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元宵將至,你準備好艷遇了嗎?

元宵將至,你準備好艷遇了嗎?

點擊上方關注「中國國家地理」

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

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

今年元夜時,月與燈依舊。

不見去年人,淚濕春衫袖。

—— 北宋 · 歐陽修

繪畫/王可偉

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

寶馬雕車香滿路。

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

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

眾里尋他千百度。

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 南宋 · 辛棄疾

繪畫/王可偉


這一天,上至帝王,下至村婦

舉國上下,張燈結綵,全民出動

白天是街市

雜耍曲藝,行商小販,熱鬧非凡

夜晚上花燈

天上滿月映人間煙火,蔚為壯觀

這是一年一次的狂歡

從臘月二十三開始的新年慶賀

在這幾天達到最高潮

唐代的燈會是上元前後各一日

共有3天假期

宋代在正月十六之後加了兩日

假期長達5天之多

明朝初八點燈,直到正月十七夜裡才落燈

假期多達10天

到了清朝,元宵節假期

縮短為4到5天

(地理君提醒諸君:

別羨慕古人,古人可沒有雙休日

一年到頭就指望著過節了)

性情內斂、平和度日的中國人

能和「狂歡」扯得上邊的大概只有元宵節了

正月十五的舞獅、舞龍、踩高蹺、劃採蓮船

鞭炮硝煙里男歡女跳、大人呼小孩叫的熱鬧場面

是鄉土狂歡的生動註腳

也是在水泥叢林中的人們無法體會的放縱

明朝南京元宵節的燈會,圖右上的鰲山燈,燈節上扎巨型鰲山燈的習俗源自宋代。燈上除了放置各色燈彩,還要有諸多菩薩坐陣。

平日里女人們很少出門

元宵節成為她們難得的一次「放風」

因此要精心打扮一番

帶上最珍貴的首飾,敷上最好的香粉

富貴的坐在掛上帷幔的馬車裡

緩緩駛來,香飄一路

愛玩兒的頂著月光

悠然散步,閑來猜個燈謎

心上人,沒準就在哪個拐角

元宵節是春節的重要組成部分

中國古代春節習俗為期長達一個半月

漫長的春節要經過備年、過年、賀年3個階段

從農曆臘月二十三過小年開始進入春節

直到正月十五鬧元宵,吃過糖湯圓,才算是過了大年

如果拿三部曲樂章來比擬的話

元宵節是賀年階段的尾聲

也可以說是中國春節三部曲的華彩樂段

這個樂段的主旋律,則是貫穿春節3個階段的

鄉情、親情、友情、愛情

糖湯圓象徵的和睦團圓

吃一口甜甜的湯圓

將所有時間最美好的情感都封存在心中

新的一年裡,元氣滿滿,可以出征奮鬥

古代元宵節最美的風景不是燈

而是燈下的小姐姐

大約從隋唐時期起,每逢元宵

平日「宅」在深閨大院中的女子

通通被放了風

可以自由外出,甚至徹夜狂歡

而這時候的女子,均是盛裝打扮

被柔柔的月色一襯托,令人心旌搖蕩

歷朝才子在這日寫下無數動情的詩篇

而大部分佳句中,都少不了「紅妝」的影子

因此新年的這第一個月圓之夜,就染上了脂粉的香味

也成為男女戀情的「高發」之夜

在古人的陰陽觀念中,太陽為陽,月亮為陰

比如《淮南子》就說「月者,陰之宗也」

《大戴禮》說「月者, 太陰之精」

而另一方面,男子為陽,女子為陰

所以同樣為陰的月亮與女子之間

本就有著難以割捨的聯繫

而中國古代神話中的月亮,更是女性生殖崇拜的產物

月亮之上,不僅有嫦娥,更有玉兔和蟾蜍

母兔懷孕28天左右生小兔

正約等於女性月經周期的天數

而母蟾蜍多產,更是生殖能力旺盛的代表

所以寄居著玉兔與蟾蜍的月宮

自然就成為女陰崇拜的殿堂了

當新年第一輪圓月升起

女性被賦予一年中最多的權利

攝影/李貴雲

大約從隋唐時起,元宵節女子夜遊就變成了風尚

710年正月上元夜,唐中宗李顯與皇后微服出宮觀燈

臨行前,皇帝想起宮中女眷眾多

難得出門一次,於是便放了數千宮女出宮觀燈

這些女子一朝得赦,全都如脫樊籠

結果到了天亮之際,竟有許多不願回來,逃之夭夭的

不過皇帝似乎不以為意,第二日,繼續淡定地「微行觀燈」

北宋記載,元宵節之夜

「貴家婦女縱賞觀賭,入場觀看

入市店飲宴,慣習成風,不相笑訝」

這一日,女子可以出現在任何場合

任何角落,眾人不得取笑或指責

她們充分享受休息、社交的權利

暫時不受男權話語的束縛

這對於平時社會中的男女關係

可謂是一種暫時的顛覆和平衡

攝影/Chan Shu Kai/C

為了迎接一年中最自由的夜晚

女子們都會精心打扮一番

這元夕之夜,花好月圓,的確是艷遇好時機

首先,能看到的異性數量就達一年之最

見面機會多了,成功的幾率自然就高

再加上大地回春,人們脫去了厚重的冬衣

夜晚暖紅色調的花燈,精緻的妝容

元宵之夜戀情高發,實在不難理解

古代的一些傳奇小說,男女主人公

往往就被安排在上元之夜「牽手成功」

古代一些經典的情詩,也誕生於這個夜晚

話 題

艷遇節還不想出門的單身汪們,地理君只能幫到你這裡了

本文改編自:

《中華遺產》2009年02期

撰文/祁建 責任編輯/楊飛龍

《中華遺產》2018年02期

撰文/晶心 責任編輯/馬賽屏 圖片編輯/朱浩

微信編輯、排版 / 馬曉嫻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國家地理 的精彩文章:

古人租房也辛苦
石英,石中之英

TAG:中國國家地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