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塊鏈無眠群:韭菜們渴望改變世界 佈道者貪婪地笑了
2月27日晚間,在某「3點鐘無眠」區塊鏈討論群里,有人分享了一條監管部門計劃對虛擬貨幣的跨境流動交易採取進一步監管措施的消息。
儘管報道中透露了監管層面具體詳實的細節辦法,但群里熱鬧的討論幾乎都圍繞方法前的「考慮」二字。
「監管是長期博弈啊,我覺得實錘不會很快的,各方都在彼此試探。」老王保持短期樂觀。群里的人大多認為,因為技術的隱秘性,對區塊鏈的行政監管只是博弈問題。還有人表示「金融局真正關心的是洗錢和外匯」,言外頗有幾分「炒幣無罪」的吶喊。
也有好事者。「江湖上傳說您不敢出國了?」在另一個區塊鏈微信群里,有人問寶二爺。當即得到直言不諱的秒回,「是不敢,萬一把我抓了呢。」緊接著大家討論起各位活躍大佬的國籍來,有人出來幽了一默:世事難料,大佬們還是多準備幾本護照。
這只是某三點鐘區塊鏈社群的冰山一隅。自2月11日SEEU& QYGAME創始人兼CEO玉紅建立 「3點鐘無眠區塊鏈群」以來,以「3點鐘」為開頭命名的區塊鏈社群層出不窮,甚至有人加入了數十個「3點鐘區塊鏈群」。
一些頭部的社群活躍度為人稱奇,大佬入群,列隊歡迎,紅包亂飛。有時已至凌晨,群里卻還討論正酣,大洋彼岸還有時差黨隨時等著接茬,幾乎沒有冷場的時候。
當初,憑藉買幣一夜暴富的人,也許是認知變現,也許是命中注定,可有幾個是真信仰?
就像如今,深夜緊握手機的人們,有的熱衷輸出,有的販賣內容,有的唯恐趕不上這波行情,有的正等待被收割。
眾生皆苦,三點無眠。
半夜三點:誰在造風口?誰在風口造勢?
2月11日凌晨三點,SEEU& QYGAME創始人兼CEO玉紅建立 「3點鐘無眠區塊鏈群」,不到一天時間,人數即達500人上限。
李笑來、薛蠻子、隆領投資蔡文勝、Qtum量子鏈帥初、分散式資本合伙人沈波、360董事長周鴻禕等重量級人物相繼入群,甚至高曉松、林允兒、於正、秦嵐、佟麗婭等娛樂圈明星聽聞也紛至杳來。
走紅實屬偶然,但在一些人看來也有必然的成分。有傳聞稱,「莊家們最初利用夜晚大肆砸盤,多空對戰也集中在後半夜進行,一覺醒來,賬上動輒就少了六位數,這樣的環境中,沒有人敢貪睡一分鐘。」
以數字貨幣的漲跌幅度與速度而論,這絕不誇張。
一位知情人告訴尋找中國創客(ID:xjbmaker)記者,ICO項目在私募階段只要拿到額度,公開發行之後,只是翻幾倍還是幾十倍的問題。在項目籌備期進入其微信群,獲得一手信息及申購途徑,這是炒幣的高階玩法。更簡單一點,資深人士推薦所看好幣種,只要在他建議的點位買入,也能賺得盆滿缽滿。最次也能在利空消息發布時點知曉並抽身。
在上述人士看來,幣圈的社群,承擔著消息變現與風險控制的雙重任務。容不得半點閃失,失眠焦慮成了入行的通行證,風口以分鐘計算。應驗了「幣圈一天,人間一年」的傳說。
鏈圈創業者更為瘋狂。
一個在國內瀕臨死掉的社交APP項目,自從創始人涉足區塊鏈,率先去韓國發了自己的虛擬幣。據傳已獲十億身家,雖因「投機取巧」在國內圈中備受詬病,卻在日韓中年女性群體里寵愛加身。
一位投資人最近看了一個二手車項目ICO,號稱能通過區塊鏈的「機器信用」,讓買賣雙方直接匹配供求,確保信息透明,交易公平,消除中間商差價。「即便區塊鏈能確保鏈上信息不被篡改,誰來保證賣家上傳的車況信息一開始就是真實的?」投資人追問道。
來者竟無言以對。
