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航天繁榮發展,烏克蘭送給中國這項技術錦上添花,又一大助力
中國航天自上世紀七十年代成功發射了第一顆人造衛星「東風紅一號」,中國成為繼蘇、美、法、日之後第5個能獨立發射人造衛星的國家,開啟了中國探索太空,利用太空的時代,通過科學技術對各個領域提供在方方面面能夠涉及到太空領域知識或太空設備進行幫助,非常有效地推動了社會的進步和發展。
不僅如此,中國於上世紀90年代發射並回收了一艘「神舟」無人試驗飛船,掌握了載人航天的基本技術,在之後「神舟五號」載人飛船成功發射進入太空並回收,標誌著中國掌握了載人航天發射並回收技術,具備了空地往返的能力,開啟了太空探索的新篇章。
在「神舟五號」發射成功之後,中國載人航天又相繼連續發射了四次載人飛行,並且還發射了中國自主研製的空間實驗室,先後完成了空間出艙、交會對接等,掌握了空間技術,為之後中國建立長期的、有人照料的空間站打下了基礎。
而這一切的背後都要基於運載火箭的發展,建立空間站或是大型的太空衛星,以及未來空間站航天員生活所需要的物資等等這些都需要有大推力的火箭才能夠有足夠的升力進入太空,更為重要的是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在太空實現重力環境想要有相應的大型設備這都需要火箭的發展。
隨著太空活動次數增加,活動規律的頻繁逐漸對於太空活動的技術掌握更為嫻熟,而此過程中用來探索太空,推送衛星、飛船等進入太空的火箭動力卻是一次性的,不具備重複使用的能力,隨著次數的不斷增減,都在追求能夠具備重複使用能力的空地往返的飛行器。
更為重要的是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軍事打擊能力的不斷提升,在導彈方面已經實現了具備太空打擊能力,而飛機也在隨著技術的進步在飛行速度上不斷突破,特別是現今太空領域所處的重要地位,對於太空的爭奪愈發激烈。
考慮到未來軍事用途以及空間活動探索,對於戰機實現空天飛行,這是一種對於未來飛機發展的展望,空天飛機便在此時得到發展,其是航空太空梭的簡稱,蘇聯以及美國都曾擁有過太空梭,只是沒有像空天飛機那樣完美,還需要完善和研發改進。
據消息得知烏克蘭向中國轉讓了安-225飛機的技術圖紙和使用權,中國在大飛機領域的發展時間短,儘管運-20出現解決了難題,但是卻不是止境,所以建造更大型的飛機就要更多的技術累積。
此次安-225飛機技術圖紙和使用權的引進還有一個重要的特點,便是其飛機頂部具有很高的承受能力,可以用來背太空梭飛行,這一技術可是讓各國很忌憚的,這對於中國航天在空天飛機的發展上得到了一大助力。
※殲-31地面進行彈射試驗,上艦成定局?機體結構增強,可能性很大
※未來航母發展趨勢:中國或將打造60萬噸以上的「超級航母」
TAG:軍事秘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