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元宵節=中國的萬聖節+狂歡節,派錢才是優秀傳統文化!

元宵節=中國的萬聖節+狂歡節,派錢才是優秀傳統文化!

全文共2500字,閱讀約需3分鐘

農曆正月十五為元宵節,又稱「上元節」。古代以正月十五為「上元」,七月十五為「中元」,十月十五為「下元」,合稱「三元」。

據道家的說法,上元乃天官賜福之日,居「三元」之首。民間俗稱「上元小年兜」,十分隆重,在正月初一之後再次掀起一個節日的高潮,自朔至望,作為春節的一部分,元宵過去,春節才算正式結束,至此為春節的系列民俗活動畫上一個圓滿的句號。

元宵節是我國主要的傳統節日,這一節日因歷代有觀燈習俗,故又稱「燈節」。

慶賀元宵 楊柳青年畫

根據史料,元宵張燈最早出現於漢代,當時叫「上元燃燈」。這與傳說中漢武帝賜旨正月十五讓宮女元宵做湯圓供奉火神君是統一的。

漢武帝時為祭祀「太一」神,正月十五晚上的燈火一直要點到第二天天亮。

雖然戰國時代民間即有祭太一的活動,但無燃燈習俗。漢代實行宵禁,有執金吾掌其事,到上元燃燈時,皇帝下令放夜,解除宵禁,讓百姓看燈。

元宵節在各朝各代都呈現萬民歡騰的景象。如《隋書》中御史柳彧在一篇奏章里描述了隋朝時元宵節的盛況:

竊見京邑,爰及外州,每以正月望夜,充街塞陌,聚戲朋游。鳴鼓聒天,燎炬照地,人戴獸面,男為女服,倡優雜技,詭狀異形。以穢嫚為歡娛,用鄙褻為笑樂,內外共觀,曾不相避。高棚跨路,廣幕凌雲,袨服靚妝,車馬填噎。餚醑肆陳,絲竹繁會,竭資破產,競此一時。盡室並孥,無問貴賤,男女混雜,緇素不分……

元宵節中,各種倡優雜技和扮相奇特的化裝舞者,就在當街表演。連平日難得上街的婦女和只在寺觀修行的僧徒道眾,也統統跑到街上,匯入狂歡的人潮。

總結一下:熱鬧、奢靡、沒有規矩,很明顯紀檢幹部柳彧看不慣這類現象,想對過分熱鬧的節日活動加以限制,但直到隋朝滅亡,其目的也沒有實現。

到了唐代,元宵的狂歡程度有過之而無不及,連皇帝后妃都參與了進來。

唐史記載,上元節是一年中唯一撤除宵禁、允許百姓狂歡的日子。唐中宗與皇后曾於景龍四年的元宵節一連兩天微服觀燈,並赴駙馬韋安石府第。而且這一夜還破例允許宮女數千人外出看燈,次日點檢人數,竟有不少逃亡不歸。

花燈 綿竹年畫

宋代元宵節可以說是史上最熱鬧的了。《東京夢華錄》對此有詳細描述:

正月十五日元宵,大內前,自歲前冬至後,開封府絞縛山棚,立木正對宣德樓。遊人已集御街兩廊下,奇術異能,歌舞百戲,鱗鱗相切,樂聲嘈雜十餘里。擊丸蹴鞠,踏索上竿,趙野人倒吃冷淘,張九哥吞鐵劍,李外寧葯法傀儡,小健兒吐五色水……更有猴呈百戲,魚跳刀門,使喚蜂蝶,追呼螻蟻,其餘賣葯、賣卦,沙書地謎,奇巧百端,日新耳目。

宋徽宗打出「宣和與民同樂」的招牌,整個城市撤除夜禁,到處是彩山與燈山爭輝,百戲與雜劇並陳,內教坊樂人登上露台演出,「萬姓皆在露台下觀看,樂人時引萬姓山呼」,就這樣一直狂歡到正月十九日才算「收燈」。

《宣和遺事》記述說,宣和六年(1124)正月十四日夜,宋徽宗按照慣例,駕臨宣德門城樓,觀賞宣德門廣場上的鰲山花燈,以及廣場上的文娛表演。又命內臣從城樓「撒下金錢、銀錢,與萬姓搶金錢」。搶錢的市民若有失儀,也免追究責任。「是夜撒金錢後,萬姓個個遍游市井,可謂是:燈火熒煌天不夜,笙歌嘈雜地長春」。