「然而,就是這樣侮辱智商的項目,竟然已經有投資人出錢搶份額了!」 該投資人說。
某「3點鐘區塊鏈社群」中凌晨3點還很「熱鬧」
千家「爭鳴」:自媒體分食者
時代的機會檢驗人類的貪婪與恐懼,熱乎時永遠趨之若鶩。
非洲草原的一隻羚羊首先吸引獅子、大批鬣狗和禿鷲,然後吸引寄生蟲,最後骸骨交給大地,分羹都在食物鏈上。
無法參與廝殺的低等生物,最簡單的做法是扎在地里不動,汲取骸骨的養料。
吃了這養料,長出來可能就成了韭菜。
「市面上有那麼多人要做ICO發幣,都需要包裝來說服韭菜,而這靠的就是投資人大佬和媒體」。自媒體人「辯手李慕陽」如是說,鏈圈,特別是幣圈,有很強的媒體剛需。
在這個領域,信息的膨脹讓載體呈爆炸式增長。反過來也說得通。
一家自媒體數據監測平台稱,「5個月時間,關於幣和鏈的自媒體,就出現了數千家」。而這只是區塊鏈媒體千家爭鳴的第三梯隊。
這個數字不包括金色財經、未來財經等早已專註於幣圈和區塊鏈行業報道的媒體平台,也不包括騰訊新聞旗下的「區塊鏈探長」、知名天使投資人、藍港互動創始人王峰創立的區塊鏈資訊門戶「火星財經」和鈦媒體創始人趙何娟推出的「鏈得得」等根基深厚的新入局者。
據一知情人士透露,在某頭部區塊鏈垂直媒體平台,做一篇ICO項目報道的起步價是一個比特幣(1萬美元左右)。目前國外有很多項目找上門來讓他幫忙牽線,「只要能在中國媒體做項目報道,錢不是問題。」口徑如出一轍。
該知情人表示,以上述頭部區塊鏈媒體為例,其網站活動頁面區塊鏈訓練營已在全國各地舉辦多期。報名者按人頭收費,講師陣容之豪華,價格不菲可想而知。
近日,一位媒體人把微信名換成了「區塊鏈XX」,就在一年前,創立的媒體還名為「投資人XX」。不變的是,名字後面備註的招聘需求。根據拉勾和boss直聘的招聘信息顯示,區塊鏈編輯和記者崗位的年薪待遇已經漲到20萬左右。
錢真的不是問題,而更可能是目的。
韭菜:不變的配方,相同的味道
「這個點到家樓下,漫咖啡人滿為患。透過窗子,分明看到他們在說「區塊鏈」。還是這幫子人,大前年說新三板,前年說天使投資,去年聊AI,今年搞區塊鏈。」一位創投圈口碑頗佳的高管在工作日的晚上發了這樣一條朋友圈。
歷史的相似並不驚人。互聯網的多輪迭代催生了龐大的TMT報道領域,P2P的興起則催生了一批互聯網金融媒體,如今,區塊鏈的崛起造成媒體爭相湧入,圈地圈錢。
10年前,二級市場上演著同樣的戲碼。公司上市,媒體炒作,散戶入局,資本收割。第一批把方法論移植到一級市場的人,也許早完成了資本原始積累,如今正在區塊鏈上大刀闊斧的收割第二茬,站上了食物鏈的頂端。
只是如今,捷徑的路上已人滿為患。眼看著3點鐘區塊鏈社群已達俯瞰眾生之勢,原本的區塊鏈社群紛紛加上三點鐘即刻復活,裂變出無數山寨群。
一人加入了數十個「3點鐘區塊鏈社群」(圖來源於網路)
在這些三點鐘社群中,人物重合度高,在高頻率的分享中,其觀點重合度也高。在某區塊鏈媒體的3點鐘社群中,已經入駐了5、6家專門報道區塊鏈的媒體了。「已有5、6家專門報道區塊鏈的媒體了,洗稿團隊能力超過大家的想像空間。」一位群友直言不諱。
「大佬們的群聊還都要被分享的到處都是,這裡是語錄,那裡是對談,這裡是專訪,那邊又要撕逼,也是弄的不亦樂乎。」 自媒體人「萬能的大熊」指出,在眾多區塊鏈媒體中,真正的報道價值還未體現,整體呈現出兩極化。而從鈦媒體和金色財經近日的版權大戰也可以看出,目前行業內高質量的報道依然比較稀缺。
除了內容同質化眼中,寶二爺也在訪談中提到,如今看社交上(包括微博微信)、網路媒體上、及今日頭條上的內容,大行其道的內容是語錄黨、心靈雞湯、成功學等廉價內容,會迅速形成極度高度的頭部。
