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做「小丑」治心病?沒錯!當然還有別的招兒!

做「小丑」治心病?沒錯!當然還有別的招兒!

主播君的話:

心理醫生髮現,前來就診的患者,大多是自卑心理的受害者,很少有腦子裡只想著自己的自戀狂。這些患者因為自卑而不懂得愛自己,他們的癥狀是多種多樣的,例如靦腆、選擇困難、酒精上癮、工作狂、情感依賴等等。那麼怎樣的心理療法有效?一起跟小編盤點一下吧~

法國精神科醫生、行為-認知療法專家讓-克里斯多夫·賽茲耐克表示:

很多時候,患者的自卑源於對自己形象的不滿意,讓-克里斯多夫·賽茲耐克發現,在與自己的情緒和存在焦慮對抗時,我們很容易把身體作為鬥爭的戰場。「我們通過吃不健康食物、喝不健康的飲料,或者吸煙來讓自己感到放鬆和舒服,我們會剃光自己的頭髮,不停地啃咬指甲,給自己文身……我們甚至相信通過整容、節食和紋身來改變形象會讓我們變得更快樂。但其實,所有這些『抗爭』的行為最終都只會讓我們作繭自縛,使我們的生命更加貧瘠。」

小丑練習:自由做自己

在處理患者與他們自己的關係,特別是與他們形象之間的關係時,讓-克里斯多夫·賽茲耐克很喜歡採用「小丑心理療法」。「小丑心理療法」是近些年來很受心理治療師推崇的一種方法。心理學家認為,每個人內心深處都有孩童般的、被秘密藏起來的一部分自我,這部分自我是沒有經過美化的,通常也是近乎荒謬可笑的,就像小丑一樣。而「小丑心理療法」就是引導患者去發掘自己「內在的小丑」,並且幫助患者出自本能地、不帶任何批評眼光地去接納這部分真實卻並不美好的自己。

法國心理治療師卡特琳娜·多爾托解釋說:「敢於讓自己展現荒唐可笑的一面在當今是一種很珍貴的品質,因為人們經常會因為擔心自己的形象受損而什麼都不敢做。」她進一步解釋說,「扮小丑」並不是單純地讓自己開心或是讓別人發笑,「而是任由自己身上小丑的那一面自然地展現出來。」

為什麼要像小丑一樣呢?讓-克里斯多夫·賽茲耐克說,「小丑代表著一種人物形象,他能與自己的身體融洽相處,他完全接受了自己外表的樣子。」而這種「自由自在地呆著」的方式在治療師眼中是最可貴的,它為我們更好地去愛自己提供了一種途徑。

卡特琳娜·多爾托說,「在成長的過程中,我們漸漸失去了這種自在,因為我們被灌輸的理念都在告訴我們要注意儀錶舉止,儘管這很必要,但同時也讓我們失去了一部分自我。現在,很多人甚至意識不到他們的肌肉有多緊張,也意識不到他們的姿態加重了這種緊張。」

讓-克里斯多夫·賽茲耐克勸導大家,我們永遠不會知道別人如何看待我們,所以才不停地努力,想讓自己變得更好,試圖讓自己安心。但其實,我們需要學習的是帶著不確定性去生活。我們不可能知曉別人對自己的看法,每個人都是在通過有色眼鏡看待別人,在這個問題上,我們無法對他人施加影響,要學會接受自己的無能為力。

那麼除此以外還有哪些行之有效的心理療法呢?

不一樣的心理劇療法

在很多人的眼中,心理出現問題,只要忍一忍就過去了。然而……

王爾東是蘇州大學的一名老師,他另外的身份是一名心理諮詢師。他講述了這樣的案例。

王燕是蘇州的一名小學語文老師,4歲的孩子死於一場意外的交通事故。為此,她一直沉浸在深深的自責之中。有的時候,她就像魯迅筆下的祥林嫂一樣,一直重複念叨自己不該讓孩子乘車,有段時間她還產生過輕生的念頭。

王爾東在前期了解情況的過程中,聽王燕描述這樣的場景:「在一個無人的小鎮里,夢到自己的孩子,孩子一個人非常孤單,問我什麼時候來接他。」

在王爾東看來,這是一個夢境,正好可以運用心理劇的方式重構當時的場景。他找到了4名心理諮詢師,讓王燕挑選其中一人扮演她的孩子,一人扮演她的替身。選完演員之後,他就把舞台交給王燕,讓她按照她自己的夢境來布置舞台。

導演王爾東,加上王燕和4名心理諮詢師,一共6個人。按照心理劇的慣例,為了保護王燕的隱私,王爾東沒有允許她的親屬來到現場。

心理劇開始之後,導演帶著王燕逐漸進入角色中。王燕突然情緒爆發,她對著「孩子」抱頭痛哭,並不斷地對「孩子」說「媽媽很想你」。

運用心理劇的治療方法,其中最重要的一個環節就是角色互換。在第一輪情緒宣洩之後,作為母親的王燕,要將自己的角色互換成自己的孩子。目的是幫助王燕從孩子的角度來看自己,從而讓她捋順自己的心結。

