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永結無情游 相期不必邈雲漢

永結無情游 相期不必邈雲漢

李太白曾經寫過「醒時同交歡 醉後各分散 永結無情游 相期邈雲漢。」 所有的有情,有一天都會變成無情,因為我們來生只能在虛無縹緲的銀河再會。正如席慕容所說,世間總總,最後,最後終必成空。

我們平常人等伺弄好自己的物質境界便可,把生活安排好,錦衣玉食,尊榮富貴,孝子慈孫,這樣就滿足了。此為人生的第一種境界(豐子愷),是基礎,是必須,少了它,風花雪月無從談起。還有些人,高興走樓梯的,就爬到二樓玩玩,或者久居其間。這就是專心學術文藝和追求精神境界之人。他們把全部的精力貢獻於學問的研究,把全心寄託於文藝的創作和欣賞。這樣的人,世間也不少,他們是知識分子,藝術家,學者。更有一種人,人生欲很強,對二樓還不滿足,就往三樓爬,有的人爬到了二樓半,便戛然而止,只有極少數人爬到了三層樓,這便是宗教徒了。他們做人很認真,滿足物質欲,還不夠,精神欲也不夠,必須探清楚人生的真諦。他們認為財產是身外物,子孫各自有命,學術文藝只是暫時美景,自己的身體都是一個虛幻的存在,只有靈魂的來源,宇宙的根本才能滿足其旺盛的人生欲。

今天的主人公——李叔同,便是這樣一個存在

長亭外古道邊

芳草碧連天

晚風拂柳笛聲殘

夕陽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

之交半零落

一壺濁酒盡余歡

今宵別夢寒

還記得這首盛行於二,三十年代的校園歌曲么?這首歌曲便是李叔同根據美國人做的曲子填寫的,甫一做出,便紅透了大江南北。

合唱,獨唱,或者用各種樂器演奏出來,都讓人領略一種深深的悲涼,憂傷。時光拉回到上世初。當時的許多風氣,與如今的許多風氣大為相異。沒有手機,電視,連已經沒落的報紙都不甚流行,更無網路和媒體的瘋狂。雖然也有些低級無聊的東西,但那個時候人們最眼紅和眼熱的應該是文化人,准文化人,國學家或者學貫東西的:梁啟超王國維,康有為章太炎,林語堂梁實秋,誰的後邊都跟著一大群的弟子,他們才是響噹噹的明星。

很多大家,我們可能都比較熟悉,而李叔同,又號,弘一法師,便是大家中的大家。大名鼎鼎的豐子愷先生非常驚訝於李叔同的多才多藝。看似平常的他卻無所不精。雖然只是學校裡邊的一名普通的兼課教師,但是他的國文比正宗的國文老師好,英文比英文教師好,繪畫比美術老師好,鋼琴彈得比音樂老師好。

余亦一直不信世上有天才之說,可是到這兒,也只能深深地為之折服。無論是翻看近現代電影劇本,還是美術作品,中西方的戲曲文化,你隨出可以找到李叔同先生的影子。他是我們敬仰的偶像。他最早在中國畫油畫,第一個畫女性裸體畫。他還是一名很好的演員,還是旦角,他在《黑奴》中演黑奴,在小仲馬的《茶花女》中演茶花女,出神入化,如若盡於此道,可能不會亞於梅蘭芳。他的篆刻字畫作品被很多文人雅士所收藏。

在許多人的心中他就是一個罩著光環的人物。滾滾紅塵中,獲得如此巨大成就的人物,為何一轉身,毅然決然的就出家至杭州虎跑寺,成為世人心中永遠的迷。(有人說是年少時受乃父性喜佛法之影響,也有人說是因了好友夏丏尊的一句戲言:『我們這樣的人就應該出家當和尚』的影響).無論如何,當年的李叔同,拋卻妻兒,不顧諸弟子的苦苦挽留,頃刻間放下一切,按俗人之說,有些殘忍,有些不負責任。然而,這樣一顆星宿下至凡間,完成俗世使命後,脫離紅塵,繼而去完成另一項使命:修佛研經,成為一代佛學大家——弘一法師,也是必然的。有些類似《紅樓夢》中的賈寶玉,完成一段塵世情緣,在船上向敬愛的父親辭拜後,與道人一同絕塵而去,或出家了,或是得道升天了。我輩俗人豈能領略其中的奧秘?何況,他出家前,將所有的財產,字畫,真跡,全部分給了孩子,妻妾,好友,以及學生。

