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戲標題和封面背後
王國拯救那個胖子製作人曾經吐槽過電玩的封面比之電影封面過於難看,這個觀點讓我反覆琢磨了很久。
我成長在台、日RPG的包圍中,那些作品最常見的封面,是一大排同學少年排排站。我很討厭這種封面。最早玩空之軌跡的原因,則是他們有一張封面畫,強調了標題中天空的概念。甚至我對仙五前的好感,也一般來自他們適當變更了主角們在封面畫上的位置,顯得八仙過海,各顯神通。但亞洲的RPG還是賣人設,可以進化出的封面也不多。即便如此,讓封面表現角色們和主線的關係也沒那麼難吧。戰場女武神那張全員行軍的封面,就很讓人眼睛一亮。
在西方第一或第三人稱遊戲里,主角的畫像可以給玩家營造代入感,所以無數遊戲的封面直接是主角本身,尤其是AC/COD這類年貨,十幾個主角放在一起尷尬得很。但不知怎的,我對求生之路這類封面反而有更多好感。話說回來,恐怖遊戲更像電影,封面當然藝術許多。生化7的封面上那個鬼宅就很好看。如果仔細看三個生化尖兵的封面,也可以發現它從最初的恐怖遊戲,到三代則變成封面是主角那類強調代入感的突突突了。不怕得罪人,我對三代一直是負面評價。
到這個沙盤泛濫的時代,總有一張主角背影面對遼闊世界的宣傳畫,曠野之息都不能免俗。有一次發現我自己的一張在芝加哥的背影照片,都心頭一震開始怨恨自己。相反,對沒有這種宣傳畫的沙盤,我的好感則更多些——有時候人們追求的標準只是不落俗網。
甚至感覺8、90年代PC端封面比現在主機的好太多。dune, under a killing moon, wasteland, wing commander, day of the viper……人類已經從伊甸園逐出太久了。
遊戲標題也大有聊頭。前幾年一直愛不釋手又有點名氣的幾個遊戲包括Grand Theft Auto V, Mortal Kombat X, DOOM和Kingdom Come: Deliverance。前兩者表現了我有些復古情節,兩個標題都很質樸,其中的最後兩者的標題,實則都有宗教氣息。
DOOM翻譯成毀滅並不合適,它更類似厄運的意思,更緩慢,恐怖。這大概印證了我之前提到對DOOM「兇猛」的誤讀。原作里緩慢,又隨時會出現在你背面的怪物,似乎是這個詞最好的註解。DOOM主色調是暗紅色,宛如地獄。
Kingdom Come: Deliverance則不一樣。Kingdom Come出自聖經,是理想王國終結的降臨(而不能望文生義譯成「王國」)。Deliverance是拯救的意思。它對中世紀的描述高於為了殘酷而殘酷的巫師。這只是生活,不理想的生活。所有人都是粗人,無法感受到悲傷,這種救贖也類似魯迅筆下長媽媽的福橘。想起來,Dragon Age甚至Witcher這類標題多麼傻氣。
我喜歡的Postal 2。它的幾個資料片,名字也都很宗教:Eternal Damnation和Paradise Lost。生命就是個惡毒的詛咒,而死亡是一種解脫。
整體來說,在遊戲未成形的時候,標題不一定表現出玩法。比如Homeworld完全可以做一個虛擬社交平台。泰戈爾一個政治小說英文譯名也叫The home and the world,這個標題可以放任何內容。但今天,更多條條框框則把想像力限制住了。許多好遊戲都有爛到不行的標題,說到自己熱衷於題為Dead Space這類貨,實在覺得丟人。
電子遊戲的封面和標題,實則表現了這種形式從小眾到大眾,從個人到流水線的過程。這只是生活,不理想的生活。生活不允許更多想像力和藝術感,日復一日,循環往複。但我們的Deliverance又在哪裡呢?
※《異度之刃2》:離奇的王道
※人類歷史上最硬核的遊戲居然出現在七十年代?
TAG:呼吸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