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西遊記為何出現時間黑洞?取經為啥一定要經過十四年?

西遊記為何出現時間黑洞?取經為啥一定要經過十四年?

我們先看幾段原文:

第九回:彼時是大唐太宗皇帝登基,改元貞觀,已登極十三年,歲在己巳……有一人姓陳名萼,表字光蕊,見了此榜,……光蕊就進場。考畢,中選。及廷試三策,唐王御筆親賜狀元,跨馬遊街三日。

陳玄奘的父親陳光蕊考中狀元是在貞觀十三年。

接著漁樵答問是在貞觀十三年,接下來引出魏徵斬龍、太宗游地府,都在貞觀十三年。接著玄奘取經,前面說了,「三藏自貞觀十三年九月望前三日,蒙唐王與多官送出長安關外。」又是貞觀十三年!這一年過得!不僅陳光蕊考中狀元,死而復活一次,他兒子都開始去取經了!

為何《西遊記》中會出現如此明顯的時間錯亂?莫非是一個時間黑洞?

其實,這是因為江流兒故事與取經故事不是一個系統的,是後來有人強插進百回本故事裡的情節,所以出現了前後時間的矛盾。

《西遊記》中關於時間的怪現象還不僅這個。

小說第十二回《二將軍宮門鎮鬼,唐太宗地府還魂》:

言畢,命掌生死簿判官:「急取簿子來,看陛下陽壽天祿該有幾何?」崔判官急轉司房,將天下萬國國王天祿總簿,先逐一檢閱,只見南贍部洲大唐太宗皇帝註定貞觀一十三年。崔判官吃了一驚,急取濃墨大筆,將「一」字上添了兩畫,卻將簿子呈上。十王從頭看時,見太宗名下註定三十三年,閻王驚問:「陛下登基多少年了?」太宗道:「朕即位,今一十三年了。」閻王道:「陛下寬心勿慮,還有二十年陽壽。此一來已是對案明白,請返本還陽。」太宗聞言,躬身稱謝。

奇怪吧。因為歷史上的唐太宗僅在位二十三年,貞觀這個年號也只用到二十三年,那又何來貞觀三十三年之說呢?

演義小說,雖然情節上極盡神異虛設之能事,但是在這種基本問題上,通常不會這樣處理。

歷史上真實的玄奘是在貞觀三年出國,貞觀十九年回國的,取經歷程共計十七年。小說里的三藏是貞觀十三年出發,歷盡一十四遍寒暑方才取回真經,是到貞觀二十七年。如果按照歷史真實來設定小說情節,則玄奘必須在十年之內回國,否則便與歷史上唐太宗對回國的玄奘盛大的歡迎對不上。

那麼為什麼作者一定要設定玄奘取經經歷了十四年呢?

小說第九十八回《猿熟馬馴方脫殼,功成行滿見真如》,五人來到大雷音寺,先傳了無字經,被識破之後再傳有字經,「在藏總經,共三十五部,各部中檢出五千零四十八卷,與東土聖僧傳留在唐。」是說傳給唐僧一共5048卷經書。這所傳的三十五部經書中,有真實存在的,也有虛構的,即使是真實存在的經書,其卷數也多與實際不符。給人的感覺,就好像是硬要湊齊了5048這個數字。

傳經之後,觀音向如來說:「弟子當年領金旨向東土尋取經之人,今已成功,共計得一十四年,乃五千零四十日,還少八日,不合藏數。望我世尊,早賜聖僧回東轉西,須在八日之內,庶完藏數,准弟子繳還金旨。」

按照觀音的意思,唐僧旅遊的天數應該與所傳授的經書的卷數相同,平均一天一卷書,這才划算!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葉之秋 的精彩文章:

西遊最另類的妖怪是誰?白骨精真身是誰?又是誰在她背上刻字?
水賊劉洪才是唐僧的親生父親?

TAG:葉之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