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十五為何稱為「元宵節」?今年元宵月「十五月亮十五圓」
3月2日,正月十五,迎來春節之後的第一個重要節日——「元宵節」。那麼,正月十五為何稱為「元宵節」?這個節日為何要吃「元宵」?
天文教育專家、天津市天文學會理事趙之珩介紹說,元宵節起源於漢代,據說是漢文帝時為「平呂」而設。公元前180年,大臣周勃、陳平掃除了呂氏家族的勢力,擁立漢文帝劉恆登基。因為漢文帝登基的這一天正是正月十五,值得紀念,因此劉恆大赦天下,與民同樂。以後每到這一天的晚上,皇帝都要出宮遊玩,張燈結綵,與民同樂,以示慶賀。因為那時人們把正月還叫「元月」,把夜晚叫「宵」,所以叫「元宵節」。到後來,司馬遷創立《太初曆》時,把元宵節定為重大的節日。
「星月當空萬燭燒,人間天上兩元宵。」元宵之夜,大街小巷張燈結綵,人們賞花燈,猜燈謎,將從除夕開始延續的慶祝活動推向又一個高潮,成為世代相沿的習俗。
元宵節為什麼要吃「元宵」呢?
趙之珩進一步介紹說,根據史書記載,吃元宵的習俗最早見於唐五代,那時稱這種食品叫「面繭」或「圓不落角」,用糯米做皮,其中夾糖餡,與今天的元宵相似,後來因為是在元宵節吃的特定食品,乾脆就叫「元宵」了。
元宵節吃的這種特定食品,北方人稱元宵,在南方則稱湯圓。專家表示,不論是元宵還是湯圓,這些名字與「團圓」音近,取團圓和美之意,又逢十五月圓之夜,象徵全家人團團圓圓,和睦幸福,人們也以此來懷念離別的親人,寄託了對未來生活的美好願望。
今年的元宵月依然是「十五的月亮十五圓」
元宵節將至,這是農曆新年裡第一個月圓之夜。都說「十五的月亮十六圓」,但天文專家表示,同去年一樣,今年的元宵月依然是「十五的月亮十五圓」。
據了解,月相變化一周為一個「朔望月」(農曆一個月),這個月中月亮最圓的那天稱「望日」,也叫「滿月」。月亮從一個滿月「走到」下一個滿月,需要29天半左右的時間。
「望」通常為農曆每月十四、十五、十六或十七,這時地球正好位於太陽與月亮之間,從地球上看太陽西下時月亮正好從東方升起,被太陽照亮的月亮此刻最圓。
為何月圓在農曆里的日期不固定呢?
天文教育專家、天津市天文學會理事趙之珩解釋說,月亮圍繞地球運行的軌道是一個橢圓,時近時遠;最近時有35.6萬多千米,最遠時有40.7萬多千米,由於萬有引力的關係,近時走得快一些,遠時走得慢一些。由於月亮轉動的「步伐」有快有慢,因此每個月的「望」的時間也有差異,農曆十四、十五、十六和十七都有可能,其中,以農曆十五、十六這兩種情況居多。
記者翻閱天文年曆發現,2019年的元宵月同樣是「十五的月亮十五圓」,而2020年則是「十六圓」。「元宵月連續三年『十五圓』比較少見,但這也是正常曆法現象。」趙之珩強調說。
既然元宵月是「十五圓」,那麼,最圓時刻出現在什麼時候呢?天文專家表示,月亮最圓時刻為3月2日上午8時51分,不過公眾晚上賞月時不受影響,月亮看上去依然是圓的,如鏡似盤,珠圓玉潤,皎潔明亮,分外迷人。
來源:新華網
內蒙古日報社融媒體編輯:崔曼琪
校對:楊文娟
聲明:轉載請註明來源於《內蒙古日報》官方微信
GIF
十五月圓 團團圓圓
※內蒙古西部發現一座2000年前東漢王朝匈奴古城遺址
※超實用的春節大掃除寶典,你值得擁有!
TAG:內蒙古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