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敬凌:陽明心學對毛澤東的影響

敬凌:陽明心學對毛澤東的影響

儒家文化中,自古孔、孟、朱、王並稱。而王陽明,最具現代性。他以儒家經世致用的心學實踐精神,開啟了嶄新的儒家終極價值觀「三不朽」人生的典範。王陽明哲學觀念為「心即理」,認識觀念是「知行合一」,道德觀念是「致良知」。陽明心學是一個系統的心學實踐價值觀。後人評價王陽明「立德立功立言真三不朽,明理明知明教乃萬人師」。王陽明心學在當時社會上掀起了一股思想解放潮流,500年來,更是影響了無數的思想先鋒和偉人英雄,先不說陽明心學對思想文化史的影響,單就政治軍事人物,我們就可以列出一大批名單,徐階、張居正、戚繼光、孫承宗、康熙、曾國藩、張之洞、東鄉平八郎、孫中山、蔣介石等等,都是王陽明的忠實信徒。

也許我們很多人都知道蔣介石一生服膺王陽明,把《傳習錄》作為枕邊書,一生形影不離。他以陽明心學修身和指導作戰,退居台灣後,還把台灣草山改名陽明山。但其實,真正把陽明心學智慧精華學到精熟的還是毛澤東。

毛澤東年輕時代的學習幾乎都和陽明心學息息相關。

斯諾在他的《毛澤東自述》中這樣描繪:

「……給我印象最深的教員是楊昌濟,他是從英國回來的留學生,後來我同他的生活有密切的關係。他教授倫理學,是一個唯心主義者,一個道德高尚的人。他對自己的倫理學有強烈信仰,努力鼓勵學生立志做有益於社會的正大光明的人。我在他的影響之下,讀了蔡元培翻譯的一本倫理學的書。我受到這本書的啟發,寫了一篇題為《心之力》的文章。那時我是一個唯心主義者,楊昌濟老師從他的唯心主義觀點出發,高度讚賞我的那篇文章。他給了我一百分。」

毛澤東24歲寫的《心之力》,雖然已經無法找到(現有的《心之力》是偽造的),但從他的《倫理學原理》批註可以找到如下的字句:「故凡有壓抑個人、違背個性者,罪莫大焉。故吾國之三綱在所必去,而教會、資本家、君主、國家四者,同為天下之惡魔也。」「大凡英雄豪傑之行其自己也,確立偉志,發其動力,奮發踔歷,摧陷廓清,一往無前……」

毛澤東幾乎將王陽明視為自己的精神導師,更是稱其為自己的「傳教之人」,他把陽明心學歸納為兩條——

一在貴我,一在通今。

貴我者,「橫盡虛空,山河大地,一無可恃,而可恃者唯我」;通今者,「豎盡久劫,前古後今,一無可據,而可據惟目前」。

所謂「貴我」,就是指「心即理」;所謂「通今」,就是指「知行合一」。

心即理,既然道理不必外求,那麼一個人專註於自己的內心,專註於完善自我就可以,只要自我成熟完善了,那麼事功不過是水到渠成。這讓毛澤東擺脫了早年犧牲小我成就大我的思想。宇宙在我心中,我心即是宇宙,更是讓毛澤東有了吞吐日月的氣魄。一代偉人的氣象就此成型。在後來毛澤東的詩詞中,那種睥睨山河、指點江山的氣勢便是由此而來。面對中國紛亂的時局,也就有了從容不迫的自信。

王陽明曾經說過,知行工夫,本不可離。知行合一,在毛澤東的《實踐論》里反映得更為透徹。他說: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你就得親口吃一吃。王陽明說:真知即所以為行,不行不足謂之知。毛澤東在《實踐論》中說:如果有了正確的理論,只是把它空談一陣,束之高閣,並不實行,那麼,這種理論再好也是沒有意義的。《實踐論》是一篇關於認識論的專著,以「實踐論」為標題,系統論述了認識和實踐的統一關係,突出地強調「實踐」的意義,這與中國的講知行統一、注重踐行的優良傳統,有著直接的繼承關係,是不言而喻。當然,傳統的知行觀在毛澤東那裡也已是經過了改造,具有了嶄新的意義,他的知行統一觀的「行」,是指人們改造世界的社會實踐;「知」,是人們在改造世界的社會實踐中的認識;他的知行統一的模式是:「實踐—認識—實踐」,這是一個由實踐到認識,再由認識到實踐,循環往複地不斷前進的辯證發展過程。他把傳統的知行統一觀提高到馬克思主義唯物辯證思維的高度,把二者融合為一。

