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中蜂分蜂群「尋巢留宿蜂團」的再認識
《蜜蜂雜誌》2008 年第 5 期 發 表 了 《關 於 野生中蜂分蜂群「尋巢留宿蜂團」的發現與思考》一文 , 我 認 為 這 是 一 篇 實踐性強的好文章, 它對中蜂分蜂群「尋巢」和「留宿」觀察仔細、記述真實、分析透徹, 頗有新意。這裡就本人的親身經歷提供一些材料予以佐證。
1 對偵察蜂的認識
我的老家在四川省仁壽縣。家鄉人稱偵察蜂為「向蜂」。「向」, 方言的意思是 「面對某物體尋找自己的目標」。解放前, 家鄉的牆是泥 「斗」( 編者注:雲、貴、湘、川的方言, 意為拼接、拼、湊) 的土牆, 牆上多小孔。「向蜂」老是對著牆「一向一向」地飛, 常常會停在有孔的地方, 用觸角去探尋, 察看是否有理想居住地。採集蜂是采水、采蜜的, 而牆上無水無蜜, 所以家鄉人從祖祖輩輩的直覺認識中意識到這是尋找新居的「向蜂」。 由於文化的限制, 他們還不知道「嚮導」的含意, 只知道, 捉住它放於「桶」內, 就可以引誘蜂群投居。所謂的 「桶」, 是篾制的長筒狀物, 大如水桶, 長過 1 m, 外塗牛糞, 是中間有孔、兩頭有蓋而橫掛於牆的 「蜂窩」。每年割蜜 2次: 一次是油菜蜜, 從左至右割 2/3 的脾; 另一次是烏桕蜜, 則從右至左割 2/3。每到分蜂季節, 一發現「向蜂」, 曾祖母就用「麻篩」罩於胸前, 再用棉花團捉住「向蜂」投入噴有糖水的桶內, 堵住進出孔, 過幾分鐘再放開。曾祖母說, 要是「向蜂」「回桶」, 即「向蜂」 飛出來後, 在桶周圍觀察一陣又自己進入桶內, 就會回去 「叫一些夥伴」 來看, 天天有來有去,大概二三天就會有蜂群飛來。要是「向蜂」出桶, 一飛了之, 就是它看不上這個地方了。
是否真的引來了蜂群, 兒時的記憶, 已很模糊。但是在 40 歲以後, 我卻親自體驗了一次「嚮導引蜂」的全過程 [ 1]。這說明, 家鄉人對偵察蜂的認識, 至少已有 60 年。
2 關於「留宿蜂團」
我養的蜂, 除陽台上的幾箱外, 其餘都放在幾千米 外 的 橘 子 樹 山 上 。 平 時 我 3~5 天 上 山 看 一 次 。2007 年 4 月, 正是我地分蜂的旺季。一次上山, 發現一空箱內有工蜂進出, 我立即意識到有分蜂群投居( 幾乎每年都有這種情況) 。怕驚擾它, 沒有開箱檢查。第三天上午 9:00 許, 我打算加 1 張子脾和 2 個空巢框。去看時, 工蜂進出匆忙, 好似在正常工作。開箱看, 才發現沒有蜂球, 左前角的箱蓋上只有鴨蛋大小的一個蜂團。我立即蓋上大蓋, 以為蜂群還沒有飛投。第四天再去看, 進出的工蜂沒有了, 箱蓋上的小蜂團也沒有了。
對這種現象, 當時我分析有 3 種原因: 一是該分蜂群可能是家養, 因家養中蜂的分蜂程序應與野生蜂同, 蜂主人在分蜂前已作了人工分群, 致使分蜂未曾發生; 二是分蜂群剛剛分出, 結團於某物上時, 被人捕獲; 三是分蜂群同時派出兩批以上的偵察蜂, 它們又同時偵察到 2 個以上的居住地, 經過眾多的偵察蜂交叉「視察評估」後「民主」決定了另一理想新居, 從而放棄了我的蜂箱。讀了 《關於野生中蜂分蜂群「尋巢留宿蜂團」的發現與思考》一文後我才回憶起, 那小蜂團是選擇地的留宿蜂團。當時, 我對這種現象一閃而過, 沒有意識到新的發現, 而晉華貴先生卻從這一細節認識到中蜂的「群體意識」和「團隊精神」, 是難能可貴的。
文獻僅供參考學習!如有不正確請糾正與補充!
-----------------------------------------------
【中華蜜蜂網】
蜜蜂育種、蜂王人工授精技術等
zhonghuamifeng.com
使用瀏覽器或其他軟體輸入上方網址
或者下載論壇客戶端
蘋果手機用戶:可在蘋果商店(APP store)搜索:中華蜜蜂網即可下載註冊,也可掃描下面二維碼免費下載安裝!
TAG:中華蜜蜂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