「每一個IP後面都是流量,每個流量後面都代表著價值,既然是有價值東西,最後就會變現。所以說所有幣圈裡面的邏輯,都是看用戶量和粉絲量。」
野蠻生長的市場中,叢林法已悄然建立。
原罪:既解決信息不對稱,又製造信息不對稱
「有人說,現在區塊鏈領域太亂了,我們做個權威機構來給行業評級,審核一下他們的白皮書和代碼吧。你看,嘴上說的是去中心化,身體還是很實在的想做個證監會的。」 「萬能的大熊」在文章《我加入了幾十個區塊鏈群,卻依然不知道買什麼幣》中寫道。
通常而言,天使投資是看賽道和團隊,而一些區塊鏈領域的創業項目,信用的基礎完全靠專家背書。投資者信任的不是項目本身,而是項目背後哪個大佬在站台。可謂:專家站台、眾星捧月,吹噓的是技術,宣揚的是理念,信仰變現。
某「3點鐘區塊鏈社群」內群員結隊歡迎某大佬
但是,「專家大佬」真的可信么?以幣圈某某老師為例,2017年8月份單月站台ICO項目18個,每個項目募集金額都在千萬美元級別。
「趕場一樣的站台中,我無法理解他們是怎樣快速看懂每一個項目的,所以只能猜測,因為金錢所誘、人情所迫,這些人即使不了解項目,也會用自己的信用進行背書。個人信用屈服於巨額的利益,為了更好的融資環境,重建信用生態迫在眉睫。」一位媒體人表達了這樣的隱憂。
發展的掣肘卻也是賺錢之道。當賣家掌握的信息多於買家時,買家無意識地進行逆向選擇,購買更低價的次品。在虛擬幣市場,逆向選擇的結局就是「劣幣驅逐良幣」。
而媒體紛爭、3點鐘社群,既是解決信息不對稱的媒介,又是造成信息不對稱的禍首。這也成為鏈圈媒體和社群的「原罪」。那麼,以中心化為基礎建立起的區塊鏈社群體系,需要多長時間,才能把它的原罪代謝掉呢?
人們對於去中心化的理想自古猶存,而區塊鏈的革命性在於,它能讓並不互信的用戶之間,基於區塊鏈的「真實性、不可篡改性」達成共識,做到去中心化。
「撥開區塊鏈看似深奧的『高科技』面紗,究其背後的邏輯,充其量只是個保證信息安全的加密共享系統,可惜的是,信息安全和共享機制從來都不是信用管理的關注點。」一篇名為《為什麼說區塊鏈也不是什麼好東西》文章說。
「實體經濟信用管理流程中難度最大的一環無非就是對原始數據真實性、準確性和完備性的驗證。」利益驅使,人類可以通過任何手段逃避監管,何況選擇性的上傳數據呢?
回想上一波移動互聯網大潮,有人說「其本質就是去中介化。」 這個從2014年開始炒的概念在當時,還沒炒熱就涼了。
利用信息不對稱性進行套利,是金融業和其他一切中介業務獲得收益的理論依據,而中介機構的專業性和高效性是支持其社會存在的現實依據。
同樣是3點鐘區塊鏈社群流傳的一份關於區塊鏈的極簡總結中,有一條關於區塊鏈怎麼改造社會。「短期是通證和激勵,中期是貨幣和經濟,長期是社會管理。」
對於更高級的去中心化,至少在現階段,更像是一個烏托邦式的幻想,何況我們仍然只是「去中介化的人群」。
也許正如曾鳴教授所言,「目前對於區塊鏈的熱情,很大程度上是基於對於以上可能性的想像和期待。大部分的討論沒有意識到往前走的挑戰有多大,真正的困難會在哪,下一步的努力方向是什麼。」
很遺憾,3點鐘社群里,並沒有這些問題的答案。
(編輯:鄭惠敏)
※專家:區塊鏈不能簡單等同於數字貨幣
※螞蟻金服去年稅前利潤132億,消費金融最賺錢
TAG:金評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