徽宗還讓人在皇城端門擺出御酒,叫做「金甌酒」,由光祿寺的近千名工作人員「把著金卮勸酒」。「那看燈的百姓,休問富貴貧賤老少尊卑,盡到端門下賜御酒一杯」。侍衛呼喝提醒遊人:「一人只得吃一杯!」

話說有一年元宵,女子遊了皇城後,已是深夜時分,見端門擺著「金甌酒」,也飲了一杯。飲酒後,又順手牽羊將金酒杯塞進了懷裡,想偷走。誰知被皇室衛士發現,一把抓住,問她為什麼偷東西。女子說:「妾身的夫君平日管得嚴,我今天喝了酒,面帶酒容,回家後夫君會不高興的。我將金杯帶回去,做個證物,說是皇帝御賜的酒,夫君就不敢有意見了。」只聽隔簾有人笑道:「將金杯送給她罷。」簾後那個說將金杯送給女子的人,便是宋徽宗。

這個故事記錄在宋人万俟詠《鳳皇枝令》詩的序言中,應該是可信的。後來又被改編進話本《宣和遺事》,就更有戲劇性了:「宣和間,上元張燈,許仕女縱觀,各賜酒一杯。一女子竊所飲金杯,衛士見之,押至御前。女誦《鷓鴣天》云:『月滿蓬壺燦爛燈,與郎攜手至端門。貪看鶴陣笙歌舉,不覺鴛鴦失卻群。天漸曉,感皇恩。傳宣賜酒飲杯巡。歸家恐被翁姑責,竊取金杯作照憑。』徽宗大喜,以金杯賜之,令衛士送歸。」

民間放燈一直受到宋政府的鼓勵。南宋時,依照慣例,元宵期間,臨安府會蠲免公租房的三日租金;從正月十四日起,官府府每天都要給各支歌舞隊發錢發酒,以資犒賞;每至傍晚,臨安府還要差人到各家各戶詢問:點燈的油燭是否夠用。若不夠,官府「各給錢酒油燭,多寡有差」,領取酒、燭到升暘宮,領取錢到春風樓。

如果財政盈餘的話,每年這個時間香港特區政府都會給市民派錢,近幾年都有,據說今年香港人人均可以派發7500港幣,澳門特區政府更是連續7年派錢。看看,這才是優秀傳統文化!

明清時代,元宵節的狂歡情形也是如此。

明朝太祖朱元璋更是好大喜功,建都南京後,「盛為彩樓,招來天下富商,放燈十日」,自初八日張燈,十八日落燈。

明清兩代的燈市上除有燈謎與百戲歌舞之外,又增設了戲曲表演的內容。歷代人們除游燈市外,又有迎紫姑祭廁神、過橋摸釘走百病等習俗,有擊太平鼓、秧歌、高蹺、舞龍、舞獅等遊戲。在今日中國,許多傳統民俗節日已經或者正在消亡,或日趨淡化或變形,唯獨過年舞獅子這個民俗依然頑強地存在著,這說明春節民俗的生命力之強。

舞獅 桃花塢年畫

因為一年到頭平淡無奇,古人於是用各式各樣的節日來打破平凡,打破庸常,製造氣氛,掀起高潮,並從中獲得樂趣。在元宵佳節,古人要暫時忘卻生活的一切煩惱和不如意,暫時拋開現實中的官民分野、利害衝突,在節日喜慶所締造的有限時空和文化氛圍中,盡情地玩樂,盡情地享受,歸根到底,那就是自由。

今年的生肖是狗,特贈送以下精美狗狗剪紙圖,祝鯤鵬悅讀的朋友們狗年大吉!

本文為鯤鵬編輯部原創,部分資料引用自沈泓編著的《非遺·中國年畫經典》《非遺·中國年畫經典》,部分資料引用自網路,本文已由出版方授權,轉載請註明「鯤鵬悅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鯤鵬悅讀 的精彩文章:

中國美女窮游印度奇葩說:白牛滿街走、男人互牽手、高種姓競相改低種姓

TAG:鯤鵬悅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