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做好事不留名就是不住相布施了嗎?

做好事不留名就是不住相布施了嗎?

印安說

我特別欣賞鄭板橋的一副聯:「春風放膽來梳柳,夜雨瞞人去潤花。」春風放膽梳柳,是無私布施的精神;夜雨瞞人潤花,則是無相布施的境界。

印竹說

這讓我想起李商隱的兩句詩: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似乎與鄭板橋的對聯心有戚戚焉……

01

如是我說

微言語錄

「春風放膽來梳柳,夜雨瞞人去潤花。」聽印竹、印安如是我說,學春風、夜雨的不住相布施~

長按掃碼,聽語音~

用心細品,看文字~

大家好,我是萃辰天心書院印竹老師。今天的《如是我說》,印安老師是這樣說的:「我特別欣賞鄭板橋的一副聯:『春風放膽來梳柳,夜雨瞞人去潤花。』春風放膽梳柳,是無私布施的精神;夜雨瞞人潤花,則是無相布施的境界。」我接著說:「這讓我想起李商隱的兩句詩: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似乎與鄭板橋的對聯心有戚戚焉……

今天印安老師再一次說到布施的話題,從布施的角度來看李商隱的這兩句詩和鄭板橋的這幅聯,應該說鄭板橋更勝一籌。因為李商隱的「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雖然很美,但太過悲壯。無論是以其比喻老師對學生的無私奉獻,還是形容男女之間對愛情的宣言,都顯得太過執著,會讓受者有一種不堪承受其重的壓力,甚至歉疚感。而鄭板橋的「春風放膽來梳柳,夜雨瞞人去潤花」則自在的多了!

人們在做布施這個行為時,會有兩種執著:一種人是執著於我幫助了別人,一定要讓人知道,甚至要能夠感恩戴德;另一種人是做了好事不留名,執著於不讓別人知道。其實無論是想讓別人知道,還是刻意的不讓別人知道,這兩種人的布施都是住在相里了。

而鄭板橋所說的春風、夜雨,它們是自在的。春風並不是為了梳柳而來,它就是在該來的時候來了,然後放膽的去做了它該做的事。即使全世界都知道了它在梳柳,又能怎樣?它只是做了它想做的事情。夜雨也是在它該來的時候來了,它不是專門為潤花而來,但它確實滋潤了花朵,為花帶來了綻放的機緣。它雖然是夜間瞞人而來,但它也並不是為了刻意的瞞人,不是刻意的不想讓人知道是它滋潤的花朵,它只是在它該來的時候來了,這便是不住相。

所以,這副聯用的最妙的便是「放膽」和「瞞人」這兩個詞,真是讓人拍案叫絕,一下子把春風的洒脫和夜雨的內斂躍然紙上!這就是我們做布施應該效法的。比如說我們去廟裡捐功德錢,有的時候師傅們會讓我們在功德簿上留名並寫下心愿,有些人心裡就會想,不是要不住相布施嘛,所以我不寫、不寫,不留、不留!殊不知,當我們有了這樣的想法,我們又是另一種住相了。只要我們一住相,我們便失去了自在,我們的行為就有了束縛。

其實不住相布施,更是一種隨緣和隨喜。當別人需要我們表法的時候,我們留下姓名又何妨呢?當別人不希望讓所有人都知道是我們施捨給他了,我們又為什麼還要開個新聞發布會呢?所以,留名還是不留名要看當時的情況,更重要的是你只是做了你該做的事,你並不是為了布施而做。

佛家對「不住相布施」的詮釋是:三輪體空也就是說施者、受者和你所施的是什麼,完全都要空掉、忘掉!忘記施者是誰,忘記受者是誰,忘記我們所施的是什麼。只有這樣,這個布施其福德才真的是不可思量。不可思量到什麼程度呢?

