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走出無聲世界 擁抱七彩人生

走出無聲世界 擁抱七彩人生

西南醫科大學附屬醫院

「人工耳蝸」救助項目發展歷程

他們,是一群不幸的孩子,從一出生就被上帝按下「靜音」鍵,在無聲的世界裡孤獨地徘徊,無法傾聽父母含淚的呼喚。

他們,又是一群幸運的孩子,一場「人工耳蝸植入」手術,徹底改變了他們的命運,在「小耳朵」的陪伴下,他們漸漸回歸有聲的世界,開口與父母、親人對話,步入學校學習……

在3.3世界愛耳日到來之際,我們分別走訪了這群特殊的聽障孩子,以及學校附屬醫院的相關醫護人員,聽他們講述8年「人工耳蝸」路上的點滴情懷。

人見人愛的小姑娘

恢復聽力後走出孤獨

剛滿5歲的小婉婷,會清楚地喊出「新年快樂」,也會說很多的話——這對一名五歲的孩童來說,原本是一件平常事,但小婉婷卻是依靠人工耳蝸,才擁有了與父母對話的機會,能傾聽來自世界的聲音。

老家在瀘縣農村的婉婷,出生於2013年2月6日,是家裡的第二個孩子。在2歲左右,當同齡的孩子已經開口喊爸爸媽媽,小婉婷還只會咿咿呀呀的。「她的姐姐很正常,再說家族裡也沒有病史,壓根不會往這方面想,總覺得(聽力障礙)離得很遠。」媽媽說。

隨後,她帶著小婉婷輾轉瀘州、重慶等周邊地區各大醫院,均被確診為雙耳極重度聽力損失,聽力損失值均在100分貝左右。當她得知中國殘聯開展的「七彩夢」人工耳蝸救助項目,可以幫助貧困聾兒免費植入人工耳蝸,改善孩子聽力,她又帶著檢查結果去殘聯申請。

經過專家檢查、評估,小婉婷幸運入選人工耳蝸救助項目。2016年4月2日,小婉婷在西南醫科大學附屬醫院接受了人工耳蝸植入手術。在手術前後住院期間,這個有著一張可愛小臉的小姑娘,引起了醫護人員的關注。

「剛進來時小姑娘很內向,也不大開口!」住院醫師費靜說,婉婷的媽媽看著十分淳樸,但是對女兒特別用心,她不會說標準的普通話,就用蹩腳的普通話一字一句地教婉婷說話,教她喊「叔叔、阿姨」。偉大的母愛,令人動容!

佩戴人工耳蝸僅僅是學說話的第一步,更艱難的是,讓孩子開口。為了方便就近進行語訓,媽媽在沱二橋附近租了一間簡陋的民房,陪伴婉婷在市殘聯康復中心指定的地點進行語言康復訓練。

康復訓練幾個月後,小婉婷才慢慢對聲音有反應,當她開口說出人生中的第一句話「笨蛋」,媽媽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眼淚直流。那一刻,她所有的心酸煙消雲散。

「婉婷肯學,記性好,語言每天都在進步!」媽媽說,現在的婉婷,雖然還達不到同齡孩子的語言水平,但是對聲音的反應敏感多了。

以前由於聽不到聲音,孩子很內向,封閉在自己的世界,自從做了人工耳蝸手術,有了聽力和語言後,她變得比以前開朗了,跟小朋友一起玩得特別開心。

戴上「小耳朵」

失聰女孩上了幼兒園

快滿六歲的小詩菡愛蹦愛跳十分可愛,只是和其他孩子不同的是,小詩菡是患有先天聽力障礙的孩子。

據小詩菡的奶奶說,孫女於2012年3月7日出生,她的到來給家人帶來了無儘快樂。可不幸的是,孩子兩歲了還不會說話,因為家中沒有聽障孩子,一開始並沒有引起家長的重視。但是,之後孩子看電視時越來越湊近電視機面前,對聲音的感知越來越遲鈍,他們才意識到孩子的聽力可能出了問題。

於是,他們就帶著孩子輾轉成都、重慶等各大醫院,確診為極重度聽力障礙。「當檢查結果出來時,感覺天都要塌下來了一樣!」奶奶說,他們向殘聯申請了人工耳蝸救助項目,滿懷期待地等著做手術,但是在檢查時卻被發現孩子有腦白質病變,醫生說要觀察半年。

