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正月十五鬧花燈

正月十五鬧花燈

俗話說:「元宵一到,燈籠走俏。」花燈,是元宵節的主角,也是元宵節的靈魂。唐朝詩人盧照鄰亦云:「錦里開芳宴,蘭紅艷早年。縟彩遙分地,繁光遠綴天。」

花燈,又名彩燈,燈籠,起源於我國漢朝,最初主要用於照明,後來演變為一種工藝品,是漢民族文化的瑰寶之一。關於元宵鬧花燈,民間還有一個有趣的故事。相傳,在很久以前,有一隻神鳥因迷路降落人間,結果無意中被一獵戶射殺了。天帝聞之,勃然大怒,欲在正月十五這晚,命天兵放火,將人間生靈通通燒死。天帝的女兒聽說這件事後,動了惻隱之心,她悄悄來到凡間,將這一消息告訴了百姓。百姓為了避禍,紛紛在自家門前點起花燈,燃起爆竹。天兵往下一看,只見火光衝天,誤以為是燃燒的火焰,便稟告天帝說,百姓已葬身火海,無須再下凡間放火。就這樣,百姓躲過了一劫。從此以後,每逢元宵佳節前後,各家各戶的門前總要懸掛幾盞花燈,一則為了記念善良的公主,表達心中的感激之情;二則增加節日氣氛,顯得喜慶祥和。

花燈在我國已有上千年的歷史,其種類繁多,造型各異,分為吊燈、座燈、壁燈、提燈幾大類,主要有龍燈、宮燈、紗燈、花藍燈、龍鳳燈、稜角燈、樹地燈、禮花燈、蘑菇燈等;形狀有圓形、正方形、圓柱形、多角形等。製作花燈的過程十分講究,就拿宮燈來說吧,先要用雕木、雕竹、鏤銅作骨架,然後鑲上紗絹、玻璃或牛角片,再配以山水、花鳥、魚蟲、人物等各種吉祥喜慶的題材的彩繪,有的甚至還要鑲嵌翠玉或白玉。因此,花燈的外觀都特別漂亮,有著極高的審美價值。

賞花燈是元宵節的一個重要節目。上元之夜,走在大街小巷,四處可見五彩斑斕的花燈,霓虹閃爍,星光燦爛,節日的歡快呼之欲出。唐代詩人蘇味道詩云:「火樹銀花合,星橋鐵鎖開。暗塵隨馬去,明月逐人來。」張祜亦有詩云:「千門開鎖萬燈明,正月中旬動地京。三百內人連袖舞,一進天上著詞聲。」在唐朝,元宵之夜尤為熱鬧,長安城內燈火通明,形如白晝,賞燈之人成群結隊,絡繹不絕,通宵達旦。天地間,月光與燈光交相輝映,車馬聲與歡歌笑語彙成一片,人們都沉醉在這溫馨的元宵夜裡。

猜燈謎是元宵節的另一大趣事。《武林舊事·燈品》載:「以絹燈剪寫詩詞,時寓譏笑,及畫人物,藏頭隱語,及舊京諢語,戲弄行人。」可見,猜燈謎是一種富有譏諫、規戒、詼諧、笑謔的文字遊戲。上元之夜,一些文人雅士將謎語寫在紙條之上,然後貼於五光十色的紗燈上供人猜。參與者一邊賞燈,一邊猜迷語,既愉悅了身心,又啟迪了智慧,若是運氣好,還能拿上幾個獎品,真是何樂而不為。

此外,民間還有花燈二人轉(兩人表演的單花燈)、雙花燈(四人表演的雙花燈)、花燈群舞(多人表演的群花燈)、花燈戲(劇)等。這些豐富多彩的花燈活動,將節日的喜慶推向了極致,讓人們在闔家團圓之際,享受到不一樣的精彩。(周禮)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孔孟之鄉 的精彩文章:

那些年,同窗情
時光清淺 人盡清歡

TAG:孔孟之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