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融合傳播進入2.0 時代,媒體人轉變角色是關鍵

融合傳播進入2.0 時代,媒體人轉變角色是關鍵

「媒體融合」廣泛運用的今天,傳播界實現了一次又一次革新。轉變傳統思維,實現新媒體與傳統媒體更加深入的融合發展,還需進一步探索。

「媒體融合」工程自2014年8月提出以來,經過三年多的認知、學習、理解、實踐,已被全國傳統媒體人所接受並運用到日常工作中,尤其在全國重大時政報道階段,全媒體報道、融合傳播應用得最廣泛、最普遍,眾多創新手段、設備、方法大都集中湧現出來。

多終端、多手段、互動的傳播報道,擴大了普通民眾了解、掌握黨和政府的最新動態、最新要求、最新規劃的途徑,同時也為前者表達合理訴求提供了平台與渠道,處理得當、及時、到位,無疑會拉近兩者的心理距離,促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事業及中國夢的實現;處理不得當、不及時、不到位,則會讓兩者產生隔閡與誤解,危害社會的團結與穩定,進而延緩偉大事業與夢想的實現。在這一過程中,媒體人的思維和角色與時俱進地轉變至關重要。

在傳統媒體為主流的時期,廣播式傳輸特性讓媒體人在多年工作中形成了報道發出即完結的思路與習慣,不去培養更多考慮受眾反饋的意識,更不會建立起普遍、快速向上彙報、反饋受眾對報道的意見和建議的機制。但是在新媒體快速興起,互動式傳播逐步佔據主流的當下,越來越多的受眾正選擇、習慣、依賴於能夠提供互動功能的新媒體介質,廣播式傳播的傳統媒體只有越來越快地被新媒體顛覆,被受眾拋棄。

新媒體傳播是傳統媒體傳播的演化與進步,是傳播界的一次革命性升級。筆者認為,二者的最大區別在於前者增加了受眾的互動參與。傳播中數據元素的量級隨之無限放大。對大量受眾數據的收集、整理、分析,不但能夠指導後續內容產生,促進傳媒行業的發展,更主要的是,可以為黨政機構掌握民情民意,在制定重大決策時提供可量化的參考數據。

然而,讓筆者憂心的是,儘管「媒體融合」已經為媒體人明確了新時期工作的發展方向與使命,各地也早已大張旗鼓推進落實,但仍有相當多的媒體人、領軍者抱守傳統傳播時期形成的思維理念,不重視受眾的參與互動、不收集受眾的反饋數據,排斥新媒體端數據的監測與分析,不引入新媒體數據考核等。如此這般不轉變,難以有轉型之機。

作者:杜澤壯

來源:《中國傳媒科技》(原文有刪減)

編輯: 汪雅青張榆澤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廣電時評 的精彩文章:

還原歷史與真實,《莫斯科行動》導演張睿的「虛實」選擇
有笑、有悟,這一季《歡樂喜劇人》呈現這些變化

TAG:廣電時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