《金剛經》中佛陀曾問須菩提:「東方虛空可思量否?」須菩提說:「否也,世尊。」佛陀再問:「南西北方,四維上下虛空,可思量否?」須菩提答:「否也,世尊。」佛說:「不住相布施,其福德亦復如是,不可思量。」也就是說,當我們每一個布施的行為,都把施者、受者和所施的是什麼全部忘掉、空掉的時候,其福德就像東方、西方、南方、北方、四維、上下虛空那麼廣大的、不可思量的福德就到來了。

然,眾生愚痴!有的時候只是遞給別人一張紙,送給別人一塊糖,如果別人沒有說聲謝謝,都會煩惱半天。心想:這人怎麼這麼不懂事啊?他到底什麼意思啊?不停地抱怨、糾結、懊惱:早知道不給他了,以後再也不幫他了等等一系列的想法接踵而來。還別說給別人有了大的捐贈,那更是要讓別人感恩戴德,盡人皆知,要做個捐贈儀式才覺得自己做的這件事有價值,否則就認為這不是白做了嘛。其實,恰恰相反,果真如此,才真的是白做了!

在布施的問題上,我還特別欣賞伊斯蘭教的一個做法。他們將布施作為對每一個伊斯蘭教徒的要求,每一年都要根據自己的條件,拿出收入的10%用於做布施。更重要的是他們要求所有拿出來的布施,施者和受者是不能見面的。也就是說你的財富布施給誰,你是不能知道的,要通過第三方來完成。我覺得這個辦法挺好,就讓施者和受者都能少一些煩惱或者是執著。

其實,沒有煩惱和執著,很自在地去做這件事的時候,它才真正有意義、有效果,才能真正像佛陀說的那樣福德不可思量。所以,我們要學學春風、學學夜雨,只是在該做的時候、想做的時候便做了,無所謂施也無所謂受,果能如此,生命還有什麼不自在的呢?

萃辰天心書院,願國學智慧走進千家萬戶……

02

經典誦讀

《朱子家訓》

爭訟會打破「家和萬事興」的和睦,最終導致家道的衰落;言語反映內心德行,一定要謹言謹行。聽雷磊老師經典誦讀《朱子家訓》,為你講述~

長按掃碼,聽語音~

用心細品,看文字~

大家好!歡迎來到萃辰天心書院365家庭共修之經典誦讀欄目,我是雷磊老師。今天我們繼續《朱子家訓》的學習。請大家翻開課本,我們將今天的內容誦讀三遍:

居家戒爭訟,訟則終凶;

處世戒多言,言多必失。

居家戒爭訟,訟則終凶;

處世戒多言,言多必失。

居家戒爭訟,訟則終凶;

處世戒多言,言多必失。

今天的《朱子家訓》說的是居家過日子切忌起爭端、打官司,一旦打官司,終歸會帶來兇險禍患;待人處事切忌多說話,言多必有失誤。

「爭」指爭吵、爭奪。「訟」指打官司。

俗話說「平安千秋福 ,家和萬事興」,家庭不和睦,其他事都受影響。所以只要有爭端,家庭很多事就不順。

「戒爭訟,訟則終凶」說的是一種隱惡揚善,息事寧人,寬容大度的人生態度。少與人爭執,對人寬容,即使他人冒犯,也以隱忍為要。

中國古人說,「觀德於忍,觀福於量」。

看一個人有沒有福氣,就看他有多大的心量。所以兄弟爭訟,就能夠判斷出他們的家道要衰落不是偶然的。因為一個人,他的心量已經狹窄到連自己的兄弟姐妹都不能夠寬容,同胞兄弟都要送上法庭,可見這一個人的心量狹窄到極處了。因為他心量很狹窄,所以他們的家道一定會衰落。古人對於兄弟姐妹之間的情誼非常重視,在這樣良好的倫理道德教育之下,人們也不會因為一點點田產、一點點財產就會吵上法庭。

處世為什麼忌多言呢?

