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藝術家筆下的元宵佳節是怎樣過的?

藝術家筆下的元宵佳節是怎樣過的?

藝術家筆下的元宵佳節是怎樣過的?

豐子愷漫畫作品《新年美景》

生活在現代社會的我們,對元宵節還保留著怎樣的記憶?是一碗熱騰騰的芝麻餡元宵,還是家門口小河上漂遠的一朵朵河燈。這些珍貴而美好的記憶通過相片、視頻被長久地保存和記錄下來。那麼,在科技不發達的過去,人們是怎樣記錄這一天的呢?

記憶中,小時候的元宵節總離不開一個「鬧」字,這是農曆新年的最後一天,全家人又聚在一起,吃著新年裡的最後一頓團圓飯。正月十五一過,大家便各奔東西,各忙各的生活了。吃飯時,電視是一定要開的,放著當晚的元宵節晚會。到了餐末,父母會給我們端上一碗熱騰騰的元宵,這便是具有儀式性的收尾。

藝術家筆下的元宵佳節是怎樣過的?

於大武《北京的春節》

生活在現代社會的我們,保留著關於元宵節的不同記憶,但在科技不發達的過去,人們是怎樣記錄這一天的呢?對此,藝術家們通過畫筆給出了他們的回答。

藝術家筆下的元宵佳節是怎樣過的?

李嵩《觀燈圖》

藝術家筆下的元宵佳節是怎樣過的?

皇宮中的多姿多彩

節日慶祝活動一般與社會整體經濟狀況息息相關。如果一個社會繁榮昌盛,那人們必定會有更多心思和精力來歡慶節日。這在古代商業相對開放、科技相對盛行的明朝就有所體現。

藝術家筆下的元宵佳節是怎樣過的?

明《憲宗元宵行樂圖》(局部),現藏於中國國家博物館

相傳,在明憲宗時期,明憲宗本人雖治國平庸,但他依靠前朝國君治國帶來的繁榮境況,仍然樂於享受、生活奢靡。他喜歡追求新鮮事物,尤其喜歡繪畫。憲宗常令畫師們將他的生活以繪畫的形式記錄下來,於是就有了這幅珍貴的《憲宗元宵行樂》。這幅畫表現了憲宗在皇宮中歡度元宵的各個場景:賞燈、聽戲、看雜耍。

藝術家筆下的元宵佳節是怎樣過的?

明《憲宗元宵行樂圖》(局部),畫面展現了眾人進行雜耍表演的場景,精彩至極。

藝術家筆下的元宵佳節是怎樣過的?

明《憲宗元宵行樂圖》(局部)。畫面中,四人手拿刀劍,扮演著《三英戰呂布》的戲文故事。

然而,最特殊的場景還屬在宮中並不常見的貨郎車。這樣一個民間才有的集市場景,為什麼會出現在森嚴莊重的宮裡呢?其中一種說法是:普通的戲曲、賞燈場面雖然熱鬧,但在宮中早已司空見慣。明憲宗覺得不過癮,大臣們為了取悅他,特意將民間街市情景搬到宮中。看見高聲叫賣的貨郎的明憲宗果然大喜,命令畫師將這一場景記錄下來,也表「與民同樂」的寓意。

藝術家筆下的元宵佳節是怎樣過的?

明《憲宗元宵行樂圖》(局部),賣花燈的貨郎車,馬燈寓意馬到成功,蟾蜍燈寓意蟾宮折桂。

藝術家筆下的元宵佳節是怎樣過的?

明《憲宗元宵行樂圖》(局部),賣花燈的貨郎車,孩子正在買各式各樣的彩燈。

藝術家筆下的元宵佳節是怎樣過的?

明《憲宗元宵行樂圖》(局部),「鰲山燈棚」,據說是仿照玉皇大帝的巨鰲而建造的。

皇宮裡的元宵節,真正能享受快樂的也就只有皇宮貴族了,從位高權重的大臣到貼身服務的宮女,無不提心掉膽,企盼著這日平安、順利度過。如果節目不合皇上心意、服務不周惹怒了龍顏,那元宵節可能就會變成一場災難。

藝術家筆下的元宵佳節是怎樣過的?

清《乾隆元宵行樂圖》,絹本設色,302×204.3cm

藝術家筆下的元宵佳節是怎樣過的?

平凡的快樂

相比之下,民間的活動氣氛就輕鬆愉悅很多。中國的傳統節日有一個特點,那就是普天同慶。無論你從事什麼職業、什麼身份、擁有什麼信仰,都有著慶祝傳統節日的習慣。元宵節正是這樣的一個節日,平民百姓雖不能像皇宮貴族一樣盡享奢華,卻仍然有著他們自己歡度佳節的快樂和幸福。

藝術家筆下的元宵佳節是怎樣過的?

《昇平樂事》圖冊,其中記載了各種花燈名錄,並配以圖片加以說明。

藝術家筆下的元宵佳節是怎樣過的?

