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漢唐銅鏡製作用玄錫來做表面處理中國古代冶金技術重大發明

漢唐銅鏡製作用玄錫來做表面處理中國古代冶金技術重大發明

銅鏡的表面處理是銅鏡製作的關鍵元素之一。漢唐銅鏡的製作,十分注重表面處理,即用玄錫來做表面處理,這種工藝應該是中國古代冶金技術的一項重大發明創造,但卻至今未得到時人的認識。

漢代草葉紋銅鏡

簡言之,用這種玄錫作表面處理的過程是:早在西周末期,先人就已掌握了錫的特性,使錫在低溫下(即13.2℃以下)發生「錫疫」而變為粉狀「灰錫」(即玄錫),再利用這種粉狀灰錫磨鏡,使銅鏡體布滿灰錫,並使之在大氣中氧化,形成一層一氧化錫晶體薄膜,這層薄膜為褐色立方晶體,這就是通常所見到的所謂「黑漆古」皮相。

隋代海龍銅鏡

如果使之變為「水銀古」皮相,只須在火上加熱一次,現代冶金學指明,溫度應在160℃以下,銅鏡表面的一氧化錫,即可變成二氧化錫;二氧化錫為白色的四方晶體,正是「水銀古」的皮相。

唐代銅鏡:圓鈕方素鏡

一氧化錫和二氧化錫都可在銅鏡表面形成晶系薄膜,具有十分堅固的抗腐蝕能力,使之千年不產生鏽蝕。這一現代冶金學的神奇變化,我們的祖先早在春秋戰國之前即已掌握,並在漢唐銅鏡鑄造時運用了1000年之久。從黑色皮相變成銀白皮相,其工藝亦需長期摸索。這大概是漢鏡以黑為主調而唐鏡以白為主調的客觀原因。

宋代六花銅鏡

漢唐銅鏡是在上述表面處理的基礎上,再進行簡單的反光處理,即加塗汞錫劑,以便照容。有的學者把這樣複雜的工藝簡單歸結為是用水銀處理,是一種猜測,沒有科學理論作依據。

金代高山閑士銅鏡

上海博物館和上海材料研究所對唐代的水銀古銅鏡所進行的檢測證明,銅鏡表面是一層「微晶態的緻密的二氧化錫透明薄膜」。這層薄膜含錫量高達60%以上,比鏡體(含錫量24%一26%)高出一倍多,含有比鏡體低很多的銅和鉛,含有鏡體沒有的鋁、鈣、鉀和其他氧化物。

明代龍飛鳳舞銅鏡

這裡,沒有水銀(汞)的成分。顯然,玄錫之磨鏡與水銀之反光是兩碼事,不能混為一談。所有漢唐銅鏡的水銀處理均已脫落,但用玄錫處理的表面晶體層都依然存在。部分宋元銅鏡的水銀處理均已脫落,未用玄錫處理的粗糙鏡面卻暴露無遺,這就是玄錫處理的根本區別。當然,玄錫處理也有一定的反光作用,但單憑玄錫的反光,銅鏡的照容是有限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穀神星 的精彩文章:

史正學國畫藝術作品欣賞:鷹、燕、貓、蝶、魚、松鼠
筆墨之探奇,山川之寫照:國畫山水技法思緒札記

TAG:穀神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