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中醫養人,書法養心

中醫養人,書法養心

中醫養人,書法養心

中醫與書法乍看並沒有交集,但細思之下卻發現二者在許多方面確有相通之處。比如二者同屬於中國國粹,文脈同宗同源,相互觸類旁通,彼此影響發展。作為中華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二者都是世界各國了解中國文化的重要載體。

陰陽互根

陰陽五行作為中醫基礎理論之一,是有歷史根據的。《素問·陰陽應象大論篇第五》載:「陰陽者,天地之道也,萬物之綱紀,變化之父母,生殺之本始,神明之府也。」中醫認為疾病系人體內陰陽平衡失調的結果,即「陰勝則陽病,陽勝則陰病」,人體生老病死變化都在於陰陽。要想保持健康,關鍵在於陰陽調和,達到「陰平陽秘,精神乃治」的理想狀態。2016年12月國務院發布的《中國的中醫藥》白皮書也指出,中醫藥講究「陰陽平衡、調和致中」,注重「平」與「和」。

書法亦然。東漢文學家、書法家蔡邕在《九勢》中說:「夫書肇於自然。自然既立,陰陽生焉;陰陽既生,形勢出矣。」把書法中線條筆畫的生動韻律歸之於陰陽的變化。無論是古代還是現代的書法家,在書寫時往往都「通過墨色、線條、結體的變化,使其有機組合」,從而創造出「溫而厲,威而不猛,恭而安。宣尼德性,氣質渾然,中和氣象」(項穆《書法雅言·知識》)的優秀作品來。如果把書法作品比做一個人的話,達到這個藝術境界就是健康的,就是做到了對立統一、協調一致。否則,「太肥則形濁,太瘦則形枯,太藏則體不精神,太露則意不持重」,字就像人一樣因為陰陽失調而生病。這是書法與中醫養生健康的內在聯繫。

天人合一

中醫強調「道法自然、天人合一」。認為人與自然是相通的,要適應自然並與自然融為一體。欲探求人體生理活動和病理變化,就要將人視為自然的一部分,即「天人相應」。最早的中醫理論著作《素問·寶命全形論篇第二十五》載:「人以天地之氣生,四時之法成。」《靈樞·歲露論第七九》謂:「人與天地相參也,與日月相應也。」說的也是這個意思。

書法的最高境界是「外師造化,中得心源」,把宇宙、自然、人生、文化融於一體。書法家同樣需要汲取自然的神情妙意,融入到書寫的節奏變化與韻律變化的線條墨跡中。蔡邕在《筆論》中對此論道:「為書之體,須人其形,若坐若行,若飛若動,若往若來,若愁若喜,若蟲食木葉,若利劍長戈,若強弓硬矢,若水火,若雲霧,若日月,縱橫有可象者,方可謂之書矣。」許多大家都深知其理,所以,「張旭觀擔夫爭道,悟避讓之理;懷素賞夏日捲雲,使其書波瀾壯闊。」

氣息相通

中醫講究陰陽五行、整體辨證,理想的狀況是天人合一、形神兼養、動靜結合。中國書法注重疏密開合、濃淡枯濕,審美的最高境界是內容、行筆、情感的和諧統一。中醫八綱則有表、里、寒、熱、虛、實、陰、陽,方葯運用汗、吐、下、和、溫、清、消、補;書法中的永字八法有側、勒、努、趯、策、掠、啄、磔(唐·張懷瓘《玉堂禁經·用筆法》),筆墨強調筋、骨、血、肉、精、神、氣、脈。這說明書法與中醫確實息息相通。

在中醫藥發展與書法審美的演變過程中,二者相互借鑒。書法「運筆講究欲左先右、欲上先下、橫畫直起、欲快先慢、欲揚先抑、無往不收」;而中醫開方子,也講究「上病下取、陰中求陽、提壺揭蓋、逆流挽舟、甘溫除熱、引火歸原」。類似於我們常說的觸類旁通和舉一反三,這也是中華文化的獨特之處與魅力所在。

書醫相彰

書者知醫,名家輩出;醫家善書,書香後人。《鴨頭丸帖》(王獻之)、《肚痛帖》(張旭)、《覆盆子帖》(蘇東坡)、《方葯墨跡》和《嬰香帖》(黃庭堅)、《水齋藥方》(徐渭)等,既是中醫處方(醫案)亦是難得的書法墨寶。東晉著名醫家葛洪,少時「躬自伐薪以貿紙筆,夜輒寫書頌習。」他為天台山摩崖石刻所書寫的「天台之觀」四個大字,被米芾稱為「大字之冠,古今第一」。南朝名醫陶弘景10歲即「以荻為筆,畫灰中學書」,他留在鎮江焦山摩崖石刻上的《瘞鶴銘》被稱為「書家之雄」、「氣體宏逸,味之不盡」。宋《紹興秘閣續帖》收存的孫思邈墨跡同樣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傅青主為清初醫家,以女科著稱,但他還有「清初第一寫家」的美譽,他題書的「晉源之柏第一章」,風格遒勁,氣勢磅礴,被譽為晉祠景區三絕之一。

不唯過去,近代許多名醫同樣善書。範文甫有詩、書、醫「三絕」之譽,其字筆走龍蛇,奔放雄渾,頗有骨力。程門雪善醫工篆精畫,自稱「詩為上,書次之,醫又次之。」肖龍友書法真、隸、行、楷各體悉備,京師內外「對先生的診病墨案,視同珍寶。」施今墨醫術精湛,書法同樣為人稱道。王玉書長於內科、婦科,書法篆刻宗法秦漢,鐵筆縱橫,妙造自然……

「不獨醫林仰宗匠,即論書法亦傳人」。中醫養人,書法養心,各美其美,美美與共,讓我們從不同角度領略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何其幸也。

精彩推薦

【通知】萬元現金獎瓜分中ing!

國醫大師洪廣祥教授辨治慢性咳嗽

研讀經典丨堅持背誦100天《傷寒論》93~95

⊙版權聲明:本平台旨在傳播中醫文化知識,文章來源於網路,版權歸相關權利人所有,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觀點。

【懸壺醫案】徵文恢復啦,如果您覺得您的病案具有代表、如果您覺得您的方葯具有奇效、如果您是一個厚德濟生不吝醫術的好中醫,歡迎投稿到【懸壺醫案】欄目!

⊙本文編輯:清半夏

⊙溫馨提醒: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僅供中醫思路參考。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養心 的精彩文章:

養眼又養心的花,絕美的鉤法,一鉤就停不下來!
養苔非痴人,實乃養心也

TAG:養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