當時,處於極度悲痛中的奶奶,對於醫生的說法有點不理解。對此,西南醫科大學附屬醫院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副主任、耳科組組長、人工耳蝸醫學部負責人李雷激教授解釋道,按照《人工耳蝸植入指南》規定,如果MRI發現有腦白質病變,需進行智力、神經系統體征及MRI複查,動態觀察(間隔大於6個月)病變無擴大,可考慮人工耳蝸植入。

由於暫時不能做手術,那段時間,奶奶幾乎天天以淚洗面,逢人一談起孩子的情況就哭,半年的時間流盡了前半生的所有眼淚。

「在公交車上,她聽不見聲音要亂喊亂叫,每當別人投來異樣眼光,我就感到無比的尷尬!」奶奶說,那段心酸的經歷,她再也不願去回想。

2016年2月20日,小詩菡在西南醫科大學附屬醫院接受了人工耳蝸植入手術。術後,由於切口的結痂較厚,為了防止傷口感染,在40多天的住院時間裡,住院醫師費靜每天抱著孩子,為她清洗傷口、消毒,每次清洗要花一個多小時,累得滿頭大汗。看著醫護人員真心對待這些孩子,每天來病房看他們,隨時觀察病情的變化,不怕苦、不怕臟給她換藥,奶奶的心一點一點地被感化了。

植入人工耳蝸後,小詩菡在「小耳朵」的陪伴下,漸漸恢復聽力,開機一個月不到,她就能喊出「叔叔、阿姨、伯伯」。現在,她已經學會不少的日常用語,奶奶說,雖然詩菡的吐字發音和同齡孩子相比還不夠清晰,不過她從4歲多開始開口說話,兩年時間達到這個程度,已經讓他們家人感到非常欣慰了。

由於父母在外地打工,現在,小詩菡跟隨父母上了當地的普通幼兒園,迅速融入了快樂的校園生活。

去外地做手術被拒

回家鄉免費植入人工耳蝸

家住興隆街菜市場附近的譙梁,今年8歲多,是一個活潑好動的小男孩,一雙機靈的大眼睛透著聰明勁兒,見到我們他會乖巧地打招呼 「阿姨好」。

可是,這樣一個聰明伶俐的小男孩,卻從兩三歲時就被發現有聽力障礙。「滿三歲了還不會說話,在他身後喊他聽不見,只有大聲吼才有一點反應!」爸爸說,雖然他對聲音感知很弱,但是小傢伙卻很會察言觀色。

發現問題後,父母將他送到外地某醫院進行聽力檢查,被確診為雙耳極重度聽力損失,其中有一隻耳朵的聽力損失值在90多分貝,僅有微弱的聽力。而更令家屬難過的是,該院醫生以「孩子耳蝸畸形」為由,無情地拒絕了為譙梁做人工耳蝸植入術。

傷心之餘,他們給孩子購買了助聽器,自費出資將他送到都江堰進行語言康復訓練。訓練了兩三年,孩子雖然會喊「爸爸、媽媽」等簡單的疊詞,但是沒有邏輯性的語言,無法與人進行溝通交流。

看著孩子一天天長大,父母的心情更為焦急。恰在此時,他們打聽到當時的瀘州醫學院附屬醫院(現西南醫科大學附屬醫院)已經在開展「人工耳蝸」康復救助項目,便向當地殘聯提出申請。

經過專業檢查後,李雷激教授認為,譙梁的內耳道雖然比正常人的稍窄,但是他的智力和身體發育都沒有問題,徵求了家屬的意見後,決定冒險一試「人工耳蝸植入」。

不巧的是,在第一次手術檔期,譙梁感冒了未能做成。幸運的是,兩個月後孩子感冒痊癒,在西南醫科大學附屬醫院成功植入了人工耳蝸。

一個月後開機,當孩子第一次清楚地聽到外界的聲音,興奮得大叫「有有有」。從此以後,譙梁就對耳朵上的這個「小耳朵」愛不釋手。

爸爸說,自從藉助人工耳蝸有了聽力後,他的語言飛速進步,現在雖然還有些發音不標準,但是可以說一些簡單的句子,也可以跟他進行一些簡單的對話,比如問他「你在哪裡上學」,他會回答「趕231的公交車,好遠!」

在殘聯指定的語訓機構康復訓練一年後,去年9月,譙梁插班上了瀘州市特殊教育學校聽障班二年級,不僅能趕上課程進度,還在期末考試中考出了班上語文第一、數學第二名的優異成績,老師對這個聰明伶俐的孩子也頗為喜歡。

看到孩子前後經歷的巨大變化,全家人都發自內心的感到高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西南醫科大學 的精彩文章:

TAG:西南醫科大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