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這裡有73條關於自動駕駛的特寫,描繪了一個你可能將會走進的未來世界

這裡有73條關於自動駕駛的特寫,描繪了一個你可能將會走進的未來世界

編者按:本文來自公眾號將門創投(ID:thejiangmen),來源:Medium,編譯:Kathy、T.R。36氪經授權轉載。

無人駕駛的到來將會影響和改變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未來會如何?這篇文章的作者帶我們暢想了無人駕駛走入生活後的場景,讓我們一起憧憬、警醒充滿自動化的未來!它,是你想要的嗎?

1.人們將不再擁有自己的汽車。自動駕駛車隊所屬公司將提供豐富的運輸服務。「運輸即服務」(transportation-as-a-service)有許多技術、經濟和安全優勢,這種變化可能比大多數人預期的要快得多。個人擁有的汽車將成為收藏家和賽車手追求新鮮感的玩意兒。

2 .隨著優步( Uber )、谷歌( Google )和亞馬遜( Amazon )等公司將交通運輸轉變為一種付多少用多少的服務,軟體/技術公司將掌控更多的全球經濟。軟體確實會吃掉這個世界。隨著時間的推移,他們將擁有大量關於人員、模式、路線和障礙的數據,以至於新進入者在進入市場時將面臨巨大的障礙。

3. 如果沒有政府的干預(或某種有組織的運動),財富將大量轉移給擁有軟體、電池/電力製造、車輛維修和充電/發電/維修基礎設施的極少數人。隨著規模和效率變得更有價值,為這些市場服務的公司將進行大規模整合。汽車(也許它們會被重新命名為某種巧妙的縮寫)將變得像運行互聯網的路由器一樣——大多數消費者不知道或不關心誰製造了它們或誰擁有它們。

4.車輛設計將發生根本變化——車輛不需要以同樣的方式承受碰撞,所有車輛都將是電動的(自動駕駛+軟體+服務提供商=全電動)。它們看起來可能不同,形狀和尺寸也不同,在某些情況下可能相互連接。在用於車輛構造的材料方面,可能會有許多重大創新——例如,輪胎和制動器將根據非常不同的假設進行重新優化,尤其是在負載變化和更可控的環境方面。主體可能主要由複合材料(如碳纖維和玻璃纖維)和3D列印。沒有駕駛員控制的電動車輛將需要1 / 10或更少的零件數量(可能甚至1 / 100 ),因此生產更快並且需要更少的勞動力。甚至可以設計成幾乎沒有可運動的部件(顯然,除了車輪和馬達)。

5. 多數車輛將更換電池,而不是給電池充電。電池將在分散式和高度優化的中心充電,這些中心很可能與車輛或其他國家供應商屬於同一家公司。電池充電和電池交換市場可能存在一些創業機會,但這一行業可能會很快固化。電池將在沒有人工干預的情況下進行更換——很可能類似洗車的過程,駕車穿過即可。

6. 車輛(電動)將能夠為各種情況提供攜帶型電力(也將作為服務進行出售)——建築工地(為什麼還要使用發電機呢)、災難/電力故障現場、突發事件等。它們甚至可以臨時或永久地替換偏遠地區的配電網路(即電力線)——想像一個分散式發電網路,由無人駕駛汽車向某些地區提供「最後一英里」的供電服務。

7. 與大多數州的機動車部門一樣,駕照將慢慢消失。當人們不再持有駕駛執照時,可能會出現其他形式的身份證。這可能對應於不可避免所有個人身份認證的數字化——通過指紋、視網膜掃描或其他生物測定掃描。

8. 道路或建築物上不會有任何停車場或停車位。車庫將被重新調整用途——可能變成搭乘人和裝載貨物的小型碼頭。隨著停車場和停車位的消失,住宅和商業建築的美感將發生變化。隨著綠化帶、地下室和車庫變得空閑,這些地方的空間改造將會持續進行。

9. 交通管制將變得多餘。警方的交通工具也可能會有很大的變化。無人駕駛警車可能會變得更加普遍,警察可能會使用商業交通工具進行例行巡邏。這可能會極大地改變警力的特點,較少的交通管制會帶來新的資源,而且巡邏走動的時間也會減少。

