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風不相識,何事入羅幃
春思
作者:
李白
燕草如碧絲,秦桑低綠枝。
當君懷歸日,是妾斷腸時。
春風不相識,何事入羅幃?
這是一首五言古風詩。題目「春思」,意即春日裡一位女子對丈夫的思念。全詩語言平白,情感真摯,具有濃濃的民歌風味。
首二句以「燕草」、「秦桑」起興,點詩題之「春」。「燕草」即燕地的小草,它青翠欲滴,綿長如絲,表明春天已到燕地(思婦丈夫所在之地)。「秦桑」即秦地的桑樹,它枝繁葉茂,參差披拂,表明春天已來多時。可以看出,上句應出於女主人公的懸想,下句才是她眼見之景。由相對溫暖的「秦」地之仲春,聯想到苦寒的「燕」地之初春,十分符合女子的心理活動。作者故意將二句倒裝,不動聲色地將女主人公的殷切思念傳達出來。同時,上句為虛筆,下句為實景,虛實相融,構成此詩獨特的意境。
此外,句中的「絲」、「枝」,分別諧音「思」、「知」,暗示這份相思建立在「相知」的基礎上,只有這樣,她才能從眼前的景物變化中,敏銳地感知到遠方丈夫身邊的風物變遷。
圖來自微博@樂兮畫
三四句「當君懷歸日,是妾斷腸時」,依舊從兩地著筆,一寫丈夫思歸,一寫思婦斷腸,點詩題之「思」。言丈夫思歸的時候,正是她自己斷腸的時候。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心理呢?
需要明確的是,「當君懷歸日」,遙承首句的「燕草如碧絲」,是說當你(「君」)看到春草碧綠的時候,必然會萌生思鄉之情,可是「我」這裡已經是「秦桑低綠枝」的光景了,「我」對你的思念早已生髮,到如今已經快要「斷腸」了。
最後兩句「春風不相識,何事入羅幃」,向「春風」抱怨,言「我」與你(「春風」)並不相識,你何故殷勤吹動羅帳,來撩撥「我」的思緒?
這裡,可能有對比的意味——春風與「我」不相識,卻時時刻刻在「我」身邊獻殷勤,可是與我「相知」的你(「君」)為何遲遲不回來呢?詩人讓多情的思婦對著無情的春風發話,看似不符合常理,實際上卻深刻地體現出女主人公複雜的情感。
同時,這裡的「春風」也帶有比喻的意味,故蕭士贇在《分類補註李太白詩》中說:「……末句比喻此心貞潔,非外物所能動。」
※長記曾攜手處,千樹壓、西湖寒碧
※花開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
TAG:古詩詞賞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