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匠人精神,是解讀日本魅力的精髓所在!

匠人精神,是解讀日本魅力的精髓所在!





下面這則視頻是日本設計中心為日本外務省製作的短片

「JAPAN HOUSE」

,2016年一經釋出就引發了廣泛傳播。從

傳統文化、到先進科技、再到美食、庭園、亞文化……這些貫通古今的元素,也構成了我們對日本魅力的印象。





JAPAN HOUSE 短片




而這些魅力從何而來,不能不說到匠文化,縱觀日本歷史,匠人文化自古有之,木工、陶藝、庭園、茶道、能樂之中有匠;江戶時代之後,走上近代化的日本,在造船、建築、醫療技術中有匠;索尼、佳能、卡西歐等大型跨國企業,以及制鐵技術、音響技術等中也有匠。

匠文化,不僅傳承著傳統技藝,也在日本的支柱產業,科學與技術、乃至服務、文化領域大量存在。






這一次

《知日》特集第49彈,

《知日?不朽的匠人》特集

來了!在這本特集中,我們到日本尋訪了日本代表性的匠人與老鋪;專訪《留住手藝》作者鹽野米松、設計師深澤直人、日本文化研究第一人松岡正剛,聽他們從不同角度解讀匠文化的意義;來到日本民藝館、京都傳統工藝大學,看匠人精神如何被傳承。

那些平凡的勞作為我們詮釋了匠人的真正意義,甚至可以說,匠人精神是解讀當代日本的關鍵點。




《知日?不朽的匠人》特集,

首發預售!


日本匠心之旅

匠の國へ !!!





京東、噹噹、中信書店,



點擊

「閱讀原文」

,或者直接掃描下方

二維碼


入手特集


現貨發售信息

,也請密切關注知日的微信微博!





【匠心之旅】


日本是一個匠人的國度,在那些日本代表性的匠人與老鋪里,有他們幾十年如一日的工作日常,更有他們為匠文化留下的積累。




-1-



和果子

,顧名思義,就是和式點心。工藝精細、富有季節感是和果子眾所周知的特點。







和果子職人水上力

,他出生於和果子之家,在東京小石川創立了一幸庵,兢兢業業約40年,一幸庵已經成為東京和果子的代名詞。他手中製作出的和果子不僅再現了栩栩如生的花鳥魚蟲,也表現出大自然蓬勃頑強的生命力。





他歷時5 年創作了和果子店鋪同名圖冊

《一幸庵》

,用自己獨到的見解詮釋出二十四節氣、七十二候物語,精湛的工藝塑造出來的每一件作品都惟妙惟肖。被譯成三國語言的《一幸庵》也為世界人民再一次揭開了「和文化」的面紗。



專訪水上力與《一幸庵》策劃人南木隆助






-2-


不使用一根釘子,僅靠木材的榫頭接合製作的傢具或工藝品,在日本被稱為

「指物」

。製作指物的人,被稱為

「指物師」





江戶指物師木村正

出生於廣島,在震驚世界的廣島原爆中失去了雙親。他18歲來到東京後,師從江戶指物界大家島崎國治,修行長達13年。到今日木村正作為指物師已經60多個年頭了。他以

桑木

為原材料,製作包括衣櫥、鏡台、屏風及寶石箱在內的眾多作品。






-3-


製鞋職人山口千尋

,生於大阪,1987年赴英國學習傳統的製鞋技藝,後成為首個被授予 Guild of Master Craftsmen資格的日本人,回國後創立了製鞋專門學校。2003 年,其作品在雜誌《Men』s EX》的「世界100 鞋」的評選中獲得第一、二位。


對於山口千尋來說,

真正的專業匠師,不是指那些技術嫻熟的人,而是指那些在被信賴的同時可以交出一份超越信賴的答卷,並以此為目標不斷努力的人。







-4-


切子

是指對玻璃進行切割、打磨、雕刻,加工而成的器皿。江戶時期,隨著蘭學的盛行,西方的玻璃雕刻切制技術也傳入日本,在各地盛行。根據製作地域和工藝特徵,切子又被細分為江戶切子、薩摩切子等不同流派,流傳至今。







三代秀石堀口徹

是初代秀石堀口市雄的孫子,1976年出生於東京。大學畢業後,於1999年進入堀口玻璃公司,2008年正式襲名三代秀石稱號,創建了個人品牌堀口切子。其作品在傳統江戶切子工藝中加入鮮明的摩登元素,受到各界矚目。正如他所強調的:

