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garo藝術 | 京都藝術天際線
京都,這座長久以來對文化充滿熱情與迷戀的日本舊朝古都,如今正屏息期待著一個個文化 新項目的生髮。位於京都的藝術家聚集區Villa Kujoyama,也因其獨特而前衛的藝術氛圍,散發著無法抵擋的魅力。
對於日本來說,地殼的動蕩帶來的並不都是殘酷的災難。2011年3月11日那場令人揪心的海嘯災難,在每一個日本人心中留下了揮之不去的陰影,而作為日本傳統文化中心的京都,卻在這場災難中完好地保存了下來,寧靜而安詳。福島核電站泄露事故之後,許多藝術家離開東京,帶著家人定居在了京都。
選擇京都,不但因為這裡對文化一貫的保護和重視,還有地理的原因,
京都遠離大的地震帶,依鴨川江畔而建,氣候宜人
。這裡有37所高等學府,以任天堂總部為中心的高科技園區,更不用說那些數不盡的寺院廟宇與忠實信徒。京都一面保存著傳統,一面生機勃勃。
京都的Villa Kujoyama藝術家聚集區
猶如羅馬的美第奇公寓,
吸引著眾多法國藝術家駐地創作。
作為日本舊朝古都與如今的傳統文化、知識與藝術中心,京都這位「關西睡美人」也進入了它的蛻變期
。日本文化部2017年正式遷往京都。去年5月,Louis Vuitton在美籍華人建築師貝聿銘設計的美秀博物館舉辦了2018早春度假大秀,與此同時,京都年輕一代的頂級廚師們也在探索著傳統美食的創新之道。京都以開放的姿態歡迎著各種創新形式的藝術節日。
京都二條城曾是舊時皇宮,
如今許多現代藝術展覽在這裡舉辦。
2013年,Kyotographie國際攝影節落戶京都,這個攝影節由一對法日藝術家搭檔—Lucille Reyboz與仲西祐介聯合創立,每年春天持續一個月的展期內,在京都各處展出超過十五場展覽。
京都會館中,則是由藝術家橋本悠佑創辦、已經舉辦七年的京都重要藝術盛事—京都國際舞台藝術節(Kyoto Experiment)。激情在這裡迸發,然而
京都也仍然保持著它特有的矜持與神秘感
,就像那些真情與假意的衝突—真實與虛無、私密與公開,存在主義的基本平衡。
鴨川江畔,Villa Kujoyama也將迎來開幕25周年。這座建築群最早由法國駐日本大使Paul Claudel於1926年下令建造,並最終於1992年竣工,如今由新任總監Charlotte Fouchet-Ishii主持運作,並受到日本法國文化中心的保護與貝登古-舒勒基金會的資金支持。
這座混凝土不對稱建築彷彿藝術家的避難所,把守著要塞入口,傲然矗立
。David Bowie也曾經是這裡的常客。
Villa Kujoyama攀附在九條山25米高的山腰上,青蔥翠綠的植物掩映,駐地創作的多是來自不同領域對日本文化感興趣的傑出藝術家。目前這裡共有335位藝術家,形成了一個多元專業的文化社區。他們中有二十多名藝術家參與了時間從兩個月到六個月不等的在地創作計劃,他們駐紮在六間頂高高達五米的教堂式工作室中,這裡同時也是他們的生活空間。
Villa Kujoyama最初開展的項目已經取得了令人欣喜的進展,整個區域的環境也在發生著改變,在向著江面延伸的巨大天台上,可以望到廣闊無垠的世界。
京都位於鴨川江畔,
圖左邊便是依江而建的Villa Kujoyama藝術家聚集區。
舞蹈家Mylène Benoit來到京都,為她創作的下一部舞蹈作品《笨拙》尋找更新的創作靈感,她在這裡接觸武術、日本傳統舞蹈以及能劇,吸收這些不同表演形式的運動形態,創造了新的舞蹈語言。作曲家Frédéric Blondy正在籌備一種新的歌劇形式。雙人攝影師組合Julien Guinand與小野規則致力於研究日本特有的混凝土風景。
藝術家Miwa Yanagi的舞台劇作品
《Burlesque of the Wing of the Sun》
毫不隱晦的關注了在日本染料工坊
工作的韓國工人的曲折命運。
