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公布31項惠台措施 台媒:給台灣民眾送「開春大禮」
參考消息網3月2日報道台媒稱,國台辦2月28日公布31項惠台措施,給予台商、台生乃至台胞各領域同等大陸「國民待遇」,涵蓋產業、財稅、用地、金融、就業、教育、文化、醫療、影視等多領域,堪稱農曆春節後,北京送給台灣民眾的開春大禮。國台辦發言人安峰山說,這次開放力度之大前所未有,將給台灣民眾巨大機遇及獲得感。
為台灣民眾「量身定製」
據台灣《中國時報》3月1日報道,惠台措施共31項,前12項和台商有關,包括明確台資企業參與「中國製造2025」、享受稅收優惠政策、基礎設施建設、政府採購和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等,「享有與大陸企業同等待遇」。
報道稱,此外,還明確台資企業用地、繼續在中西部和東北地區設立兩岸產業合作園,推進台商參與「一帶一路」建設;台資農業企業可享受的相關政策,並支持兩岸業者在小額支付、徵信服務、銀團貸款等方面深化金融合作。
報道稱,另外,有19項措施涉及逐步為台灣民眾在大陸學習、創業、就業、生活提供與大陸同胞同等待遇,包括向台灣民眾開放134項國家職業資格考試,為台灣人士取得從業資格和在大陸應聘提供更多便利。台灣民眾可申請「千人計劃」、「萬人計劃」和各類基金項目,並放寬台灣影視、圖書等市場准入限制。
安峰山表示,這套措施是為台灣民眾「量身定製」,起草過程中充分考慮到台資企業和台灣同胞的特殊情況和需求,開放力度之大、範圍之廣、涉及部門之多皆前所未有,將給台資企業和台灣同胞帶來巨大機遇和實實在在的獲得感。
台籍大陸執業律師黃致傑形容,在當前兩岸氣氛下,大陸31項惠台政策是「官方冷對抗,政策熱挖礦」,大陸正積極挖掘台灣的人才礦。黃致傑認為,惠台措施有三層意義:大陸正在打造強國,需要很多人才;磁吸台灣青年,認同中國人身份,接受中國夢;讓台灣民眾有別於外國人,在大陸可享受大陸居民的待遇。
升華兩岸民間交流模式
據台灣聯合新聞網3月1日報道,大陸國台辦發布《關於促進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可謂今年大陸在3月召開全國兩會前對台灣企業及百姓釋出的最大善意。此外,這份文件也是兩岸老百姓雙贏的推手,真正落實十九大報告中所提到的「兩岸一家親」理念。
報道稱,這個文件升華了兩岸民間交流的模式,由「准國民待遇」到「國民待遇」。很多台灣朋友之前就已經在大陸發展,也取得一定的成績,發展到一定程度通常會感覺到瓶頸期,或希望能在大陸發展下去、甚至受到信任而貢獻能力,但礙於身份關係,可能無法直接被任用,這是身份造成用人單位可能不敢用、不敢進一步考慮;這份文件正可向用人單位傳達信號,對於考慮或正在大陸求學的學生,也是善意的訊號。
報道稱,大陸的大學國際化可以培養青年,台灣青年畢業後可以留下來生活、工作,即便這些人才回台灣或到世界各地,競爭力也都良好。台灣的青年人才可以適當考慮,學習人家的長處,而不是忽略對岸的成長。這才是進一步提升台灣競爭力的正確打開方式。
完全打進台商台生心坎
據台灣中時電子報3月1日報道,大陸公布31項惠台措施,內容涉及投資、金融、文化影視等產業,如此全覆蓋式的「同等待遇」政策,體現出大陸在對台問題上,加快拉攏台灣民心的強勢做法。事實上,旺旺集團董事長蔡衍明長期主張「兩岸融一」,更呼籲大陸應把台商乃至台灣民眾當自己人看,讓台胞同享「國民待遇」,如今總算做到了。
報道稱,國台辦2月28日會同國家發改委等29個部門,發布31項惠台措施,形同「給予台胞同等待遇」上升至國家層級。
報道表示,在當前兩岸交流「官冷民熱」情況下,如此「包山包海」的惠台措施,不只體現北京方面加大加快拉攏台灣民心,希望厚實兩岸和平統一民意基礎,在一定程度上更體現大陸在對台問題上的強勢作為。對於如何處理台灣問題,除表明兩岸問題不能一代拖過一代,更強調「兩岸一家親」,藉以拉攏兩岸民眾心靈距離,大陸祭出的「同等待遇」政策,嚴格來說就是依循此一脈絡。
報道稱,此次大陸31項惠台政策可說完全打進台商、台生心坎;比如讓台資以特許經營方式參與相關基建設施,繼續在中西部、東北設立兩岸產業合作園區,以解決過往台商詬病參與「一帶一路」門檻過高問題,就是最佳實例。更重要的是,31項惠台政策在於向台商、台生乃至台灣民眾宣示,「同等待遇」再也不是「看得到、吃不到」的大餅。
大陸全覆蓋式對台商、台生及台灣民眾推出等同國民待遇措施。圖為2017年4月上海市台灣同胞投資企業協會攜手台資企業在台舉辦「徵才博覽會」。(台灣中時電子報)
※冬天裡的中國
※法媒:達卡證交所股權爭奪戰中方勝出 印度報價遭拒絕
TAG:參考消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