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吳子英:作品做到情景交融才能引起共鳴

吳子英:作品做到情景交融才能引起共鳴

在繁華的廣州「老東山」街道,王府井百貨大樓依然有著它昔日代表的那種高貴與莊重,但也許誰也並不會想到,在這裡卻「隱藏」著一位繪畫風格上直追古人、沉迷淺絳山水的畫家,他就是中央文史館館員吳靜山先生的長子,現任廣州青年美術家協會副主席吳子英。談及摹古,他說:「要把古人的技法充分理解,走進他們的角色。」

■收藏周刊記者 梁志欽

出身於書畫世家 從小便耳濡目染

採訪吳子英的那天,廣州天氣依然寒冷,因近年關,路上車輛與行人尤顯匆匆。

從繁華的街道轉進生活味漸濃的小斜坡,頓時感覺轉進了另一個世界,斜坡的兩旁都是三四層的小洋房,雖然能看出年代久遠,但昔日的洋樓氣息,依然有著獨特的魅力。吳子英早早安排了助手在門口路邊守候。鑽進側門後,一條樓外樓梯直上二樓。

我們到的時候,吳子英的一張四尺整紙作品,已經創作了一半。他喜歡邊聊天邊畫畫,嫻熟的筆法,信手拈來的技法,看著也讓人感到暢懷。

吳子英出身於書畫世家,父親吳靜山是當代的名家,從小受到嶺南畫派方人定的指導,後更只身前往江浙深造,受到陸儼少、鄧白等老先生的指導,深受潘天壽、謝稚柳等大家的肯定。在這樣得天獨厚的名師資源的環境中長大,吳子英對書畫從小便耳濡目染。上世紀70年代,陸儼少先生到廣州,有一段時間居住在吳靜山家,當時吳子英還是個懵懂少年,但也不減對老先生作畫的興趣,「就記得他畫畫很快,一個上午可以畫兩幅四尺整紙」。

1993年,吳子英赴新加坡留學,結識當地著名書畫家、攝影家任佰年先生,並與其成為忘年之交,回國後先後參與一些藝術活動。後師從書畫名家王貴勝、古棕先生,著力於深入理論與實踐的探討。

關山月曾對吳靜山說:「你的繪畫也有後了」

自小自嘲「生性調皮」的吳子英剛開始作畫時也是「弔兒郎當的」,並不十分上心。直到有一次,那是在小學二年級,看到有個同學背著一卷東西,看起來很神氣,當他拿到老師面前打開時,圍觀的人都看得非常入迷,老師還示意周圍同學不要亂碰。吳子英走近一看,默想「這不是山水畫嗎?我家有很多啊」。於是,他匆忙跑回家,搶過父親手中的毛筆說,「我要學畫畫。」 父親聽後非常驚喜,從此,吳子英便和繪畫結下了不解之緣。

直到80年代,關山月老先生在廣東畫院辦展覽,吳子英跟父親一同前往,關老摸著他的頭問他有沒有學畫畫,吳子英回答說剛開始學,於是,關老對吳靜山說,「你的繪畫也有後了。」

將文化傳統和時代精神融匯于山水之中

吳子英對於自然造化的敬畏,對於山川河流的熱愛,對於峰巒丘壑,對林莽泉瀑的陶醉禮讚,使其產生和山水對話交流的衝動,刻意用心揮筆去演繹大自然陰陽和諧的宇宙意識和蓬勃蔥鬱的生命狀態,以形載神,以神完形,以意度象,以象盡意,以情取物,以物享情的至上境界。

收藏家黎展華在一篇文章中如此評價道:「讀吳子英的山水畫,善知古今之變,深明傳統之因。子英畫畫,天機自發,佳在筆墨,既能細筆工寫,又能逸筆草草,往往精略互用,巧拙相生,輕重徐疾,運筆自由,干筆老辣,濕筆蘊藉,高超的筆墨功夫令人叫絕。子英通過對一山一水、一草一木的客觀世界體察和感悟,將厚重的文化傳統和豐富的時代精神融匯于山水之中,塑造出美的和諧理念,陶冶人的性情,讓文化重新找到依託,讓物慾橫流的世界重壓下的現代人找到新的精神家園。」

「繪畫作品是要給人帶來美的享受」

吳子英尤為欣賞的是董其昌名言,「畫家以天地為師,其次以山川為師,其次以古人為師」。當下心情浮躁的畫家不少,寫生往往走馬觀花,或用相機一拍了事,加之傳統功夫薄弱,效法新安畫派只得其貌,而難有神韻,可謂是東施效顰。

吳子英認為,繪畫作品是要給人帶來美的享受,要想達到繪圖藝術審美的高峰,作品必須有自己獨特的意境,也就是作者將自己的情感融入到作品的內容之中,做到情景交融才能夠引起欣賞者的共鳴。一幅繪圖作品審美意境的核心是情景交融,也是繪圖作品的靈魂,滲透著中國傳統文化,營造了欣賞的多維空間。

北宋山水大家郭熙雲曾說:「畫山水,可行可望,不如可居可游」,在此角度,觀賞者是可以走進吳子英的山水情景之中的,猶如置身其間,猶如坐聽天籟,猶如淋浴山風,猶如傾吐密語,超然物外,享受詩情畫意的愜意人生。

對話吳子英

陸儼少教我每三個月學一個古代畫家

收藏周刊:您怎麼看四王?

吳子英:王時敏學生很多,王鑒就是他的學生之一,王暉則把南北宗的理論推敲得比較到位,他既學了王時敏的好,也學了王鑒,並綜合北方風格。我個人臨摹石濤與張大千是最多的。

收藏周刊:怎麼臨的?

吳子英:意臨,主要是抓感覺。意臨就是把對象的技法充分理解後,然後再施以個人發揮的去畫。

收藏周刊:如何能充分理解對象的技法?

吳子英:要從多個角度去了解對象,例如我學習石濤,首先,我要了解石濤整個一生是怎麼回事,我要走進他的角色。他有安靜的時候,也有浮躁的時候,是什麼時候安靜,什麼時候浮躁,他不同狀態的時候,筆墨會有什麼變化,這些都需要去了解。

收藏周刊:在繪畫上,父親吳靜山會直接跟您說什麼嗎?

吳子英:父親教我用大筆寫小畫。後來我才慢慢體會為何要先學會用大筆,這樣對整體布局有好處,他還讓我多背臨,1989年,我一口氣背臨了50張石濤的作品。

收藏周刊:陸儼少老先生有沒有直接指導過您?

吳子英:有,我初中就臨摹他的作品。1988年,我們到杭州陸老家,他就親自教我畫畫,印象最深刻是,當時他教我「要系統地學習」。每三個月學一個古代畫家,一年可以學四家,如果堅持10年下來,就能把古代三四十個大家的作品全部學了。

名家點評

子英是個勤奮、篤學、高產的畫家。每隔不長時間,他就會有一批新作,謙遜地請師友們給予批評指教。我看他的作品,取法倪雲林和黃公望,上追董源、巨然,尤擅畫平遠景色,一派南宗韻致,渾淪天成,把幾家的技巧精髓融會貫通,而不留痕迹。氣韻生動而又氤氳蒸騰,整體感很強,細審畫面,細節描繪也十分精到。

——北京師範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王貴勝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雅昌藝術網 的精彩文章:

梅花心事幾人知
文化代溝引致話語權爭奪

TAG:雅昌藝術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