在這裡,藝術創作素材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長久以來,在日本,混凝土建築都是戰後重建的標誌。Julien在自然中尋找和拍攝那些以穩固地質而建立起的混凝土建築,而小野規在海嘯災難發生六年之後回到了東北地區。這裡圍築起了十二到十五米高的長長堤壩,來抵擋來自陸地與海洋生態災難的侵襲,
也如同為人們的心靈上築起了一道保護牆,在這個不斷重建的國度里悄然蔓延,永不停息
。
LAURELINE GALLIOT
與MATHIEU PEYROULET GHILINI
設計師與尋覓者
他們的履歷
設計師Mathieu Peyroulet Ghilini是2013年Grand Prix Design Parade設計大獎的獲獎者,他從前的專業是數學和金融。Laureline是一名畫家和工業設計師,她在此之前從事過舞台藝術的工作,做過舞蹈演員和舞台布景導演。
Laureline擅長將設計、時尚與繪畫相結合,運用iPad進行設計與建模,她作品的特點是顏色看上去好像來自材料本身。Laureline曾獲得2013年Design Parade花瓶設計項目的大獎,她同時在巴黎杜普蕾應用藝術學院和法國高等工業設計學院教書,也是在巴黎,她認識了Mathieu。
他們的項目
他們二人最初來到日本研究日本傳統文化中「妖怪」的意象,而Villa Kujoyama則在另外的方面吸引了他們。Mathieu曾在上世紀七十年代到八十年代學習建築,而後又研習攝影及水彩繪畫,他的創作思維和理性邏輯也由房屋建築向物品設計轉變。Laureline喜歡在舊貨市場上淘舊東西,她去逛跳蚤市場,拜訪京都附近的陶瓷工廠,彷彿在為自己的創作準備「食材」,在持續不斷地借鑒與嘗試中創作出新的菜單。
LUCILLE REYBOZ與仲西祐介
KYOTOGRAPHIE創辦者
他們的履歷
他們中的一位是法國攝影師,同時也是這篇報道中照片的創作者,另一位是日本燈光指導。這個二人組合五年前在京都創辦了有「迷你阿爾勒」之稱的Kyotographie京都國際攝影節,彷彿開啟了一座寶藏。
創辦攝影節對二位藝術家來說絕對是一次冒險,因為在日本,攝影並沒有被歸類為主流藝術。然而,隨著公眾收藏家數量的減少,Kyotographie重新聚集了有聲望的藝術家、廣為人知的攝影師以及有才華的年輕人,他們令這場盛事無與倫比。
他們的項目
兩位藝術家非常有默契,他們所創立的攝影節,五年間參展藝術家從20人擴展到了100人。在為期一個月的展覽季中,參觀者中會有從東京來的時髦人士、從中國香港和韓國來的攝影愛好者,以及攜家帶口在周末參觀攝影節的京都本地人。2017年,他們展出了Robert Mapplethorpe、Maurizio Cattelan等大師的作品,總共吸引了超過13萬的參觀者。
小野規與JULIEN GUINAND
混凝土風景攝影師
他們的履歷
這兩位如今定居在京都駐地創作的攝影師分別來自日本和法國,但他們此前都在法國居住了很長時間。二人都畢業於阿爾勒國立高等攝影學校,小野規從前還取得過農藝學學位,並且成為了唯一一個修完阿爾勒國立高等攝影學校完整課程的日本人。
為了進入攝影學校學習,他提前一年去到法國學習法語,而後他擔任京都藝術與設計大學攝影與現代藝術部總監長達六年的時間。Julien創立並參與管理了里昂Bloo攝影學校,並在那裡教授美術方面的課程。
他們的項目
在Villa Kujoyama的合作項目中,他們二人關注混凝土建築在日本蔓延的現象。Julien採取橫向觀察的方式,關注熊野山區如花邊般鑲嵌在山間的混凝土建築。小野規則用縱向觀察的方式,記錄了東北地區沿海地帶的抗震牆體建築,這些建築能夠有效地保證受災人群的逃離。他們很快便會合作推出一本書並舉辦一場展覽。
編輯/劉怡帆
撰文/ VALERY DE BUCHET
攝影/ LUCILLE REYBOZ
來源/ MADAME FIGARO
設計/ YUMO
新媒體編輯助理/齊芳
TAG:madameFigar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