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慶團圓 健康不可少
元宵節
元宵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是春節過後的第一個重要節日,所有海內外的華人都會為此慶祝。2008年6月,元宵節被選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元宵節的來歷
元宵節有多個名稱,又叫上元節、小正月、元夕或燈節。這個節日的形成可以追溯到2000多年前的秦朝。之後,在西漢已經受到重視,漢文帝時下令將正月十五定為元宵節,漢武帝正月上辛夜有在甘泉宮祭祀「太一」的活動。元宵原本的意思是「上元節的晚上」,由於正月十五「上元節」的主要活動是晚上吃湯圓賞月,後來就逐步演化為元宵節。
按照我國傳統習俗,過了元宵節才算真正過了年。元宵節把從除夕開始延續的慶祝活動推向又一個高潮。為了慶祝元宵之夜,大街小巷要張燈結綵,按照傳統習俗元宵夜要賞月、燃放焰火、賞燈、猜燈謎,現在還增加了耍龍燈、舞獅子、踩高蹺、劃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慶祝活動。
元宵湯圓各不同
歡度佳節,肯定離不開吃。慶祝元宵節還有一項不可少的活動,那就是吃元宵。當然,吃元宵歡度元宵佳節是北方人的吃法,而我國南方地區慶祝元宵節吃的是湯圓或湯糰。因為都是在元宵節這天吃,不少人認為元宵和湯圓是一種食物南方人、北方人的不同叫法。但實際上,它們還真的有區別。接下來我們看看如何區別元宵和湯圓:
做法不同。
元宵是「滾」出來的。元宵的餡是小方塊,一般用青紅絲、花生米、香油、果醬、白糖等攪在一起,然後搗碎、壓餅、切塊。把餡蘸點水後,放到盛有糯米粉的笸籮里搖,搖得快滾得快,越滾越大,越滾越圓,那情景就好像是滾迷你雪球,元宵慢慢地就形成了。湯圓則是「包」出來的。做湯圓需要把糯米粉和成面,揪一小團濕面,捏成圓片的形狀,然後把餡放在糯米片上,用手邊捏口邊在手心揉團,這樣,一個光溜溜的湯圓就好了。
大小不同。
一般來說,元宵的個頭兒通常比湯圓大。元宵煮後迅速膨脹,變得更大。
外表不同。
在糯米粉中滾出來的元宵,外面粘了一層糯米粉,煮後的湯融入了糯米粉,湯呈乳白色,湯也美味可口。而湯圓的外表面比較光滑,煮後的湯比較清澈。
口感不同。
元宵吃起來更有咬勁,湯圓吃起來相對軟糯一些。
不管元宵還是湯圓,都寓意著團圓、幸福、美滿。一家人聚在一起、吃元宵、品湯圓,其樂融融,小小的元宵/湯圓承載著中華民族兩千年的飲食文明和美好的祝福。美好的祝福中,肯定包含健康。現在要提醒大家的是:元宵佳節湯圓爽,大吃之前想一想,團圓更要團健康。
健康吃元宵小貼士
正餐擔主角,元宵做點綴。元宵或湯圓的「皮兒」是糯米做的,糯米中含的澱粉是支鏈澱粉,在腸胃中不好消化吸收。所以,不宜把元宵或湯圓作為主食大量食用,原則是適量為止。
小心「餡」阱。元宵、湯圓的「餡兒」被不斷創新,除了黑芝麻、豆沙、桂花、紅豆等主料,其中用了不少的油脂,特別是動物脂肪。例如,2兩黑芝麻湯圓中含的能量是311千卡,13.8克的脂肪,而其他營養素含的較少。多吃會增加能量攝入。為了健康體重,切莫因「小」失「大」。
湯圓雖好,控糖更重要。為了滿足高血糖朋友的需求,不少商家推出了無糖湯圓。無糖湯圓中用木糖醇代替了蔗糖,但其中碳水化合物、油脂的含量並沒有減少,與傳統的元宵相比,木糖醇對血糖升高的影響可能不那麼明顯。
小朋友吃湯圓要防意外。糯米比較黏,小孩子容易被元宵或湯圓粘住食道並阻塞呼吸道而出現意外。小孩子吃湯圓,家長一定要好好照管,最好將湯圓分成小塊再給孩子吃,吃完一口再吃下一口,以防意外。
文/北京大學公共衛生學院
營養與食品衛生系主任 馬冠生
編輯/管仲瑤
健康過大年
原創聲明:以上為《健康報》原創作品,如若轉載須獲得本報授權。
※兒童腺樣體肥大,家長需要了解這些
※止痛有風險,傷的不僅僅是胃
TAG:健康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