《弟子規》講,「話說多,不如少,惟其是,勿佞巧」,這是教導我們言語要謹慎。孔夫子教學四個科目,第一個是德行,第二個就是言語,第三是政事,第四是文學,把言語放在德行之後,可見得它的重要性很大。人的言語也是體現人的德行,所謂「言為心聲」,你有什麼樣的心地,自然就會有什麼樣的言語。即使是很會講話,講的言語很好聽,可是欺騙人也不能夠長久,騙得了一時,騙不了一世。這句話教我們慎言。

曾國藩先生教導子弟說,「觀人之法,以有操守而無官氣、多條理而少大言為主」。這是教我們看人,看人當然要看他的德行,看他的為人。曾國藩教導我們看人要看人的操守,看人的節氣,要有節氣而不能有官氣。官氣是什麼?傲慢自大,剛愎自用,不能夠聽取別人的批評意見。另外要多條理、少大言,這個大言就是很多的綺語,花言巧語,或者是大話,誇大其詞。

夫子講,「巧言令色,鮮矣仁」,一個人很會說話,他的容貌舉止看起來好像很好,但是如果沒有踏實的心地,就是沒有操守,這個人只務在顏色上做表面功夫,所以很少有真正的仁心的。所以滿口大道理,往往都是言語的巨人,行動的矮子,他不一定是親身證得這些道理,都是道聽塗說的。

因此「處世戒多言,言多必失」,這句是教誨我們,要修養誠敬謙和的仁德。誠是真誠,敬是恭敬,內心有真誠,外面言行都表現得有恭敬,敬人、敬事、敬物。自己能夠謙卑,必定能夠跟人和諧相處,這是仁德。有這種誠敬謙和的仁德,自然他就能夠敏於事而慎於言,不用人教,不用刻意,他言語自然就會謹慎,所以這句話實際上是從事上來教我們存養仁心

最後,讓我們再誦讀一遍,回顧一下今天所學:

居家戒爭訟,訟則終凶;

處世戒多言,言多必失。

今天的經典誦讀就到這裡,萃辰天心書院,讓國學智慧走入千家萬戶,我們明天見!

03

詩歌賞讀

《賜蕭瑀》

一代帝王唐太宗,除了是「貞觀之治」的締造者,同時也是詩人,對唐詩的興盛有著重要的推動作用。聽雷磊老師詩歌賞讀《賜蕭瑀》,感受太宗的帝王氣象~

長按掃碼,聽語音~

用心細品,看文字~

大家好!歡迎來到萃辰天心書院365家庭共修之詩歌賞讀欄目,我是雷磊老師。

古代帝王多有詩才,例如三國時期的曹操,就是其中的佼佼者。今天我們要賞讀的是唐太宗李世民的《賜蕭瑀》。首先,讓我們一起來誦讀這首詩:

疾風知勁草,板蕩識誠臣。

勇夫安知義?智者必懷仁。

在猛烈狂疾的大風中才能看得出是不是強健挺拔的草,在激烈動蕩的年代裡才能識別出是不是忠貞不二的臣。一勇之夫怎麼懂得為公為國為民為社稷的正義的道理,而智勇兼具的人內心裡必然懷有忠君為民的仁愛之情。

疾風知勁草,板蕩識誠臣。

勇夫安知義?智者必懷仁。

公元626年,李建成和李元吉密謀殺害李世民沒有成功,又向唐高祖李淵誣陷李世民。李淵聽信後,打算懲處李世民。在蕭瑀的據理力勸下,唐高祖才打消了懲處他的念頭。不久後,李世民在「玄武門之變」中殺了李建成和李元吉。李淵在蕭瑀的勸解下,才把政權交給了李世民。

公元627年,李世民登基,封蕭瑀為宰相。但由於蕭瑀性情剛直,與房玄齡、魏徵等大臣不合,李世民便把蕭瑀改任太子太傅。蕭瑀毫無怨言,來到東宮任職,輔導太子十分盡職,李世民對他對太子的教導十分滿意,在公元653年,封蕭瑀為「特進」,是僅次於丞相的官職,參預政事,並贈此詩給他,還說:「卿之忠直,古人不過。」你的忠誠正直,古人也比不過你呀!