「沒有進化就沒有傳統。」



堀口徹的江戶切子工坊




-5-


木與器,對於身處喧鬧都市的我們,或許只是一種材質,一個工具。而

木藝師三谷龍二

似乎對「木」與「器」抱有深厚的感情。木材在他的手中經過細細地打磨塗漆,變成了一件件承載匠心的木之器。







「即使是相同的料理,盛裝的器物一旦改變,不僅觀感不同,似乎連味道也會隨之變化。製作器物真正讓人欣喜的是,使用的人能感受到這種味覺變化帶來的微小幸福,能帶著喜悅的心情享用美食。」





-6-


山口縣下松市,位於日本本州島的最西端,與九州隔海相望。面朝瀨戶內海的天然優勢,使下松一帶成為便利的港口,活躍著大量的製造企業。以生產新幹線列車的日立製作所為首,日本的列車製造企業集聚於此,其中就有以「新幹線之顏」聞名的

山下工業所







半個多世紀以來,山下工業所內鎚子敲打的聲音從未間斷。這個聲響就是新幹線車頭的秘密:

鈑金錘成技術

。所謂鈑金錘成,就是指利用鎚子的敲打,使金屬薄板伸縮,形成細微的曲面,再將金屬板熔接成型的技術。全程依靠人工,無須事先製作模具,具有耗能少、廢料少、環保的特點。但有多少人知道,被稱為夢之超特急的新幹線優美列車車頭,是用小鎚子一點點敲擊成形的呢?





-7-




友禪

,指一種染色技法。它誕生於日本江戶時代元祿年間,是京都地區傳統工藝的代表之一。這種染法使布匹上出現多彩的色調和筆觸自由的紋樣,與當時扎染、刺繡所表現的質感完全不同。




京友禪的製作步驟




京友禪老鋪「千

創立於1555 年,堅持手描友禪、傳統美的同時,通過多領域合作和實體體驗店,緊跟時代的步伐。有了京友禪與現代產物的不斷連接,千總的橘家紋隨其精美的作品傳到了更寬更遠的領域。







-8-


岩手縣奧州市的鐵器

,歷史可以追溯到1090年。藤原清恆是現在奧州市以東的江刺區豐田的城主,他從江州(今滋賀縣)招來了鑄造匠人。這些遠道而來的工匠,打開了水澤鐵器歷史的大門,用血汗賦予了奧州水澤鐵器溫和的生命。







說起奧州水澤的鑄造工房,不得不提於1852年創業的

及源鑄造

(OIGEN),它在明治和大正時期早已聲名鵲起,如今的及源鑄造名揚海外,是奧州水澤鐵器的典範。今天,鐵器不僅僅是日本百姓的日常生活用品,巴黎的下午茶的餐台上,紐約的牛排店的廚房裡,還有來日購物的中國人的行李箱內,都有著及源鑄造的身影。





【何為匠心】




作家鹽野米松,以一本《留住手藝》為人熟知。他1947年出生於秋田縣。曾花了30 多年時間尋訪全日本手工藝人,以「聽寫」的形式記錄傳統文化與技術。2000 年,他來到中國尋訪中國的手工藝人,並完成著作《中國的手藝人》。

他讓我們明白,對於「匠」的敬仰,其實是源於我們對歲月和自然的敬畏與饋贈,而匠人品質就包含於其中,還帶著我們對他們漸漸消失的眷念。




日復一日努力,對技藝的提高持之以恆追求的人,絕不會滿足於當下。即便知道自己所造之物並非藝術品,也賣不得多高的價錢,但依然保持謙遜,將這看作是一場修行。只有這樣生存下來的職人,才會受到人們的尊重。也是因為有這種文化背景,很多日本人會把「匠」字用在孩子的名字或者是公司的名字里。——鹽野米松







竹編職人夏林千野的作坊, 她終日坐著幹活, 所有東西都在伸手可及的範圍內。





秋田縣木通蔓細工職人中川原信一和惠美子。








日本是一個跟木材深有淵源的國家,日式美學幾乎離不開原木這一自然材料。以木頭為材料的日本職人數不勝數,大到寺廟建築、家用道具,小到杯碗瓢盆。以此次《不朽的匠人》特集專訪了設計師的

深澤直人

賈斯帕·莫里森

,我們可一探現代設計與木工製造業產生的火花,以及以不變應萬變、不斷進化的匠人精神。





工業設計師深澤直人,以「與行為相符的設計」「Without Thought」等理念實踐自己的設計。曾獲得德國 iF Design Award 金獎、日本 Good Design Award 等獎項。無印良品的壁掛式CD播放器、±0 的加濕器、Maruni 木工的「廣島椅」系列是其代表作。


在他看來:

設計師是把想法具體化、視覺化,但自己不會去製造。匠人就是指自己製作物件的人。優秀的設計師與優秀的匠人一起搭檔的話,可以做出更加優質的物品。





賈斯帕?莫里森生於英國倫敦。1986 年在倫敦設立工作室,並分別於2002 年和2007 年在巴黎、東京開設分社。他在家居、廚房用品、照明、空間設計、手錶等領域都有涉獵。