觀燈是元宵節的一大主要活動。這一活動最早來源於漢代燃燈祭祀太乙,唐初出現了比較具體的記載;到了兩宋,具有一定規模的「燈市」隨著經濟文化的繁榮而產生,觀燈活動逐漸興盛流行起來。根據《東京夢華錄》的記載:宋代燈市計五天,由十五到十九。事先必搭一座高達數丈的「鰲山燈棚」,上面布置各種燈彩,燃燈數萬盞。

藝術家筆下的元宵佳節是怎樣過的?

朱玉《燈戲圖》

老舍曾把老北京的元宵節看作是「新年的高潮」:「除夕是熱鬧的,可是沒有月光;元宵節恰好是明月當空。元旦是體面的,家家門前貼著鮮紅的春聯,人們穿著新衣裳,可是它還不夠美。元宵節,處處懸燈結綵,整條大街像是辦喜事,火熾而美麗。」

藝術家筆下的元宵佳節是怎樣過的?

畫家於大武以國畫的筆法,再現了老舍筆下的元宵節——眾人紛紛出來踏月、看燈、看焰火,街上的人頭攢動。熙熙攘攘的街市,處處張燈結綵,被點亮的夜空,多麼祥和與歡樂,一年裡的煩惱都拋之腦後,對於新年的希望也化入這熱鬧的景象之中。

藝術家筆下的元宵佳節是怎樣過的?

於大武《北京的春節——廟會即景》

在南方,人們的賞燈活動與北方略有不同。沒有喧鬧、熙攘的燈市,有的是夜晚河畔點燃的星星光火。多河的地理條件使得南方產生了具有地方特色的元宵燈火活動:放水燈。將蓮花狀的彩燈系在烏龜上緩緩放入河中,花燈承載著人們新年祈福、辟邪的美好願望飄向遠方。

藝術家筆下的元宵佳節是怎樣過的?

閔貞《八子觀燈圖》

攢動的火苗總會帶給人幸福、祥和之感,因此,在人們眼中是吉祥的象徵。勞動人民自會把對未來的企盼寄託於這有形之物上,遠去的彩燈像是使者,將人間的禱告傳送給掌控萬物的神明。

藝術家筆下的元宵佳節是怎樣過的?

夜空下的孔明燈

燈火溫暖了人心,然而春寒料峭之日,人們卻少了一份暖身之物。賞燈歡鬧之餘,如果能盛一碗滾燙的元宵是再好不過了。元宵入口糯軟香甜,配著略帶糯香的米湯,風味絕佳。除了幸福感爆棚,其圓滾滾的形狀也高度符合了人們嚮往圓滿的願望。

藝術家筆下的元宵佳節是怎樣過的?

豐子愷《春節美景》

藝術家筆下的元宵佳節是怎樣過的?

現代的轉變——現代人的元宵情

元宵節是農曆新年中第一個月圓之日,因此被人們看做團圓之日。在這天傍晚,人們走出家門,在微微寒意中點燃燈火,新年的餘熱再次被燃起。這自然少不了文人畫家起興創作。

藝術家筆下的元宵佳節是怎樣過的?

豐子愷《春節小景》

「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歐陽修的這句流傳千古的名詩就是與元宵節相關的。我們姑且不論此詩當中包含著怎樣的詩意,單就詩句來說,其中「花市燈如晝」、「月上柳梢頭」就成了後世文人畫家反覆進行再創作的元素。

藝術家筆下的元宵佳節是怎樣過的?

豐子愷《月上柳梢頭》,設色紙本,33×25cm

現代畫家關於元宵節的創作已經不再局限於描繪節日場景了。他們往往會選擇以元宵節為背景,表達延伸出的額外情感和內含。畫面不再以廣角來呈現整個社會群體的狀態,更多時候,是表現個體的、細微的局部人物和場景。

藝術家筆下的元宵佳節是怎樣過的?

邱志傑《邱註上元燈彩計劃》

農業社會,人們更加依賴於群體性的生活方式。為了提高生產力,眾人集體活動,互相分享各自的生產資料。於是,個體的存在價值被弱化,走街串巷、鄰里鄰外的模式成為主流。到了現代社會,個體受到重視,人們越來越強調個人情感、個人經歷,畫家的繪畫內容和思想也就自然而然發生了改變。

藝術家筆下的元宵佳節是怎樣過的?

明《上元燈彩圖》(局部)

其實,不僅僅是畫家,我們每個人都處在這一變化之中。如今,逛燈市、貼年畫、賞月這些活動已經不再普遍存在於我們的生活當中,元宵佳節除了與家人共享晚餐外,我們度過這段良宵的方式也與以往大大不同。

藝術家筆下的元宵佳節是怎樣過的?

《元宵嬰戲圖》(局部)

過了正月十五,民間傳統意義的新年就正式過去了。今年的十五,大家又是如何度過的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沃德利成書畫院 的精彩文章:

怎樣在折筆處依然保持中鋒?
董其昌最精彩的行草之《早朝詩卷》真跡欣賞

TAG:沃德利成書畫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