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逢一年元宵節,從古代留下來的習俗,你做這些事情了嗎
看看大明的元宵節是怎樣過的。
正月十五日,為上元佳節,又稱元宵節。元宵賞燈,據說始於漢祠太乙。明代上元觀燈,則是其遺風。唐敕金吾弛禁三夜,宋增為五夜,明代因之。明宮禁內鰲山高十餘層,飾以金碧,燈如星布,極其侈靡,以致皇親國戚紛紛仿效。
至於民間燈節,則以杭州為極盛。舉凡皮、絹、紗、紙所制之燈,都出於杭州。此外,燈節期間,杭州還薈萃了大江南北一些貴重的燈飾,如閩中珠燈、白下角燈、滇南料絲燈,如此等等。燈的花樣也極其繁多,令人目不暇接。諸如:像生人物,有老子、美人、鍾馗捉鬼、劉海戲蟾;花草之屬,有葡萄、楊梅、柿子;禽蟲一類,有鹿、鶴、魚、蝦、走馬;奇巧一點的,則有琉璃球、雲母屏、水晶簾、玻璃瓶等。民間跨街杓木為坊,飾以彩繪。至暮,燈火相望,金鼓相聞,一時男女塞途,竟相追逐。一些好事之人寫成藏頭詩句,任人揣度,稱為「猜燈」。
明人瞿佑寫有燈詞15首。其詞云:「東家斫竹縛山棚,西舍邀人合鳳笙,官府榜文初出了,今宵喜得晚西晴。」「都司煙火揭高竿,萬斛珠璣撒玉盤,看到頂頭齊喝彩,紫葡萄上月團圓。」燈節盛況,於此可以想見。
明人江盈科有一首《京師元宵》詩,描摹元宵佳節北京街頭盛況道:「元夜京華暖氣融,華燈閃閃萬家同,穿珠綴玉星攢月,剪綺裁羅碧間紅。戚里香車塵拔地,侯家煙火焰連空。都人都說先宣德,許看鰲山近禁中。」可見宣德年間的元宵節,宮禁中的鰲山燈景實在太美了,甚至到了明末,北京的市民還常常掛在嘴頭。
元宵節的燈會,煙火是必不可少的精彩項目。明人張岱曾記載了這樣一則故事,以反映煙火之盛:昔有一蘇州人,自誇其州中燈事之盛,曰:「蘇州此時有其火亦無處放,放亦不得上。」眾曰:「何也?」曰:「此時天上被煙火擠住,無空隙耳。」
燈節期間,除張設各種花燈之外,北京元宵節時所用的張樂、煙火、太平鼓、走百病諸習,值得給以簡單的介紹。
張樂包括鼓吹、雜耍、弦索三種:鼓吹有橘律陽、撼東山、海青、十番;雜耍有隊舞、細舞、筒子、筋斗、蹬壇、蹬梯;弦索有套數、小曲、數落、大碟子,弦索之器則有胡撥四、土兒密失、叉兒機等。
施放的煙火以架、盒論,有的煙火架高達一丈,而盒裝煙火則達五層,裡面所藏之花色,有壽帶、葡萄架、珍珠簾、長明塔等。
所謂太平鼓,就是童子捶鼓,二童子引索略地,如白色光輪,一童子跳光索,稱為「跳白索」。
婦女相率一起宵行,以消除疾病,稱「走百病」,又稱「走橋」。明代黃陂人蔡士吉有一首《元宵曲》,藉此可以了解明代京城元宵節的民間生活。曲道:「郎莫看燈去走橋,白綾衫氅撒嬌嬌,走來兒怕雙纖趾,不走兒愁一捻腰。」說的就是「走百病」之俗。
燈節期間,各方貨物俱集,形成規模巨大的燈市。如北京,四方商人各持所有,在東安門外迤北大街設攤賣貨,稱為燈市。在杭州,壽安坊以下至眾安橋,也在燈節期間形成燈市。所售貨物多為市食,有糖、粽子、粉團、荷梗、孛婁、瓜子、諸品瓜果。開封各街也都有燈市,自初十日開市,出賣各樣奇巧花燈,也有紗人、耍貨,鋪面鋪設至一二里長。
※長子長孫為什麼受到重視,這種觀念是何時形成的
※夢的內容是要告訴我們什麼嗎?三百年前的「中華名夢」
TAG:鄧海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