10. 當地將不再有的機械師、汽車經銷商、洗車處、汽車零件商店或加油站。建在主幹道周圍的城鎮將會改變或消失。

11. 我們所知的汽車保險行業將會消失(這一行業主要玩家的巨大投資能力也將消失)。大多數汽車公司將倒閉,連同他們龐大的供應商網路。道路上的車輛將會減少很多(可能只剩原來的十分之一,甚至更少),剩下的車輛會更耐用,組成零部件更少,商品化程度更高。

12. 交通燈和標誌將會過時。汽車甚至可能沒有前燈,因為紅外線和雷達代替了人類的光譜。行人(和自行車)與汽車和卡車之間的關係可能會發生巨大變化。這些變化會表現在行為上和文化上。人們將常規性的一群人一起出行,步行或騎自行車變得實用。

13. 多種交通方式聯運將成為我們出行方式中一個更加緊湊和常用的方法。換句話說,我們通常會從一種車輛換到另一種車輛,特別是在長距離行駛時。隨著協調和一體化的發展,停車場和其他更死板模式的消失,將運輸模式結合起來會變得更加有效率。

14. 電網將發生變化。通過替代電源的發電站將變得更具競爭性和地方性。擁有太陽能電池板、小型潮汐或波浪發電機、風車和其他當地發電設備的消費者和小型企業將能夠向擁有這些車輛的公司出售電力。這將改變「凈計量」規則,並可能打亂整個電力輸送模式。它甚至可能是真正分散式電力創建和傳輸的開始。電力生產和輸送模式的創新可能會出現巨大的繁榮。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些服務的所有權可能會在極少數公司中得到鞏固。

15. 傳統的石油產品(和其他化石類燃料)將變得不那麼有價值,因為電動汽車取代了燃料驅動的車輛,而且隨著電力的可攜帶性(傳輸和轉換消耗大量電力),替代能源變得更加可行。這種可能的轉變有許多地緣政治影響。隨著氣候變化的影響越來越清晰的顯現,這些趨勢可能會加速。石油將繼續對製造塑料和其他衍生材料有價值,但不會在任何情況下燃燒作為能源。許多公司、石油豐富的國家和投資者已經開始適應這些變化。

16. 娛樂資金將隨著汽車行業廣告支出的減少而變化。想想你看到或聽到多少關於汽車、汽車融資、汽車保險、汽車配件和汽車經銷商的廣告。運輸行業的巨大變化可能會帶來許多其他結構和文化變化。我們將不再說「換高速檔」和其他與駕駛有關的口語,因為這種說法將在將在下一代中消失。

17.「2018財政年度預算的共同決議案第二和第五章規定的對賬法案」 會帶來企業稅率的降低,這將加快對自動化產業方面的投資,包括自動駕駛車輛和其他形式的自動化運輸。隨著新資金的湧入和投資資金的激勵,許多企業將投資於可以降低勞動力成本的新技術和方法。

18.汽車金融行業將會消失,新推出的大型汽車次級貸款衍生品市場也將消失。隨著這些次級貸款泡沫的膨脹,它們可能也會引發2008 - 2009年那樣的金融危機。

19.失業率的上升、學生貸款的增加、交通工具和其他債務違約現象可能很快演變成全面的蕭條。隨著與運輸和現有運輸系統的整個供應鏈相關的初級工作的消失,另一邊的世界可能會出現更為戲劇性的收入和財富分層。這些現象與生產和服務交付的高度自動化(人工智慧、機器人、低成本計算、業務整合等)相結合,可能會永久改變社會的組織方式和人們的時間使用方式。

20.隨著人們不再把東西放在汽車裡,從汽車上裝卸包裹變得更加自動化,行李和袋子將會有許多新的創新。傳統的後備箱尺寸和形狀將會改變。拖車或其它類似的可拆卸裝置將變得更加常見以增加車輛的存儲空間。隨著貨物和服務運輸變得更加普遍和便宜,許多額外的按需服務將會出現。想像一下,在你去派對或辦公室的途中(如果你還需要去辦公室的話),你可以設計、3D列印並試穿服裝……

21 .隨著交通運輸是一項主要花費,尤其是對低收入人群和家庭而言,隨著交通變得更加便宜和普及,消費者手上將有更多的錢——不過,因為技術的變化比人們適應新型工作的能力快許多倍,就業機會的大幅減少可能會抵消這一點。

22 .對計程車和卡車司機的需求將下降,最終為零。今天出生的人可能不明白卡車司機是什麼,甚至不明白為什麼有人會做這種工作——就像過去30年出生的人不明白為什麼有人會去做總機接線員一樣。

