018年Q1季度,目前來看內存價格依然居高不下,8GB DDR4單條典型價依然要699元——上一次的價格大概是750元,去年11月底高峰價格要900元左右。
全球內存市場幾乎被美國、韓國壟斷,中國在這一波漲價大潮中承受不住了,首先是中國存儲市場很大,中國的公司從PC到數碼再到智能手機乃至行業應用都極度依賴進口快閃記憶體晶元,2016年全年進口晶元2270.26億美元,而之前一直雄踞第一的石油進口值1164億美元,在這其中內存晶元佔據的份額超過20%,價值400多億美元,但中國的進口依賴率幾乎是100%,就是說沒有一家中國大陸公司能夠在市場上真正做到內存設計、生產及銷售。
然而,過去沒有並不代表我們沒有在努力。
紫光出手,量產了DDR4內存?
有段時間有一條消息轟動了朋友圈,傳言「紫光國芯旗下西安紫光國芯半導體有限公司其DDR4內存內存模組已經開始量產並且能夠長期供貨」。
什麼!如果消息屬實,那豈不是打破了韓美的壟斷,內存馬上要大降價了?
紫光國芯聽到這條消息也坐不住了,他們回應稱「公司DDR4晶元仍在開發優化中,年內會逐步推向市場,達到規模銷售還需要一定時間,預計對公司本年度業績不會產生重大影響。」而之前傳聞的那個國產DDR4內存實際上是西安國芯的DDR3內存。
不過,還沒量產不能代表不能生產。
前不久,西安國芯官網明確提到了可以長期供貨DDR4、DDR3內存在內的晶元和裸晶圓,意味著DDR4內存國產化也有著落了,意味著他們現在是可以生產DDR4內存晶元及模組的。具體如下圖所示:
有意思的是,紫光國芯的中文官網上點開產品列表是沒有DDR4內存信息的,但是英文版頁面上就有三款DDR4內存條可提供,容量分別是4GB、4GB、8GB,頻率都是DDR4-2133,跟DDR3內存一樣都是最基本的規格,核心顆粒、製程工藝未知,這兩方面應該跟三星、SK Hynix的產品相差較大,畢竟國內在內存技術上落後還是挺多的。
提到國產內存,除了紫光國芯,不得不提的還有兩大陣營。
國產內存的另外兩大陣營
去除武漢新芯科技、兆易創新等公司在NAND、NOR快閃記憶體行業小有基礎之外,DRAM內存廠家目前國內除了以紫光為代表的國家隊,主要有合肥長鑫/兆易創新、福建晉華這兩大陣營。
國內發展內存的第二個基地是安徽省會合肥,對很多人來說這是個陌生的小城市,不過安徽政府也抓住了半導體發展的機遇,合肥本身在半導體產業上也有多年耕耘,聯發科、Marvell美滿電子、京東方、科大訊飛、中科38所等知名公司、單位都在合肥設立了分公司或者研究所。具體到內存晶元上主要涉及兩家,一個是合肥長鑫,一個是兆易創新。
合肥長鑫的內存項目在網上動靜不小,不過報道出來的多是第三方視角,包括給他們建設基地、提供材料的公司等等,比較靠譜的是合肥市政府官網一篇報道,提到「在經開區,合肥長鑫高端通用存儲晶圓製造項目正在施工。
該項目擬建成業界先進工藝製程的12英寸存儲器晶圓研發項目,計劃2017年廠房建成,2018上半年完成設備安裝和調試,預計下半年產品研發成功。」,而這個項目投資高達72億美元,大約494億人民幣的投資,完工後月產能可達12.5萬片晶圓,這個產能是什麼概念呢?SK Hynix在中國無錫的DRAM晶圓廠月產能大約為13萬片晶圓,但這是一個持續多年的投資,合肥長鑫一次建設的產能就有這麼大,規模可見一斑。
在合肥的內存項目不止長鑫一個,總部位於北京的兆易創新公司10月底宣布與合肥市產業投資控股集團達成了合作協議,項目預算大約180億元,將開展工藝製程19nm 存儲器的 12 英寸晶圓存儲器(含 DRAM 等)的研發,目標是在 2018 年12 月 31 日前研發成功,即實現產品良率(測試電性良好的晶元占整個晶圓的比例)不低於 10%。
這是繼長鑫之外另一個重大DRAM項目,也是目前國產DRAM內存項目中唯一一個明確公開技術目標的,今年底完成的19nm工藝DRAM內存要求可不低,要知道三星目前最先進的DRAM公司也就是18nm工藝而已——當然,三星的是量產,兆易創新的是試產,而且良率要求很低,不低於10%就是成功了,距離量產還很遠。
第三個國產內存基地是福建晉華,晉華是福建省政府下屬的投資公司,合作方是台聯電UMC,沒錯,就是哪個搞代工的聯電。根據報道,雙方合作的項目去年就動工了,投資約為53億美元,預計今年Q3季度試產,月產能大約為6萬片晶圓,規模比其他兩家要小一些。此外,這次的合作模式也比較奇特,聯電在代工技術上有資本。
但在存儲晶元研發上早前的嘗試並不成功,而且這種東西很燒錢,現在找到了大陸政府基金合作,技術則是依賴聯電及台灣方面的r人才,相比之下紫光、合肥長鑫、兆易創新的項目則是強調本土研發,雖然也從日本、韓國及台灣公司挖了不少人才,但主動權至少在大陸公司手裡。
上述三大國產內存項目中,晶圓廠大多還在建設中,進度快的也是今年下半年才開始試產,量產要等到2019年甚至更遠的時間去了,而現在真正能有成品上市的只有紫光西安國芯半導體,原因上面也說了,他們本來就有內存生產、研發的基礎,所以這段時間以來在網上曝光的國產內存都跟西安國芯有關,我們來看看西安國芯的DDR內存到底怎麼樣吧。
小結
兩年來,內存漲價一事牽動著中國計算機行業大家的心,買內存要花更多錢,這是買家都不願看到的事實。而國產內存若能實現量產,不僅能打破國外企業的壟斷降低內存價格,更能彰顯中國在集成電路產業方面的決心和能力。2018,讓我們拭目以待。
TAG:21ic電子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