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學 > 元宵節,最美的詩詞都在這了!

元宵節,最美的詩詞都在這了!

元宵節,最美的詩詞都在這了!

元宵節,最美的詩詞都在這了!

元宵節

元宵節,又稱上元節、小正月、元夕或燈節,是春節之後的第一個重要節日,是中國亦是漢字文化圈的地區和海外華人的傳統節日之一。正月是農曆的元月,古人稱夜為"宵",所以把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正月十五稱為元宵節。

元夕於通衢建燈夜升南樓

(隋) 隋煬帝

法輪天上轉,梵聲天上來;

燈樹千光照,花焰七枝開。

月影疑流水,春風含夜梅;

燔動黃金地,鍾發琉璃台。

正月十五夜

(唐) 蘇道味

火樹銀花合,星橋鐵鎖開,

燈樹千光照。明月逐人來。

游妓皆穠李,行歌盡落梅。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上元夜

(唐)崔液

玉漏銅壺且莫催,鐵關金鎖徹夜開; 誰家見月能閑坐,何處聞燈不看來。

十五夜觀燈

(唐)盧照鄰

錦里開芳宴,蘭紅艷早年。

縟彩遙分地,繁光遠綴天。

接漢疑星落,依樓似月懸。

別有千金笑,來映九枝前。

正月十五夜燈

(唐)張祜

千門開鎖萬燈明,正月中旬動地京。 三百內人連袖舞 ,一進天上著詞聲。

元夜即席

(唐) 韓偓

元宵清景亞元正,絲雨霏霏向晚傾。

桂兔韜光雲葉重,燭龍銜耀月輪明。

煙空但仰如膏潤,綺席都忘滴砌聲。

更待今宵開霽後,九衢車馬未妨行。

觀燈

(唐)李商隱

月色燈山滿帝都,香車寶蓋隘通衢。 身閑不睹中興盛, 羞逐鄉人賽紫姑。

生查子 元夕

(宋)歐陽修

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

月到柳梢頭,人約黃昏後。

今年元夜時,月與燈依舊。

不見去年人,淚濕春衫袖。

木蘭花令

(宋) 蘇軾

元宵似是歡游好。何況公庭民訟少。

萬家游賞上春台,十里神仙迷海島。

平原不似高陽傲。促席雍容陪語笑。

坐中有客醉多情,不惜玉山拼醉倒。

上元應制

(宋)蔡襄

高列千峰寶炬森,端門方喜翠華臨。

宸游不為三元夜,樂事還同萬眾心。

天上清光留此夕,人間和氣閣春陰。

要知盡慶華封祝,四十餘年惠愛深。

鷓鴣天

(宋)晁端禮

閬苑瑤台路暗通。皇州佳氣正蔥蔥。

半天樓殿朦朧月,午夜笙歌淡盪風。

車流水,馬游龍。萬家行樂醉醒中。

何須更待元宵到,夜夜蓮燈十里紅。

青玉案·元夕

(宋)辛棄疾

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

寶馬雕車香滿路,鳳蕭聲動,壺光轉,一夜魚龍舞 。

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

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 那人卻在,火闌珊處。

永遇樂

(宋)李清照

落日熔金,暮雲合璧,人在何處?

染柳煙濃,吹梅笛怨,春意知幾許?

元宵佳節,融和天氣,次第豈無風雨?