大家以為中國共產黨能夠取得解放戰爭及系列戰爭的勝利,得自於馬克思的思想,其實馬克思傳入了很多國家,但真正取得徹底勝利者唯獨中國!為何?其實際原因就是毛澤東在王陽明的影響下,沒有讓馬克思的思想流於空談,而是把它和中國實踐結合起來。深諳「知行合一」的毛澤東知道,理論是理論,得落在實踐上才行。這也就是人們所說的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過程。

毛澤東一生涉獵了很多領域,哲學、政治、經濟、文化、歷史,但是要說影響毛澤東最深的,還是陽明心學,正是有了心學的這兩點基礎,才有了後來的毛澤東思想,才有了一代偉人橫空出世。

在楊昌濟的影響下,少年毛澤東曾對《王陽明全集》、《傳習錄》逐句逐字做批註!那我們先來看看楊昌濟。

楊昌濟是一個不折不扣的陽明心學專家,他提倡:「天地萬物,以吾為主」「人之力莫大於心」。他將陽明心學總結為:一則求理於事物,一則求理於吾心。他的教育思想合王陽明和西方泡爾生等為一,提出了:知行統一,注重實踐,反對空談;以道德教育為中心,提出「立志、理想、愛國、殉國、勤勉、存誠、立功、勇敢、堅忍、貴我通今」等10方面內容;楊昌濟還教育學生要注重身體力行的作用,他認為一個人要想樹立一種奮發向上、積極進取的人生觀,就必須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講求實際。他還認為,教育的作用在於「倡民族之精神」,「救人心之陷溺」,圖社會「根本之革新」,最終達到感化人之目的。在楊昌濟的教育、培養下,以毛澤東、蔡和森等為代表的湖南早期黨史人物群體在成長道路上深受其影響,毛澤東等認為「知也,信也,行也,為吾人精神活動之三步驟」。

然後我們來看一看另一個直接影響毛澤東思想的導師黎錦熙,毛澤東經常和他討論陽明心學的種種思想和智慧。1917年毛澤東的信中就曾大段論述過「欲動天下者,當動天下之心」的道理。同時還講了一個觀點:宇宙之真理為萬物的「大本大源」,掌握了這個「大本」的聖人,能「通達天地,明貫過去現在未來,洞悉三界現象,如孔子之『百世可知』……」。這無疑是傳統的聖人崇拜、神秘性的天人合一思維,是唯心主義的。但是,早年毛澤東又注重務實,講求經世致用;主張知行統一、重在實行,他從書中一些強調個人意志作用的唯心主義觀點得到啟悟,以唯意志論思想反對傳統的天命論。黎錦熙閱畢毛澤東來信後在日記中寫道:「得潤之書,大有見地,非庸碌者。」可以說,毛澤東很好的吸收了陽明心學的武鬥精神,發揮了王陽明「破山中賊易,滅心中賊難」的洞見,在以後他所指導的戰役中,時時能看到心學的威力。比如宣傳單、條幅、大字報,幾乎都是先從攻心開始。再看他在不同革命時期的口號:「槍杆子下面出政權」「千萬不要忘記階級鬥爭」「為人民服務」等都是抓住了事務的根本和咽喉,深悟心學的本質。即是在後期治國,他也極其重視思想教育和觀念改造的意識形態層面來改造知識分子,而希望盡量去掉知識人中的虛飾俗儒的成分。