23 .隨著汽車和石油行業的說客試圖阻止無人駕駛汽車的發展,政客的面目變得醜陋。隨著聯邦政府著手承擔巨額養老金和其他與汽車行業相關的遺留問題,他們將變得更加醜陋。猜測這些養老金最終不會得到兌現。對於曾經是汽車供應鏈主要組成部分的工廠和化工廠周圍的污染清理工作也是如此。

24.汽車設計和製造領域的新參與者將是優步( Uber )、谷歌( Google )和亞馬遜( Amazon )等公司以及你尚不知道的公司的混合體。可能會有2到3家主要公司控制著80 %以上面向客戶的運輸市場。對於較小的玩家來說,進入這些領域可能會變成類似訪問應用程序編程介面(API)——就像iPhone和Android控制的應用程序市場一樣。然而,大部分收入將流向少數幾個大公司,就像今天在智能手機市場上演的一樣,收入都流入了蘋果和谷歌。

25.供應鏈將隨著航運的變化而產生巨變。演算法可以把集裝箱填充的更滿。過剩的(潛在的)產能將被定價得更便宜。新的中間商和倉儲模式將會出現。隨著航運變得越來越便宜、越來越快、越來越容易,零售商店將繼續在市場上失去立足之地。

26.商場和其他購物區的角色將繼續轉變——會被提供服務而不是產品的場所取代。以後購買實物將幾乎不需要進行面對面交易。

27.亞馬遜( Amazon )和(或)其他一些大公司將會把聯邦快遞( Fedex )、UPS和美國郵政(USPS)清理出局,因為它們的運輸網路比現有模式的成本效益高出幾個數量級——主要原因是養老金、較高的工會勞動力成本和無法跟上新技術變革步伐的管理條文(尤其是USPS )。3D列印也將推動這一結果,因為許多日常產品可以在家裡列印而不需要購買。

28.因為演算法優化了所有路線,相同的車輛通常會運送人員和貨物。而且,非高峰時段將運送其他非常便宜的快遞品。換句話說,包裹將越來越多地在夜間送達。再加上無人駕駛飛機,就沒有什麼理由相信傳統的快遞公司(聯邦快遞Fedex、美國郵政USPS、UPS等)會生存下去。

29.隨著時間的推移,道路將變得越來越空曠、越來越小,因為自動駕駛汽車之間需要的空間越來越少(這是當今交通堵塞的主要原因),人們將比今天更多的共享車輛(拼車),交通流量將得到更好的控制,演算法時間安排(例如比較10點離開好還是9點半離開好)將優化基礎設施利用率。道路也很可能更平滑,轉彎時為了乘客的舒適性而優化了坡度。地下和地上的高速隧道(可能整合了超級高鐵技術或新型磁軌解決方案)將成為長距離旅行的高速網路。

30. 短距離國內航班可能在很大程度上被自動駕駛的多模式出行方式所取代。這種方式也可以被更低成本、更自動化的航空交通模式所取代。這也會成為綜合、多模式運輸的一部分。

31. 由於車輛行駛里程更少,車輛更輕(對道路的安全性要求更低)道路磨損將更慢。排水性更好、使用時間更長、更環保的新道路材料將被開發出來。這些材料甚至可以進行發電(太陽能發電或回收車輛動能發電)。在極端情況下,它們甚至可能被完全不同的設計所取代——如隧道、磁軌、其他超優化材料

32 .優質車輛服務將提供更多的私密空間,會更加舒適,具有良好的商業功能(每個乘客都可享受安靜的環境, wifi和藍牙連接),擁有按摩服務和睡覺的床。它們還可在旅途中提供召開真實會議和虛擬會議的場所。還可以提供芳香療法,各種類型的車內娛樂系統,甚至讓虛擬乘客陪伴你度過旅程。

33.情感的不確定因素將會在交通運輸業中消失,人們再也不會炫耀自己的車有多快多好,未來的速度將會以點到點之間的時間計算,而不是加速度、速度這樣的值。

34.城市將會變得更加密集而道路系統將會變得更加緊湊,隨之而來的運輸車輛的有效減少,交通會變得更加便宜和可靠。步行街將會變得更受歡迎,步行和騎行會變得更加容易和常見。隨著交通價格和時間的變化,人們生活和工作的作息也隨隨之改變。

