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徐悲鴻與他的現實主義繪畫

徐悲鴻與他的現實主義繪畫


《群奔》 1942 95×181cm

看了這幅作品,

你能猜出這幅畫的作者是誰嗎?

徐 悲 鴻,(1895-1953),江蘇宜興人。自幼隨父親讀書,喜作畫。1908-1911年隨父親到無錫、常州等地賣畫,體驗到民間疾苦,十餘歲時即有憂國憂民的思想,畫上常有「神州少年」題名,並刻有「江南貧俠」的圖章。1917年赴日本考察美術,11月回國轉赴北京,應蔡元培邀請出任北京大學畫法研究會導師。

在指導期間他提出改良中國畫的基本觀點:古法之佳者守之,垂絕者繼之,不佳者改之,未足者增之,西方畫之可采入者融之。

徐悲鴻在美術上堅定不移地選擇了現實主義的繪畫道路,認定「素描寫生是一切造型藝術的基礎」,指出「藝術家應與科學家同樣有求真精神,研究科學,以數學為基礎,研究藝術」,認為要恢復師法造化就要靠寫生,而乞靈於抄襲模仿只能造成中國藝術的停滯不前。

這種藝術觀和他一貫關注現實生活、關心國家民族命運的人生觀高度契合,從而創作出了中國畫《奔馬》、《愚公移山》、《逆風》等一系列作品,其憤世嫉俗、歌頌英雄與悲天憫人的主題體現了現實主義的創作精神。

同時他又以畢生精力從事美術教育工作,培養扶植了大批美術人才,成為一帶卓越的美術教育家。


徐悲鴻一再說,素描是包括中國畫在內的一切造型藝術的基礎,他制定的中國畫教學大綱,也把學習素描放在首位。但在他的中國畫作品中,卻沒有明顯的素描畫法——不是說他拋棄了素描,而是把素描融入了筆墨,轉換成了筆墨——徐悲鴻式的筆墨。這種融入與轉換,在不同題材的作品中有不盡相同的表現。


《泰戈爾像》以線為主,但面部或肌肉略以光影顯示體積,多少還可以看出光影素描的痕迹。


把素描融入筆墨的探索因人而異,徐悲鴻的特點可以用筆墨服從於造型要求來概括。它表現在三個方面:

一是筆墨服從於物象輪廓與形質的要求,典型例子如以濃淡墨描繪竹乾的形質,而放棄了傳統的筆墨方法;

二是筆墨服從於物象結構的要求,如畫人物的筆線都與人的筋骨結構相一致;

三是筆墨與空間結構相統一,如用筆用墨要與物象近大遠小、近實遠虛的空間形態相一致。這也就是說,徐氏的筆墨要與形似相統一,而與傳統繪畫尤其是明清文人畫的筆墨可以適當脫離形似的原則不同。前者為了造型而不惜弱化筆墨,後者為了筆墨而不惜弱化造型。


徐悲鴻不像傳統畫家那樣重視筆墨的獨立意趣, 有意無意地淡化了筆墨形式在作品中的獨立審美功能。這不是徐悲鴻一個人的追求,而是一個時代性的傾向:凡是較多地借鑒西畫以求中國畫創新的畫家,包括嶺南派諸家、林風眠、陶冷月以及20世紀後半葉以來幾代人的革新探索,都帶有這種傾向。這並非出於個人的意志,而是源於中國畫與西畫不同的審美傳統與形式語言傳統。

【明 日 預 告】

林 風 眠

明天見~

財神 和田玉 40.9g

手串 和田玉籽料 27.1g

賢雅齋·微拍 NO.5 無底價拍賣

2018年3月10日

下午15:00

歡迎撿漏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賢雅齋 的精彩文章:

「瘋狂的石頭,一顆值千金」 你家有沒有?
近現代書法家

TAG:賢雅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