來相召,香車寶馬,謝他酒朋詩侶。

中州盛日,閨門多瑕,記得偏重三五。

鋪翠冠兒,捻金雪柳,簇帶爭濟楚。

如今憔悴,雲鬟雪鬢,怕見夜間出去。

不如向,簾兒底下,聽人笑語。

生查子

(宋) 呂渭老

雙鬟綠髮齊,多笑蔫紅落。

穿竹過西齋,問字時偷學。

嬌慵不慣羞,同倚闌干角。

屈指數元宵,燈火堪行樂。

歸去來

(宋)柳永

初過元宵三五。慵困春情緒。

燈月闌珊嬉遊處。游盡、厭歡聚。

憑仗如花女。持杯謝、酒朋詩侶。

餘酲更不禁香醑。歌筵罷、且歸去。

水龍吟

(宋)晁端禮

倦遊京洛風塵,夜來病酒無人問。

九衢雪小,千門月淡,元宵燈近。

香散眉梢,凍消池面,一番春信。

記南樓醉里,西城宴闕,都不管、人春困。

屈指流年未幾,早人驚、潘郎雙鬢。

當時體態,如今情緒,多應瘦損。

馬上牆頭,縱教瞥見,也難相認。

憑欄干,但有盈盈淚眼,把羅襟搵。

御街行

(宋)晁端禮

柳條弄色梅飄粉。還是元宵近。

小樓深巷月朧明,記得恁時風景。

庭花影轉,珠簾人靜,依舊厭厭悶。

如今對酒翻成恨。春瘦羅衣褪。

王孫何處草萋萋,辜負小歡幽興。

誰知此際,有人燈下,偷把歸期問。

醉蓬萊

(宋) 趙磻老

聽都人歌詠,便啟金甌,再登元老。

山色溪聲,與春風齊到。

補袞工夫,望梅心緒,見丹青重好。

鵲噪晴空,燈迎誕節,槐堂歡笑。

正是元宵,滿天和氣,璧月流光,雪消寒峭。

今夜今年,表千年同照。

萬象森羅,一奩清瑩,影山河多少。

玉燭調新,彩眉常喜,寰瀛春曉。

憶秦娥

(宋)張孝祥

元宵節。鳳樓相對鰲山結。

鰲山結。香塵隨步,柳梢微月。

多情又把珠簾揭。遊人不放笙歌歇。

笙歌歇。曉煙輕散,帝城宮闋。

元夜

(宋) 陳與義

今夕天氣佳,上天何澄穆。

列宿雨後明,流雲月邊速。

空檐垂斗柄,微吹生叢竹。

對此不能寐,步繞庭之曲。

遙睇浮屠顛,數星紅煜煜。

悟知燒燈夕,節意亦滿目。

歷代能幾詩,遍賦雜珉玉。

棲鴉亦未定,更嗚伴余獨。

百年滔滔內,憂樂兩難復。

唯應長似今,寂寞送寒燠。

元夜

(宋)朱淑真

火樹銀花觸目紅,揭天鼓吹鬧春風。

新歡入手愁忙裡,舊事驚心憶夢中。

但願暫成人繾綣,不妨常任月朦朧。

賞燈那得工夫醉,未必明年此會同。

彎彎曲,新年新月鉤寒玉。

鉤寒玉,鳳鞋兒小,翠眉兒蹙。

鬧蛾雪柳添妝束,燭龍火樹爭馳逐。

爭馳逐,元宵三五,不如初六。

詩曰

(宋)姜夔

元宵爭看採蓮船,寶馬香車拾墜鈿;

風雨夜深人散盡,孤燈猶喚賣湯元。

貴客鉤簾看御街,市中珍品一時來,

簾前花架無行路,不得金錢不肯回。

(註:珍品這裡指元宵)