35.人們將精確的掌握出發和到達的時間,遲到的借口將會越來越少。這意味著更多事情會被壓縮到每天的作息中去,我們同時開可以更好的追蹤孩子、配偶和員工的行蹤,可以通過自動駕駛系統精確的知道誰將在何時到達何處並將於何時離開去何處。

36.未來將不再會有酒駕醉駕,餐館和酒吧將會售出更多的酒,人們也會暢飲,因為他們不用再顧忌喝多了該怎麼回家了。

37.自動駕駛的用戶日誌和車內攝像頭在帶來方便的同時也會很大程度上侵犯我們的隱私,這些記錄會追蹤我們的去向和時間,同時車外攝像頭也會記錄周圍的環境,包括周圍的人。這也許對於犯罪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卻帶來了更多的隱私問題。人們也許會通過物理和電子的方式化妝和欺騙來隱藏自己。

38.很多交通相關的律師收入將會下降,訴訟將會從個人和個人之見轉向大公司與大公司之間,或者個人與大公司之間的抗爭。遊說者們將會為大公司在訴訟中謀求更多的利益,進一步減少了交通業的法定收益。霸王條款和相似的條文將會被作為運輸提供者合同的一部分存在下來。

39.很多國家將會提供國有化的自動駕駛運輸網路,這會降低成本和損耗率,但同時抑制了國家的創新能力。

40.市政和警局將會失去和交通相關的利益,例如過路費和通行費等,燃油稅將大幅下降,取而代之的是新的運輸稅(可能按行駛里程計價)。這一稅制將會引發累進稅和累退之間的政治熱點爭論,但對於按里程的運輸稅來說,很有可能實行累退稅。

41.僱主和政府可能會部分或者整體的資助交通運輸業的從業者和需要幫助的人,這使得稅收政策具有很大的政治性。

42.救護車和其他緊急交通工具將很有可能逐漸減少,並自然改變。更多的人將會選擇搭乘普通車輛來代替救護車,但救護車會更快,同時軍用車輛也將變得越快。

43.隨著時間的推移第一響應能力對於人的依賴逐漸減小,同時分散式的升級逐漸變得普遍,第一響應能力將迎來重大的創新。

44.未來機場有可能會允許車輛直接開到登機口甚至跑到上,因為精確的控制和安全成為可能。航站樓的設計將會更好的適應車輛的運行,整個機場生態將會變得更加集成,集合多模態的交通運輸模式。例如超級高鐵、高速鐵路、無人駕駛飛機和其他快速交通將會互相促進。

45.類似app的創新將會促進旅途消費的市場,從看護服務到食品、健身、貿易、教育和娛樂應有盡有,虛擬現實將會扮演更重要的角色,集成到系統中的VR將會變成旅途中的標配。

46.交通運輸將會更緊密地與其他行業結合併打包成一系列商品,例如包括含早餐的行程、含住宿的行程等等。這也許會為短租行業(Airbnb等)和其他相應的行業帶來新的機會。

47.區域運輸將會使得每一樣日用品和商品變得更加便宜更加普遍,無人機可能會集成到運輸系統中去完成最後幾十米的配送。這將會加速傳統零售的衰亡並對區域經濟造成較大的影響。

48.隨著道路安全的提高和擁堵的減少,騎車步行將會在未來變得更加安全便捷,從傳統交通方式改造的便道將會更多,並作為交通系統的可靠補充。

49.更多的人將會參與汽車比賽來代替他們與汽車的情感紐帶,虛擬比賽也將更加普遍因為能參加真車比賽的畢竟是少數。

50.交通傷亡事故將會大幅減小,最終變成零傷亡。事故將會成為罕見的悲劇。黑客和非法技術將會成為交通阻塞的第一大問題,但隨著系統的可靠性會隨著時間增強。

51.黑掉交通工具將會成為嚴重的交通問題,新的軟體和通信公司將會不斷致力於解決這一問題。我們將會見證第一期車輛黑客事件及其後果。高度分散式的計算和類似區塊鏈的技術有可能是用於平衡系統性風險的解決途徑之一。社會上將掀起一場關於車輛控制、監測和限制的法律爭論。

52.很多路橋可能會逐漸被運輸公司私有化並實現自治,政府將逐漸減小對於路橋隧道的維護投入。有可能會有更多的立法推動交通網路的私有化進程。就像互聯網一樣可能產生公網和專網通信,並用不同的費用加以區分。監管者將會有效的控制這些變化,並對大多數用戶透明,但這也會為初創公司造成一系列壁壘從而減少了消費者的選擇。