這首詩極富於哲理。詩的前兩句是歷來傳頌的名句。「疾風知勁草」一語,出自南朝宋·范曄的《後漢書》。後世用來比喻只有經過危難或戰亂的嚴峻考驗,才能識別出誰的意志堅強,誰是忠誠可靠者。詩人李世民在此詩中用此讚美蕭瑀。

次句的「板蕩」乃《詩經·大雅》中兩篇作品的名稱。《板》、《盪》兩首詩譏刺周厲王無道,敗壞政局。後來以「板蕩」代指政局變亂。在風和日麗的日子裡,「勁草」混同於一般的草;在和平安定的環境中,「誠臣」也容易混同於一般的人,其特殊性沒有顯現出來,因而不易鑒別。只有經過猛烈大風和動亂時局的考驗,才能看出什麼樣的草是強勁的,什麼樣的人是忠誠的。

後二句則另換角度,繼續盛讚蕭瑀。徒有一時之勇的「勇夫」並不懂得真正的「義」,而真正的「智者」必然心懷仁德。這裡告訴讀者,只有忠誠還是不夠的,要智勇雙全,才算是有用之才。有勇無謀,莫言義;有智無勇,難施仁。

這首詩詩意淺顯,說理形象,寓意深刻,言簡意賅地揭示了「智」、「勇」、「仁」、「義」之間的辯證關係。這不僅對於知人善任具有現實意義,而且,對於讀者的自我完善,如何使自己成為智勇雙全的有用之才方面,也具有啟迪作用。「疾風知勁草,板蕩識誠臣」二句,流傳至今。

唐太宗在唐初詩壇上,他的詩歌雄偉不群,規模宏遠,別具一格,堪稱"雅麗高朗,顧盼自雄"(清代潘德輿《唐詩評選》)。他在唐詩的發展中有著"首辟吟源"(《唐音癸簽》卷五)的開創作用,《全唐詩》卷一《太宗皇帝》小傳也說:"有唐三百年風雅之盛,帝實有以啟之焉。"。《全唐詩》卷一收錄他的詩共計八十七題九十八首,非但遠遠超出唐朝歷代帝王,而且也超出初唐不少著名詩人。

縱是帝王也愛詩。最後讓我們再誦讀一遍,感受太宗的帝王氣象:

疾風知勁草,板蕩識誠臣。

勇夫安知義?智者必懷仁。

今天的詩歌賞讀就到這裡,萃辰天心書院,讓國學智慧走入千家萬戶,我們明天見!

講 師 簡 介

付 健(印竹)

萃辰天心國學傳播集團總裁,中國國學院執行院長,成人教育專家,國內多所大學客座教授,著有自身感悟散文集《跟隨》一書

陳伯安(印安)

萃辰天心書院院長,文化學者,詩詞聯賦作家,曾任武漢市洪山區教育局局長、江漢大學武昌分校副校長、武漢工貿職業學院黨委書記兼常務副院長等職

雷 磊

萃辰天心書院常務副院長,武漢作家協會會員,潛玩詩社社長

天 心 365

一個家庭的文化,

是家庭的基石,

是家庭溝通的重要媒介,

是家庭和樂美滿的關鍵因素。

國學是中國人的智慧結晶,

學習聖賢經典,

增長智慧能量。

和家人一起快樂的親近國學,

進而促進每一個家庭的幸福提升。

這就是我們做《天心365》的初衷,

讓國學智慧走近千家萬戶。

書 院 地 址

武漢總院

武漢市江岸區解放大道1153號解放公園內

海南分院

海口市美蘭區和平大道66-58號

重慶分院

重慶市涪陵區興華西路40號

上海分院

浦東新區楊高中路2108號天物空間541室喜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萃辰天心書院 的精彩文章:

這有一碗和著智慧的臘八粥,你喝了吧!
眼前一亮!大道不在別處,就在……

TAG:萃辰天心書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