比起那真正不負責任的謝夢希之流,不知好了多少倍。那絕情之人,與妻離別,只一首《卜運算元》,爾後架一小舟,揚長而去,從此與妻別過妻子,江海度餘生:雙槳浪花平,夾岸青山鎖。你自歸家我自去,商量著如何過?我斷不思量,你莫思量我,將你從前於我心,付與他人可。留下妻子一人,獨自哭天搶地而頭也不回。不知道的,以為他被哪個狐媚子勾走了呢。

如此說來,李叔同先生就好比是得道神仙一般啊。其實,這份神秘,雅韻的背後就是最普通的做人的,做學問的原則其一認真刻苦,堅持。認真和刻苦這些詞,人們通常是掛在嘴邊,寫在書上,表現在影視作品中,真正身體力行之者,實則少之又少矣。這就是為什麼世界上優秀的人物會極少的答案。

他做什麼都很認真。對學生的錯誤,他會鞠躬至讓學生改正,改作業也是兢兢業業,一板一眼,不現絲毫的含混。強調細節,注重細節。無論是做戲劇,繪畫,作文,還是出家人 ,他都永遠認真。

絨花們會說,我們現在為了求學,找工作不也很很認真,努力嗎?然而汝之努力,均是被迫而行之,充斥現實的問題,帶著濃厚的功利色彩,一旦考完大學,找到工作,君還會努力嗎,或曰自發地努力么?然矣,汝之努力甚矣:努力經營市儈,經營老道,還有念內功的時候么?還有親近過書本么?還有傾聽過心靈的呼喚么?我們總是說資本主義國家的人與人之間是赤裸裸的金錢關係 ,可人家那街頭,那地鐵邊 ,那公園一角,隨處可以瞥見靜靜的讀書的人們,好比一群虔誠的教徒在默默誦經呢。觀之,無不為之動容。而我們則正好相反。如今令人感動的莫不是些社會底層的小人物:搭救孩童的清潔工,饅頭攤邊讀書的小童,堅守山區的教師。。。。。。好像令人感動的事和錢沾不得,一沾上就啥也說不清了:早些年那個什麼陳游標不就是嘛。捐了那麼多的錢,到頭來落得個嘩眾取寵的名聲,何苦來哉?

其實,古今中外,無論你有錢與否,只要你有份堅持,一份信仰,並身體力行之,就會得到尊重的。當然象李叔同先生那樣的也是要有些家世支撐的。其父當年是前清狀元,家境優越,與李鴻章先生是同年(同學),就是在父親去世那年,來了很多的高僧到家中做法事吸引了他,從此幼小的心靈便萌發了做高僧的念頭,所以他的出家也不是偶然的。李叔同的輝煌背後,其實更多的是有平凡小事積累成的,沒有一點一滴的小水滴,就沒有大海。

李叔同先生做人還有一個原則:絕不恃才傲物。按說他已經是夠資格傲物和自以為是的了,可是他從不如此,而是以身作則,以的行為來教育學生。現在做個老師有時容易,當個徒有虛名的教授或博導也不難。可是要做個真象回事的先生真的很難。李先生對學生,真是鞠躬鞠躬盡瘁,用盡平身。,不唯如此,而且還曾經多次資助過學生。正所謂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子曰,不患人不知 患不己知。我們尋常人等,無甚才華,都恨不能讓人覺察自己才華汩汩往外冒了,更不用說真真有才之人呢,哪一個沒有恃才放曠呢:魏晉七賢,辛棄疾,蘇東坡,李太白,近有王國維陳寅恪,最著名的莫過於楊修和孔文舉了。孔文舉就是大家熟知的孔融讓梨中的他兩人都因恃才放曠而引來殺身之禍的。孔文舉的這番命運多舛,其實在小時候都定下根基:七,八歲時隨父去拜訪一戶大官宦,開口便與人套近乎,還弄得人無法反駁,人皆異之。有一位後來的客人看不慣,來了句:小時了了,大未必佳他馬上回了一句:想君小時,必當了了。估計當時那位客人臉紅得恨不能鑽個地洞。

因而李叔同先生的這份涵養,這份對塵世和佛家同樣敬畏和虔誠的心,才是某最佩服的。如今,我們最缺乏的就是這種敬畏之心,虔誠之意。

人人都以為自己是領袖,先驅,這,這豈不是要亂套了。其實,我們都還在三層樓的第一層,境界上且早著呢,更不用說,二樓,二樓半,三樓也無需想了,只能時時望望,能不能望到一點星星,或者點點便是莫大的收穫了。

相期邈雲漢,在李叔同這裡,恐怕可以改成:相期不必邈雲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春日融融 的精彩文章:

還我青春飛揚

TAG:春日融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