53.廢棄的公路和車庫將會被創意人群的新奇想法所填滿。

54.運輸公司將會把乾淨安全舒適的休息和餐飲服務作為增值服務來與對手競爭。

55.老殘病孕和弱勢群體的出行將會得到大大的改善。

56.家長對於孩子通勤有了更多的選擇,優選安全的點到點兒童交通服務將會出現。家庭關係將隨之改變,但同時也會將貧富家庭的分化拉大。

57.人與人之間的物流簡便的更加便宜高效、從而也將打開新的市場,提供更多的互助和P2P服務。

58.人們將能像在火車飛機上一樣——在車上吃喝拉撒,並處理更多的信息,這將會延長人們的工作時間並提高生產力。

59.人們將擁有接入自動駕駛運輸系統的個人終端,而終端也將會有各種高中低檔,也許LV終端將會成為LV包的新替代品。

60.以後將不會有警匪追逐的飆車場面了。

61.未來的交通工具內也許會充斥著廣告,也許可以付額外的費用來屏蔽廣告。對於大多數人來說,這些都是個性化的廣告推薦,與你和你的目的地高度相關。

62.這些創新將會給發展中國家的擁堵和高收費帶來很大的改善,即使更多的人移居到城市,污染水平也將會大幅下降,生產力水平也將大幅度提高。很多城市和國家將會蛻變,而一些則會經歷私有化、統一和壟斷控制。這將逐漸衍生出快捷、統一、廉價的社區服務。

63.交通服務的支付(套餐)選擇將會大大擴展,就像手機的套餐一樣,預付模式、隨到隨付模式都可以提供。通過手機和終端的數字貨幣系統將會迅速替代現金和信用卡系統。

64.對於寵物、設備、行李等將會發展出很多創新,自動駕駛在不遠的將來將會衍生出不同的設計以滿足更多的運輸需要。

65.很多有創意的市場營銷人員將會為部分或者全部旅程提供獎勵,以獲得用戶的問卷調查結果、成為會員或者在社交媒體上分享自己的品牌。

66.車上各種各樣的感測器將會為天氣預報、犯罪監測和預防、追逃、基礎設置監測等作出額外的貢獻,這些數據將有可能被公司貨幣化和資本化。

67.谷歌和臉書將會把用戶移動和定位加入到他們的資料庫中去,自動駕駛汽車不僅可以知道GPS晶元獲取的位置,同時還將實時獲取你的目的地和同行者。

68.雖然自動價值將會創造新的職業和工作機會,但這與今天運輸價值鏈中將要失去的工作機會來說是九牛一毛。在自動化的未來很多的工作將要消失,包括駕駛員、機械師、加油站工作人員、汽車行業及其價值鏈、市場和供應鏈人員、路橋建設維護人員、車輛保險和金融公司、路橋收費員、旅行服務區工作人員、汽車旅館零售商店等等與傳統運輸模式相關的行業都面臨著失業。

69.在未來也許有很多汽車駕駛的粉絲和發燒友(我們這代經歷過汽車的人),但是他們在選票上將與從未體會過開車的年輕一代越來越懸殊。可能有的地區將在未來10年出台法律限制人類駕駛,有的地區可能需要更長的時間,或者進行無效的對無人車的抵抗。

70.對於未來經濟體系的討論將會越來越多,從普遍收入到新型的社會主義到對資本體系的更嚴監管,這些都將受到自動駕駛汽車的巨大影響。

71.在自動駕駛的道路上將會出現一系列轉折點。目前可以看到的是貨運卡車將會先於自動駕駛汽車載人汽車發展。大型運輸的預算和立法的的影響在迅速促進這一領域的發展。同時也會出現混合駕駛的實現方式,保證人和自動駕駛和諧共存。

72.自動駕駛汽車將迅速改變世界的能源中心。這將汽車對於終結化石能源的消耗,並引起世界能源中心的轉變,石油價格和需求的暴跌甚至會引起戰爭從而減緩自動化的進程。

73.自動交通工具將會繼續在各種戰爭中扮演重要角色,從偵查監控到後勤保障。無人機將會集成到海陸空各類自動駕駛工具中去。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36氪 的精彩文章:

在CES上,每個人都在尋找VR的「殺手級」應用
新鮮牛奶早上7點到家,印度生鮮配送商「Doodhwala」獲種子輪220萬美元融資

TAG:36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