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爆炸後一點八億年的宇宙信號測得
最新
03-02
宇宙最早期恆星藝術想像圖
圖片來源:《自然》網站
科技日報北京3月1日電(記者張夢然)英國《自然》雜誌1日同時發表了兩項天文學重要研究,科學家報告了一個來自宇宙早期(大爆炸後的1.8億年)的信號,與天文學家預計的相差無幾;對該信號的分析表明,在早期宇宙中正常物質和暗物質之間有相互作用。
所謂宇宙的「黎明時期」,也是迄今最早的恆星形成的階段,監測這一時期信號的國際工作目前正在進行中。天文學家們預測,恆星在宇宙早期一旦形成,它們的紫外光便滲入原始氫氣,改變氫原子中電子的激發態。該轉化過程被稱為中性氫21厘米譜線——這是射電天文觀測到的第一條譜線,也是開創歷史的重要譜線。
中性氫21厘米譜線被認為是分析星際中性氫原子分布、銀河系和河外星繫結構的最有力「武器」,它可使氫氣吸收來自宇宙微波背景的光子,在無線電頻譜中留下記號。科學家認為,該頻譜應該可在今天低於200兆赫的無線電頻率中觀察到。
此次發表的第一項研究中,美國亞利桑那州立大學天文學家朱迪·鮑曼及其同事報告,在78兆赫監測到這樣的一個信號。其來自大爆炸後1.8億年間,最早恆星在此時出現。他們發現,本次觀察到的頻譜寬度與預計的基本一致,但是它的振幅更大,也就是吸收更深,這意味著原始氣體比預想的更冷。
在另外一篇研究中,以色列特拉維夫大學雷南·巴克納團隊提出,氣體是在氫氣與更冷的暗物質相互作用中溫度降低的。根據觀察到的信號,研究人員稱,暗物質粒子的質量應不超過幾個質子質量。
※日本660億收購此技術,卻被套路?中國又一技術新突破
※孫久文:認識中國,從經濟地理開始
TAG:光明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