水蘭花慢·元宵感舊

(金)段成己

金吾不禁夜,放簫鼓,恣游遨。

被萬里長風,一天星斗,吹墮層霄。

御樓外、香暖處,看人間、平地起仙鰲。

華燭紅搖勒,瑞煙翠惹吟袍。

老來懷抱轉無聊。虛負可憐宵。

遇美景良辰,詩情漸減,酒興全消。

思往事,今不見,對清尊、瘦損沈郎腰。

惟有當時好月,照人依舊梅梢。

瑤台第一層 元宵

(金) 王丹桂

時令相催。又還是,元宵報春回。

桂輪新滿,金蓮乍坼,不待栽培。

六街三市遍,列鰲山、輝映樓台。

競追陪,簇香車寶馬,馳騁多才。

吾儕。情忘企慕,絳宮深處保仙胎。

覺花芬馥,慧光明燦,別是歡諧。

玉漿瓊液泛,結刀圭、不讓樽*。

恣開懷。任鸞迎鳳引,游宴蓬萊。

京都元夕

(元)元好問

袨服華妝著處逢 ,六街燈火鬧兒童 。長衫我亦何為者 ,也在遊人笑語中 。

青玉案·戊戌元元宵客京師賦

(元)張野

千門夜色霏香霧。又春滿、朝天路。

回首舊遊誰與語。

金波影里,水晶簾下,總是關心處。

征衫著破愁成縷。留滯京塵甚時去。

旅館蕭條情最苦。

燈無人點,酒無人舉。睡也無人覷。

折桂令 元宵

(元)佚名

愛元宵三五風光,月色嬋娟,燈火輝煌。

月滿冰輪,燈燒陸海,人踏春陽。

三美事方堪勝賞,四無情可恨難長。

怕的是燈暗光芒,人靜荒涼,角品南樓,月下西廂。

汴京元夕

(明)李夢陽

中山孺子倚新妝,鄭女燕姬獨擅場。齊唱憲王春樂府, 金梁橋外月如霜。

元宵

(明) 唐寅

有燈無月不娛人,有月無燈不算春。

春到人間人似玉, 燈燒月下月如銀。

滿街珠翠游村女,沸地笙歌賽社神。

不展芳尊開口笑,如何消得此良辰。

元夜踏燈

(清)董舜民

百枝火樹千金屧,寶馬香塵不絕。飛瓊結伴試燈來,忍把檀郎輕別。

一回佯怒,一回微笑,小婢扶行怯。

石橋路滑緗釣躡,向阿母低低說。妲娥此夜悔還無?怕入廣寒宮闕。

不如歸去,難疇疇昔,總是團圓月。

上元竹枝詞

(清)符曾

桂花香餡裹胡桃,江米如珠井水淘。見說馬家滴粉好,試燈風裡賣元宵。

元夕影永冰燈

(清)唐順之

正憐火樹千春妍,忽見清輝映月闌。

出海鮫珠猶帶水,滿堂羅袖欲生寒。

燭花不礙空中影,暈氣疑從月里看。

為語東風暫相借,來宵還得盡余歡。

元夕無月

(清)丘逢甲

三年此夕無月光,明月多應在故鄉。欲向海天尋月去,五更飛夢渡鯤洋。

鴛鴦湖棹歌 之七十四

(清)朱彝尊

曲律崑山最後時,海鹽高調教坊知。

至今十棒元宵鼓,絕倒梨園弟子師。

元宵節,最美的詩詞都在這了!

元宵作為食品,在中國由來已久。

最早叫「浮元子」,後稱「元宵」,生意人還美其名曰「元寶」。

古時「元宵」價格比較貴,有一首詩說:貴客鉤簾看御街,市中珍品一時來。簾前花架無路行,不得金錢不得回。

北方「滾」元宵,南方「包」湯圓,皆取團圓之意,象徵全家人團圓幸福,年年歡聚。

元宵節,最美的詩詞都在這了!

元宵節始於2000多年前的秦朝,傳統習俗中許多都與「燈」有關。

耍龍燈,也稱舞龍燈或龍舞。傳說,早在黃帝時期,就出現過六條蛟龍互相穿插的舞蹈場面。

最早見於文字記載的龍舞,是漢代張衡的《西京賦》。而據《隋書·音樂志》記載,隋煬帝時類似百戲中龍舞表演的《黃龍變》也非常精彩,龍舞流行於中國很多地方。中華民族崇尚龍,把龍作為吉祥的象徵。

元宵節,最美的詩詞都在這了!

走百病,也叫游百病,散百病,烤百病,走橋等,是一種消災祈健康的活動。

元宵節夜婦女相約出遊,結伴而行,見橋必過,認為這樣能祛病延年。走百病是明清以來北方的風俗,有的在十五日,但多在十六日進行。

這天婦女們穿著節日盛裝,成群結隊走出家門,走橋渡危,登城,摸釘求子,直到夜半,始歸。

元宵節,最美的詩詞都在這了!

猜燈謎又稱燈謎打燈謎,

是從古代就開始流傳的元宵節特色活動。

每逢農曆正月十五,

傳統民間都要掛起彩燈,燃放焰火,

後來有好事者把謎語寫在紙條上,

貼在五光十色的彩燈上供人猜。

因為謎語能啟迪智慧又迎合節日氣氛,

所以回應的人眾多,

而後猜謎逐漸成為元宵節不可缺少的節目。

元宵節,最美的詩詞都在這了!

舞獅子,又稱「太平樂」。

一般由三人完成,一人充當獅頭,一人充當獅身和後腳,另一人引獅,是中國優秀的民間藝術。

每逢元宵佳節或集會慶典,民間都以獅舞前來助興。這一習俗起源於三國時期,南北朝時開始流行,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

舞法上又有文武之分,文舞表現獅子的溫馴,有抖毛、打滾等動作;武獅表現獅子的兇猛,有騰躍、蹬高、滾綵球等動作。

元宵節,最美的詩詞都在這了!

紫姑也叫戚姑,北方多稱廁姑、坑三姑。

古代民間習俗正月十五要迎廁神紫姑而祭,占卜蠶桑,並占眾事。

傳說紫姑本為人家小妾,為大婦所妒,正月十五被害死廁間,成為廁神。每到迎紫姑這一天夜晚人們用稻草、布頭等紮成真人大小的紫姑肖像,與夜間在廁所間豬欄迎而祀之。

此俗流行於南北各地,早在南北朝時期就見於記載。

元宵節,最美的詩詞都在這了!

踩高蹺,是民間盛行的一種群眾性技藝表演。

高蹺本屬中國古代百戲之一種,早在春秋時已經出現。踩高蹺的人往往裝扮戲曲摺子,身著戲裝,濃妝艷抹,且歌且舞。而踩高蹺的角色,

因為各自身份不同,所以造型各異,高低不一。非常具有觀賞性。

這些元宵風俗因地區、民族不同而各有差異,

隨著歲月流逝,

傳承下來的已日漸稀少。

願我們能重新拾起這些古老的習俗,

將節日過得像小時候一樣,

有聲有色有味道。

祝大家元宵節快樂!

中國詩歌網整理,部分文字、圖片來源於網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詩歌網 的精彩文章:

冬日時鐘里有緩慢的雲
每日好詩丨周瑟瑟:橙子

TAG:中國詩歌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