毛澤東曾經說過:「予於近人,獨服曾文正,觀其收拾洪楊一役,完滿無缺。」

有人說,中國歷史上做到立德、立功、立言的聖賢只有兩個半人,一個是孔子,一個是王陽明,再加上曾國藩(算半個)。也有人說,中國只有兩個人能稱為聖人,這兩個人就是孔子和王陽明。還有人說,中國歷史上,文人用兵當以三人為最:諸葛亮、王陽明和毛澤東。於是我們慢慢浮現一個人物脈絡,孔子、諸葛亮、王陽明、曾國藩、毛澤東。他們五個人似乎可以並稱的。毛澤東一生佩服曾國藩,但曾國藩也曾感慨:「王陽明矯正舊風氣,開出新風氣,功不在禹下。」後人還說曾國藩:「一生望隆新建伯」,可見,曾國藩一生是以王陽明的事業作為目標的。

我們知道,蔣介石曾經以陽明心學作為藍本,掀起了新生活運動,他還在多次軍訓中提到王陽明心學對他的影響,勉勵他的部屬能夠多學習陽明心學,以至於「新心學」學者賀麟還把孫中山、蔣介石作為陽明心傳的嫡系來建立理論系統,還得到了蔣介石的認同,後來因為國民黨在大陸的失敗,不了了之。其實,陽明心學對毛澤東一生的影響更大,只是沒有被說破而已,一則中國共產黨的意識形態是馬克思唯物主義,當時的唯心主義還是批判對象,這主要是政治的需要。但從思想來說,毛澤東對心學的應用可以說是出神入化,同時還是貫徹他的一生的事業。

他曾指出:「掌握思想教育,是團結全党進行偉大政治鬥爭的中心環節。」這裡強調做事先立心,加強思想教育和理論武裝,掌握思想教育,即是強調要溯源頭、抓根本導向。他寫的《為人民服務》《紀念白求恩》《愚公移山》等篇章,樹榜樣,淳風氣,以求修鍊內功,見賢思齊,鍛煉隊伍。他的哲學名篇《實踐論》,其「實事求是」之理路,與陽明心學之「知行合一」等理念一脈相承,又創造出了實踐出真知的新的思維模式,承繼源頭,充溢思想之「活水」,源源不絕。毛澤東之所以長於決斷、應變無窮,又能在革命事業的低谷期安時處順,勝似閑庭信步,同陽明心學支撐密不可分。

據王元化先生的說法,早年毛澤東的很多思想本來就同王陽明比較接近。他年輕時曾服膺王陽明,「求是」的思想,原本典出王陽明。杜維明在《宋明儒學思想之旅》一書的前言中指出:「王陽明是儒學傳統中最活躍的思想家之一,對一代又一代東亞知識分子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從16世紀到17世紀後期,他的哲學傳遍中國本土,主導著中國知識界。在日本,陽明學有中江藤樹、熊澤蕃山、佐久間象山等傑出的思想家進行解說,被看做日本思想的一個重要傳統。陽明思想的聲音在當代中國和日本仍然有著清澈的迴響:孫中山的行動學說、熊十力的心靈哲學、毛澤東的實踐論,都多少受了陽明思想方式的影響。」

民間研究者甚至認為:毛澤東是最後也是現代最大的心學家,比後來許多心學理論研究者高明多了;而蔣介石則是最大的理學家,他學習的僅僅是理學的皮毛部分。心學和理學,竟然被放在國共兩黨的鬥爭哲學上來衡量。

王陽明是中國近五百年來最具原創力的思想家和聖人。他建立了心學理論,把「自強不息」與「知行合一」陽性基因、行動力基因重新植入中華民族精神;同時,他還身先士卒做出了踐行榜樣;其三,在教育傳播心學思想帶出了一批弟子,在中華社會播下了一批心學種子。其心學核心理論「致良知」與「知行合一」精神貫穿於中華現實社會的方方面面,使中華民族人人事事時時處處踐行「致良知」與「知行合一」。500年來,絡繹不絕。

敬凌簡介:

文化推廣者,學者,心學家。湖湘人,南嶺居。古聖賢文化的追尋者,新傳統主義的創建者。意欲通過誠、定、通重建中國人的心體和精神家園。

掃描二維碼

關注更多精彩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敬誠文化 的精彩文章:

TAG:敬誠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