接下來,由曾扮演孩子的心理諮詢師來扮演「媽媽」,王燕來扮演「孩子」。心理諮詢師向王燕所扮演的「孩子」提問,問「媽媽」過得好不好。

「我一個人非常孤獨,非常捨不得媽媽,還想做媽媽的孩子,你要養好自己的身體。」王燕扮演的「孩子」回答道。聽到這樣的回答,作為導演的王爾東覺得心理劇的治療對這位母親產生了作用。

運用相同的方式,讓王燕反覆幾次交換扮演角色。

「交換角色之後,王燕就當場頓悟了。她突然意識到自己的孩子的意外去世並不是自己造成的。她覺得應該改變自己的狀態,當場就對我表示要養好自己的身體。」王爾東說,這一次治療算是比較成功的治療。

曼陀羅心靈彩繪舞蹈瑜伽

彩繪曼陀羅繪畫是通過在一個「圓」里繪畫,表達真實的內心世界,使人能夠全神貫注地觀照本我。曼陀羅是極為有趣的探索內在和回歸源頭的方式,在繪畫的過程里,指引並支持著人們的精神意識和心靈成長,並在其中獲得意義非凡的經驗。曼陀羅就是梵文,拉丁語的拼法是Mantra,Man解作「心意」;tra則解作「使……釋放」。因此曼陀羅也可以看成是一種可以讓心意得到釋放的瑜伽練習。

沙盤遊戲療法

沙盤遊戲療法,簡稱沙游,又稱箱庭療法,最早是在兒童遊戲中被發現的,由瑞士的一位心理學家卡爾夫發展創立的心理治療方法。

沙游的魅力在於,撫沙會使你的觸覺變得靈敏,能使人聚集於此時此地,沙子、沙具和你其實有種說不清、道不明的聯結。在製作的過程中,你會發現,這些生命和靈感都是自己賦予的,自己其實是有能力治癒自己的。即使不是治療,沙游也能讓自己領悟成長心路。

「兒童繪畫心理療法」為何?

「繪畫心理療法」----由「繪畫」和「療法」兩個詞語組合而成,意思即是說:以繪畫表現作為心理療法的依據進行活用。有些人可能會認為「繪畫」只是一些微不足道的行為,但是正是這些微不足道的小動作使兒童們的心靈和個性朝著健康的方向發展的。在這裡所提到的「治療」,並非我們通常所說的常規意義上的醫學性質的治療,繪畫心理的「療法」是一種調整心靈平衡的方法,是為了人們能夠更加順暢地過生活,並幫助人們保持一顆明凈的心。

心理療法「死亡體驗」,讓你重拾生命的意義

謝洪全先生2014年初在上海創立了聆心文化傳播有限公司被認為是現階段中國最權威、最具影響力的死亡體驗館。和「棺材學院」一樣,它也會提供逼真的死亡情景,盤坐在棺材內寫著遺書,體驗「死亡」後躺在棺材裡的20分鐘,黑暗中你甚至可以聽到化的「呲呲」聲縈繞在耳邊。

「寫遺書,睡棺材,這些特別的情境會給人心靈上強烈的刺激,傷心事兒、遺憾事兒就會一股腦兒全都湧出來。這時我們的導師就會以傾聽者、陪伴者的身份,引導負面情緒的釋放。」謝洪全將死亡體驗比作是給人心靈帶來的一劑「猛葯」,因此所有的導師都必須最低持有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證書,而體驗者也只能體驗一次。

除了「死亡體驗」這樣的活動形式,該機構也還會輔助心理諮詢、沙盤、讀圖等手段幫助人心靈成長,穿越死亡追求生命的意義。

當然,這樣一次死亡體驗價格不菲,正式售價為24800 元,主要面向中高端人群,幫助他們解決壓力大、焦慮、憂鬱等心理問題。

自我催眠術

自我催眠暗示療法是通過自我催眠和積極的自我暗示,自我控制心身狀態和行為的一種心理療法。自我催眠暗示療法目前在世界許多國家中已被廣泛應用。它是通過自我催眠和積極的自我暗示,自我控制心身狀態和行為的一種心理療法,進化到今天的人類已具有利用自我意識和意象的能力,可以通過自己的思維資源,進行自我強化、自我教育和自我治療。實際上,人們早已應用自我催眠暗示,如祈禱、宗教儀式、印度的瑜伽術、中國的氣功術等都是以不同的方式實施自我催眠暗示。

部分內容來源於網路

來源:中國青年報及網路資料

記者:夏瑾

編輯:李雅偲 陳鳳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共青團新聞聯播 的精彩文章:

校園欺凌又出命案!只怕治理雷聲大雨點小!

TAG:共青團新聞聯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