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元宵湯圓到底該吃甜還是咸?都別爭了,答案在這裡!

元宵湯圓到底該吃甜還是咸?都別爭了,答案在這裡!

本文字數:2016|預計3分鐘讀完

都說吃了湯圓才算把年過完,南、北方湯圓甜咸黨們也即將抵達「戰場」!你是愛吃甜還是鹹湯圓?

今天是正月十五元宵節,也是年後假期的第一個節日,在這天,人們賞燈、猜燈謎,最少不了的還是吃元宵或湯圓。


眼看大家都沉浸在節日的喜悅里一片祥和,網路卻早已是一片沸騰,開年大戲「湯圓到底吃甜還是咸?」甜咸黨已經開始吵起來了。

鹹湯圓與甜湯圓

一般而言,北方元宵/湯圓多為甜餡,有白糖、豆沙、芝 麻、山楂等類,南方的則甜、咸、葷、素皆有。所以談到咸元宵/湯圓,很多人都會認為這是南方特有的。

甜黨:

Echowusmiles:啥?湯圓還有鹹的?確定不是包心魚丸嗎?

西西:湯圓還有甜咸之分?吃了20多年從沒聽過湯圓還有鹹的。

Mr__Pen9uin:鹹湯圓…我寧願吃瀨尿牛丸

王子瑜_Prince:第一次吃的時候真的感覺是黑暗料理本人了

東哥非東哥:北方人表示沒有見過鹹湯圓,你們南方人真會玩

咸黨:

雨沫tutu:鹹湯圓很正常啊,我老家冬天經常弄青菜包呀,也是鹹的

傻孩子:無肉不歡者吃湯圓也要吃肉的

遊星_:愛吃鹹湯圓!要包著鹹菜筍丁豆腐肉糜的那種

小PP無敵向前沖:蘿蔔絲餡湯圓,可好吃了,有機會可以試試

靈之來兮如雲_:家裡一直都是鹹湯圓,沒餡的,煮的時候放雞、蘿蔔、臘腸、紹菜、魚蓉、蔥、香菜,吃的時候在撒點胡椒粉

聞思厚行:重慶人,外婆喜歡包的鹹湯圓餡是臘肉豆腐丁,也有鹽菜肉末的

來自微博網友曬出的鹹湯圓


當大家還在吃甜還是吃鹹的糾結中時,其實湯圓的口味已超出了你的想像。

在過去,湯圓的口味比較單一,多為豆沙、花生、黑芝麻、五仁、鮮肉等傳統口味。隨著人們口味的不斷變化,現在市場上湯圓口味五花八門,紅棗、榴槤、橘子、椰奶、草莓、芒果、榴槤、藍莓等水果口味湯圓在市場上大行其道,更有桂花、玫瑰、百合花、菊花、茉莉花等新式花茶口味,緊緊地抓住了大家嘗鮮的心理。

京東大數據顯示,今年元宵節前期,元宵/湯圓的銷售金額環比增長超過110%。2月26日京東元宵/湯圓超級單品日當天,共銷售湯圓近180噸,銷量是去年元宵節當天的20倍。

從地區看,銷售金額排名前十的地區分別為北京、上海、廣東、江蘇、遼寧、四川、天津、山東、浙江、河北。

口味的選擇上那麼多,哪種口味最受歡迎?數據顯示,元宵節前夕黑芝麻餡堪稱「人氣擔當」,銷售量一馬當先。其次是混合口味、花生餡、鮮肉餡和豆沙餡。其中豆沙餡也是妥妥的「潛力股」,從銷售金額來看,黑芝麻和豆沙餡兩個口味銷售環比增長均超過140%。

對湯圓/元宵口味的選擇,也可以看出不同性別、年齡人的偏好。在眾多口味的選擇上,喜歡混合口味、水果餡和花生餡的用戶中女性較高,選擇鮮肉餡、豆沙餡和黑芝麻餡的男性用戶佔比較高。

從年齡上來看,混合口味、水果餡、花生餡是80後相對偏愛的餡料口味,90後則更喜歡水果餡、混合口味、鮮肉餡,而豆沙餡、黑芝麻餡、花生餡深受70後們親睞,豆沙餡、鮮肉餡、黑芝麻餡等傳統口味依然是60後們的最愛。

雖然很多消費者習慣了網購成品湯圓吃,但今年的數據還顯示出,網友們自製湯圓的熱情並不低。即便是生活節奏快的北上廣用戶,仍舊願意在元宵節前坐下來,包湯圓/元宵。


看到這裡,很多人會有疑問,我們總是把元宵和湯圓放在一起討論,那元宵和湯圓是否一樣?

其實,兩者並不等同。它們的主要區別在工藝上,一般南方吃湯圓,北方吃元宵,元宵是「滾」出來的,湯圓則是「包」出來的。

元宵的餡料要提前做成大小統一的四方塊,再用粉面包裹著餡料在籮筐上來回滾,「三次蘸水、三次翻滾,才能成型。」而做湯圓如同包餃子,只需把糯米粉加水和成團,等「醒面」後,掐取一小團擠壓成圓片形狀,然後把餡料放入,揉成形即可。

一般來說,北方的元宵都是手工製作,更有嚼勁,多在街上的攤點上賣,湯圓則可以機械化操作,因方便儲存,口感細膩軟糯,則遍布商場、超市。由於現代人生活節奏快,元宵和湯圓的口味也相似度較大,慢慢地人們就把二者混為一談了。

不知何時,元宵的市場慢慢變小,湯圓早已「一統天下」,以致於在年輕人的眼裡,元宵一直就是湯圓。

不過,不管你是說今天吃元宵或者湯圓,我猜,一定會有人回答:北方人不管過什麼節日都是吃餃子!

所以,北方人,今天是吃餃子還是湯圓/元宵?

你今天吃湯圓了嗎?最愛哪種口味?

本期編輯: 李惠琳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21世紀商業評論 的精彩文章:

華為全球首發5G晶元,5G真的來了,你準備好升級了嗎
茅台股價跌慘了,市值蒸發500億,但狗年生肖酒還是被秒搶了!

TAG:21世紀商業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