他覺得:世界上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關注匠人這一群體,特別是在日本,還有很多未成熟的技藝尚待發掘。

「我並不是抗拒大批量生產的商品,但是匠人給我們帶來的是從日常生活中新生的思考,優秀的匠人會製作出更有魅力的物品。」





深澤直人和賈斯帕?莫里森擔任設計的maruni木工的工廠





而被視為日本文化研究第一人的

松岡正剛

,也是日本編輯界的泰斗,我們在他藏書6萬冊的東京豪德寺事務所我向他請教了

匠人精神對日本文化的意義


松岡先生提出了

「編輯工學」

,從事將日本文化、經濟文化、物語文化、自然科學、生命科學、宇宙物理、設計、語言文字等領域聯繫起來的研究。2000年,設立ISIS 編輯學校。同年,開始在互聯網上連載讀書指南型博客「千夜千冊」,目前已介紹超過1600 本書。






他對比了中日文化,認為世界上多數國家的匠人技術,都是為了構建一個巨大的世界而形成的。比如中國大家比較熟悉的是舊時的青銅器,製作精巧且運用了非常了不起的技術。而日本之前一直閉關鎖國,且又處在四周被海包圍的特殊地理位置,

相比起構築自己的巨大的世界觀的匠人精神,日本受自然、四季變化的影響很深,冬天用柿子葉做壽司,夏天尋找一雙與挂面相搭配的筷子,或者是秋天享用秋刀魚和與秋葉的顏色相配的蘿蔔泥等。日本人就是像這樣把自己的世界鎖在一個很小的事物中生活的。這是他眼中,日本與世界其他國家的差別。




【匠心傳承】







傳統工藝品是人們生產生活中常見的,因需要而誕生的智慧結晶。這些結晶多是人們在有限的生產條件下,靠雙手和耐心創造出來的。各個地區因居住條件的不同孕育出不同特點的傳統工藝。現共計國家級傳統工藝品15 類、218 項。各個都道府縣也指定有縣級傳統工藝品。







而日本所謂的「民藝」,是

柳宗悅

等人將其發現再評價,並作為20世紀的日本新生的美學概念。

默默無聞的人們的日常生活物品中所蘊含的自然之美,便是「民藝」。


通過調查、收集日本各地的手工藝,正式開始了民藝運動的柳宗悅,於1936 年在自家的對面,建立了日本民藝館。那裡收藏著

17000多件

柳宗悅選中的日本國內外的

工藝品

。由「民藝」的統一視角來看,

產生於日常生活中的單純的工具,其中確實包含著製作者和使用者對「美」的熱愛與追求。







京都私立

名校立命館大學

,1998年設立藝術研究中心。以長年積蓄的人文、社會科學領域的研究資源為基礎,利用尖端數字科技,構築了日本文化資源的龐大資料庫。通過記錄、整理、保存、分析、傳播,實現知識的永續繼承。京都近代染織資料與型紙資料,是ARC 資料庫中最為重要的傳統工藝資料。當年的手繪匠人與紙雕技工們早已隨歷史而去,但他們的作品卻通過互聯網穿越時空,感動著後世。





1993 年,基於《傳統工藝品產業振興法》,

京都傳統工藝大學

作為「日本唯一一所傳授傳統工藝技術的學校」誕生了。傳統工藝的傳承主要通過學徒制、世襲制等方式實現。為了摸索培養傳統工藝後繼者的新方法,在現代公共教育體系。把一流的工藝士從作坊中請上講台,給每個學生配置製作台而非課桌,每節課80% 的內容為實際操作,這種將世襲教育與公共教育相結合的做法,成就了今天的京都傳統工藝大學。





松岡正剛在《知日》的採訪中說

「匠人精神是一種通往未來的方法。」

匠人精神的核心是「人」,它不是制度與機器,人能在細節上不斷修正,匠人精神則代表著專業、規範、打磨到極致、不斷精進。


經過明治維新以來的近代化,以及戰後的經濟騰飛,日本經濟總量的增長自90年代起開始放緩,

經歷了「失去的10年」之後,

進入了成熟期,也將更多精力投入對體驗的關注。每一輛精準抵達的列車,每一道細心安放的料理,每一次細緻入微的款待……一個龐大又複雜的體系之上,呈現出精確到位的細節。不經意間,總能引人感嘆,這真是一個「匠之國」!






《知日?不朽的匠人》特集


日本匠心之旅

匠の國へ !!!





全網首發預售


京東/噹噹/天貓


點擊

「閱讀原文」

直達購買鏈接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知日 的精彩文章:

3年時間,15個國家,她記錄了100位奶奶的家傳食譜。
春天到了,不來京都賞花嗎?

TAG:知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