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有了容器技術,就可以忘記虛擬化了嗎?

有了容器技術,就可以忘記虛擬化了嗎?

雲計算時代,新技術層出,作為雲計算基礎平台的虛擬化技術愈發強大,內涵愈發豐富。浪潮虛擬化產品InCloud Sphere作為浪潮自主開發的雲計算基礎平台,在功能完備、穩定可靠、開放生態三大核心競爭點上持續發力,為更多私有雲用戶構建雲計算平台提供底層的基礎技術支撐。

隨著容器技術的興起,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將容器與虛擬化進行比較,甚至認為虛擬化已經過時。在雲計算時代,誕生於半個世紀前的虛擬化技術,廉頗老矣,尚能飯否?容器與虛擬化的核心都是解決資源利用率和調度靈活性的技術,虛擬化是從資源本身角度出發對原有IT架構的切分,而容器是從軟體架構需求角度出發改變了我們看待IT資源的方式,它是為了適應「軟體微服務架構模式變革」最合適的工具。問題來了,你現有的軟體都可以採用或者改寫成微服務架構嗎?顯然,只有少數公司能夠做到這一點。

其實,容器與虛擬化的關係就像平板電腦與筆記本電腦一樣,雙方在應用場景上有著很大的不同,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會共存。像金融、電信、能源等開展信息化較早的行業,其應用基本都是基於傳統IT架構設計的,如果貿然採用容器技術,很可能帶來不必要的業務風險,虛擬化會更加適合。而新興的創業公司則完全可以利用新的容器技術使得自身的業務更輕量化。

虛擬化作為雲計算的基礎依然強大

VMware最新的財報也佐證了虛擬化依然保持增長的趨勢。2017年12月1日,VMware公布了財年第三季度的財報,2017年第三季度收入總額達到19.8億美元,同比增長11%;GAAP凈利4.43億美元,同比增長達43%。VMware的持續增長印證了兩個判斷:第一,虛擬化技術的長期先進性,它不是垂垂老矣的廉頗,更像是「超級賽亞人」,每一次技術革新都讓虛擬化技術變得更加強大,內涵更加豐富;第二,虛擬化技術的不可替代性。

縱觀國內主要的私有雲廠商,私有雲產品體系多被劃分為虛擬化層、以OpenStack為代表的雲平台層,以及最上面的雲運維層。

雲運維平台的關鍵詞是「服務」,為用戶提供統一的資源視圖和服務目錄,並以精簡敏捷的方式,幫助管理人員從繁複的運維工作中解放出來,保證運維人員能每天「準時下班」。

OpenStack的關鍵詞是「開放」,OpenStack提供了一座大房子,裡面安裝好了220V標準電壓的插座,至於是購買格力的空調還是海爾的空調,那是用戶自由的選擇,OpenStack以最大的誠意幫助用戶消除「被綁定」的威脅。

虛擬化的關鍵詞是「基礎」,它為上面的大房子夯實了堅固的地基,同時又為私有雲提供了最基礎的計算、存儲和網路資源池。

私有雲體系的產品分層

InCloud Sphere,強大的雲計算基礎平台

浪潮虛擬化產品InCloud Sphere作為浪潮開發的雲計算基礎平台,具備功能完備、穩定可靠、開放生態三大核心競爭力。在2018年1月4日第七屆中國雲計算標準和應用大會上,InCloud Sphere通過了國家標準《信息技術 雲計算虛擬機管理通用要求——專業性要求》,浪潮成為滿足專業性要求的僅有的五家廠商之一,充分證明了InCloud Sphere的優秀。

浪潮InCloud Sphere 系統運維大屏

功能完備

InCloud Sphere從1.0版本發展到今天的5.5版本,其基本能力亦從單純的「伺服器虛擬化系統」,上升到同時涵蓋計算、存儲、網路三大資源池,並賦能軟體定義網路。InCloud Sphere做的是一份「精細」的工作:以虛擬機為中心,需要支持CPU、內存、磁碟和網卡的彈性伸縮和QoS;以伺服器為中心,需要支持伺服器間的負載均衡,並保證虛擬機的高可用(HA);以存儲為中心,需要支持存儲設備的池化和不同存儲設備的容量均衡;以網路為中心,需要支持構建超脫於物理網路之上的虛擬網路,提供VLAN、VxLAN、交換機、安全組、DHCP等虛擬網路功能;以系統管理為中心,需要支持訪問控制、監控告警、系統升級、數據備份等。

