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佛說,人人都有這十多種煩惱

佛說,人人都有這十多種煩惱

「煩惱」是梵文「吉隸舍」的意譯,也可譯作「惑」。貪慾、瞋恚、愚痴等,煩心惱身,所以稱作「煩惱」。

《大智度論》說:「煩惱者,能令人心煩,能作惱故,名為『煩惱』。」《止觀》說:「煩惱是昏煩之法,惱亂心神,又與心作煩,令心得惱,即是見思利鈍。」《大乘義章》則說:「勞亂之義,名曰煩惱。」

煩惱

《唯識論》中,敘述了「六大煩惱」:一、貪煩惱。二、瞋煩惱。三、痴煩惱。四、慢煩惱。五、疑煩惱。六、惡見煩惱。這「六大煩惱」,概括了人的各種困惑或苦悶,被稱作「根本煩惱」。

與「根本煩惱」相對的,稱作「隨煩惱」,即隨「根本煩惱」而起的煩惱。《俱舍論》認為「隨煩惱」有十九種:即「大煩惱地法」中除痴(無明)而外的放逸、懈怠、不信、惛沈、掉舉了「大不善地法」的無懈、無愧;「小煩惱地法」的忿、覆、慳、嫉、惱、害、恨、諂、誑、憍以及「不定地法」中的睡眠、惡作。關於「隨煩惱」之數,說法很多,如法相宗認為有二十種,基本上與十九種大同小異。

南亞的小和尚

佛典認為:

幾乎所有的人,都難免被煩惱騷擾。煩惱從四面八方群起而攻擊身心,所以被譬作「煩惱陣」。

幾乎所有的人,都難免被煩惱所害。煩惱能損及慧命,傷殘法身,所以被譬作「煩惱賊」。《大般涅槃經》說:「我等既去無上法王,煩惱之賊,日見侵害。」

幾乎所有的人,都難免被煩惱淹沒。煩惱深廣,如同無邊的汪洋,所以被譬作「煩惱海」。《華嚴經》說:「眾生沒在煩惱海,愚痴見濁甚可怖。」

幾乎所有的人,都難免被煩惱籠罩。煩惱能羅籠眾生,壓抑心情,所以被譬作「煩惱網」。

讀經的小喇嘛

煩惱擾亂眾生的心情,使人難以寂靜。佛教認為,煩惱即菩提,生死即涅槃,這是大乘的至極致談。《佛遺教經》說:「煩惱毒蛇,睡在汝心;譬如黑蛇,在汝室睡,汝當以持戒之鉤早併除之。」

要擺脫、斷盡煩惱,便需要修身養性,才能進入一個高尚、無欲的境界。更重要的是,應提倡具有正確的觀點和立場。

小和尚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依他起 的精彩文章:

佛教的「教內」、「教外」有何區別?
凈土法門為何為方便法門?聽聽菩薩的這四個比喻

TAG:依他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