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78歲寧夏工程師海南病逝捐獻遺體眼角膜

78歲寧夏工程師海南病逝捐獻遺體眼角膜

一位78歲的老人,北大畢業後支援邊疆建設,50多年的光陰留在了寧夏。

這位老人近日病逝于海南,他捐獻了眼角膜和遺體,幫助多人重見光明。

78歲的寧夏老人袁養震在海南病逝後,家屬遵從他的遺願分別向海南省人民醫院和海南醫學院捐獻了他的眼角膜組織和遺體,幫助數名眼盲患者重見光明。袁養震老人成為三亞市第12例遺體捐獻者。

網路圖

老人海南病逝,家屬遵遺願捐獻角膜和遺體

2月24日中午12時許,在解放軍總醫院海南分院,78歲的寧夏老人袁養震安詳地離開了人世。

強忍悲傷,妻子石寶真將 3 個孩子叫到一邊,主動提起了袁養震老人生前的遺願:將自己的遺體和眼角膜捐獻給醫學教學研究和有需要的患者。

網路圖

當母親提起這件事時,老人的長子袁寧康想起來很多往事。老人生前曾提出想簽署遺體捐獻志願書,說以後辭世了,想把自己的遺體捐獻,為醫學教學研究做點貢獻。但當時他覺得父親的病還沒那麼嚴重,沒到討論這些的時候,便打斷了他的話語。

網路圖

父親出院後,袁寧康和弟弟們一商量,就在海南三亞為父母租了一套房子,將老人送過去休養。

誰知剛過了大半年,老人舊病複發,住進了解放軍總醫院海南分院重症監護室。

「在去世之前的幾天,我二弟到重症監護室探視父親,父親拉著我弟的手,又提出了要捐獻遺體。」袁寧康說,因此當母親在父親去世後再次提起遺體捐獻的事時,袁寧康和兩個弟弟雖然心痛和不舍,但都點頭同意了。

器官摘取要在去世後 6 小時內完成,在當地紅十字會的協助下,醫院以最快的速度尋找到了需要眼角膜移植的受體,由301海南分院眼科醫生摘取眼角膜組織,立即進行低溫保存,海南省人民醫院負責接收並實施眼角膜移植手術。

遺體則捐獻給海南醫學院,供醫學研究和醫學生們的臨床教學。

北大高才生

畢業後支援寧夏建設

沒有骨灰,沒有墳墓,簡單的告別儀式後,老父親留下來的,僅僅是一縷白髮,那是袁寧康的弟弟在告別儀式上輕輕剪下的,寄託家人的哀思。

袁寧康說,其實在決定捐獻遺體之前,父親對身後事另有安排,他希望火化後能將骨灰帶回寧夏,撒到黃河裡,順著黃河水流淌,回到家鄉去。

袁養震老人1940年6月出生於河南省通許縣長治村,從小聰明愛讀書,在1961年考上了北京大學化學系。 「我父母是同一個村的,全村只有他倆考上了大學,都是當地很優秀的高材生。」袁寧康回憶說。1965年大學畢業後,父親袁養震到寧夏支援邊疆建設,在寧夏有色金屬研究所工作,從此在這裡紮下了根。

1978 年,袁養震考取了中國社會科學院的化學碩士,學術造詣更加精進,1985年任寧夏新技術應用研究所總工程師,曾是寧夏化學學會常務理事,自治區政協第五、六、七屆委員。

他的科研成果獲全國科學大會獎,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和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賀電嘉獎,獲自治區優秀科技論文二等獎和寧夏科委系統雙文明先進個人稱號。

「我父親這一生很辛苦,也很幸福。」回憶起父親的生平之事,袁寧康聲音有些哽咽,在他眼裡,父親的思想境界很高,對生活很容易滿足,對人十分友善。

「父親一生勤儉節約,家裡從來不浪費一滴水,在生病後期,因為肺功能差經常要吐痰,撕一節衛生紙,他要分成三四張用,我一開始也說他,但他習慣了,一輩子不浪費任何東西……」袁寧康說。

幫父親完成心愿,就是對他最好的悼念

處理完父親的身後事,袁寧康的心情依然悲痛,父親走了,遺體留在了海南醫學院,沒有像他最初預想的那樣順著黃河流回河南老家。「我其實就是醫務工作者,從寧夏醫學院畢業,曾經也是個醫學生。」

對於父親的遺體將在醫學教學中如何被應用,他一清二楚,正因為清楚,一開始他的內心是極其痛苦的。

但也因為清楚,他比別人更加明白父親的舉動有多偉大,袁寧康坦言,在自己上醫學院的時候,用於教學的遺體就非常缺乏,父親以及其他像父親一樣自願捐獻遺體的人,他們為醫學教育科研做出的貢獻比人們想像的還要大。

想通了這一點,袁寧康的內心獲得了安慰, 「現在想來,幫助父親完成生前的心愿,是對他最好的悼念。」而在感念父親的同時,袁寧康也更加敬愛自己的母親,她是主動提出幫父親完成遺願的人, 「沒有我母親,這事就沒了,我母親能理解我父親,在這件事兒上,她一樣偉大。」

如今,一切塵埃落定。在海南省海口市金牛嶺公園,有一個遺體器官捐獻者紀念園,那裡有個大石碑,袁養震的名字不久前新刻上去。 「以後我們一家可以去那裡看他,悼念他……」來自銀川晚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寧夏微眾事生活網 的精彩文章:

西吉農戶家10隻母羊產下24隻羊羔

TAG:寧夏微眾事生活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