【圖:InCloud Sphere產品架構】

穩定可靠

InCloud Sphere最佳的狀態是,運維人員部署完成之後就忘記InCloud Sphere的存在,只在需要創建新虛擬機、更改系統配置、系統資源擴容時才登陸系統進行操作,這有賴於產品本身的穩定可靠。

為了穩定可靠的大目標,InCloud Sphere實現了虛擬機、管理節點、計算節點、存儲節點全方位的高可用:當虛擬機宕機,系統會自動重啟該虛擬機;管理節點雙活配置,當一個管理節點宕機,另一個管理節點會迅速接管整個系統;當計算節點宕機,其上的虛擬機會自動調度到其他主機上繼續運行;存儲節點雙活,當存儲伺服器損壞,系統能夠切換至備份存儲節點,保障業務數據不丟失前提下的持續運行。我們的研發團隊在Linux Kernel層重寫了集群文件系統,消除了存儲池對管理網路的依賴,即使管理網路中斷,虛擬機業務也能持續運行。目前具有此能力的,只有包括浪潮、VMware在內的三家廠商。

同時,浪潮的測試團隊對InCloud Sphere進行了多種極端條件下的穩定性測試,如在多種業務場景下的突然斷電、斷網,CPU、內存和網路的高壓力測試,單集群萬台級虛擬機同時開啟等,在出廠之前,充分挖掘穩定性瓶頸,排除隱患。

在2017年底,InCloud Sphere參加了某行業客戶組織的產品比拼測試,客戶要求在高複雜網路環境、高壓力工作負載情況下,48小時內網路丟包率不得高於10-6。InCloud Sphere在多品牌組成的老舊伺服器集群上獲得的測試結果,遠好於友商產品在自家品牌新型伺服器上的測試結果,並滿足了客戶的嚴苛要求。

開放生態

在雲計算時代沒有一個產品是上能管天下能管地包打天下的。產品要形成體系,形成合力,構建完整的生態,共同為用戶提供一站式的解決方案。InCloud Sphere定位為「雲計算基礎平台」,在給自己劃定清晰的產品邊界的同時,提供了友好的集成和被集成能力。

InCloud Sphere提供了完善的REST API、Java SDK、Python SDK和OpenStackDriver,既能直接被雲管理平台管理,又能無縫對接OpenStack,為OpenStack提供強大的虛擬化能力。同時,InCloud Sphere具有Linux和Windows虛擬化驅動的自主研發能力,實現了對中標麒麟、銀河麒麟、普華、凝思、深度、一銘、Turbolinux、紅旗、綠地等9個品牌多種版本國產操作系統的適配,國產操作系統的兼容版本數量業界最多。此外,InCloudSphere能夠部署在浪潮新一代關鍵應用主機M13平台之上,為M13提供強大的虛擬化能力。

在存儲層面,InCloud Sphere支持原生Ceph介面,無縫對接基於Ceph開發的分散式存儲設備。在網路層面,InCloud Sphere通過內置Neutron模塊,提供了對接第三方SDN控制器的技術方案。在安全層面,InCloud Sphere已完成360和瑞星的系統適配,能夠為用戶提供多種輕代理和無代理安全方案。在數據保護層面,InCloud Sphere已完成同愛數、火星高科的對接工作,滿足用戶對容災備份的需求。在數據遷移層面,InCloud通過與數騰的合作,實現了對主流操作系統的P2V和V2V的遷移。

作為浪潮雲產品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InCloud Sphere將在功能完備、穩定可靠、開放生態三大核心競爭點上持續發力,為更多私有雲用戶構建雲計算平台提供底層的基礎技術支撐。

GIF

戳鏈接,更有料!

3、【新年微電影】走,回家過年!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浪潮伺服器 的精彩文章:

連續16個季度No.1,浪潮8路伺服器如何做到?
從中國第一到全球第三,浪潮伺服器背後的戰略升級

TAG:浪潮伺服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