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圖說青陽:青陽的牌坊

圖說青陽:青陽的牌坊

牌坊,又稱牌樓,中國特色建築文化之一。是封建社會為表彰功勛、科舉、德政以及忠孝節義所立的建築物。也有一些宮觀寺廟以牌坊作為山門的,還有的是用來標明地名的。是一種獨特的門洞式紀念性建築物,一般用木、石、磚等材料建成。現代城市建設中牌坊則多被用為傳統特色的標誌物,建於風景區或街區等入口位置。

在皖南徽州地區,牌坊是與民居、祠堂並列的聞名遐邇的建築,被譽為古建「三絕」。

青陽地處古徽州和九華山之間,同屬「大徽州文化圈」,邑人自古崇德敬教,女慕貞潔,男效才良。光緒《青陽縣誌》記載的貞節、烈女就有6800多人。該志主編周贇在《青陽縣誌》序中寫道:「承平則富教有資,世 變則戰守足恃, 其扶輿磅礴之氣,鍾而為孝子、為忠臣,為義夫節婦,揆文奮武,豪傑代生……始見為江左名區也哉!」由此可以看出,青陽縣也是小小的禮儀之邦。

歷史上,青陽曾有48座牌坊。據明代萬曆《青陽縣誌》記載,時青陽縣城有22座牌坊,其中廢坊8座。又據清光緒《青陽縣誌》記載,清代記錄在冊的牌坊總數有48個(含明代的和廢掉的),咸豐、同治年間,清軍與太平天國戰爭後,縣境內牌坊數量減至26個,縣城僅剩12個,多數集中在縣衙前、蓉城書院和東西察院附近,大都為六部以上官吏所建的「甲科及第」坊。抗戰時縣城幾次遭日機轟炸。至建國初,縣城只剩下四座牌坊,「文革」中被全部拆除。

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時代在前進,社會在發展,人們的價值觀念也跟著變化,鄉間尚存的老牌坊被當作珍貴文物保護起來。上世紀九十年代初,縣文化部門從南陽鄉東河村搬遷陳良台牌坊,放到縣博物館門前廣場供遊客參觀。

青陽現有新老牌坊十幾座,其中元代門坊1座,明代門坊2座、門樓1座,清代牌坊1座、門樓1座,余為新建的牌坊。陳良台牌坊建於乾隆41年,為四柱三門五樓式。正中坊額陽刻「聖旨」和「旌表孝義陳良台之坊」等字,坊石上還刻有高浮雕圖案。能工巧匠施盡其技,每一處花紋,每一筆雕刻,構思巧妙,結構嚴謹,雕鏤精諶。鐫刻的人物、龍鳳獅子馬牛魚鹿等群像,形神兼備,活靈活現,展現了那個時代的高超水平。

陳良台牌坊(三門五樓)

九華鎮老田吳村北有一小巷,保存著一座元代石坊,上書有「仁里」二字。元代建築,青陽獨此一處,為江南農村所罕見。柯喬門坊,明嘉靖年間建築,現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太平山房門坊,為明末建築,四柱三門三樓。正中匾額揩書陰刻「積善流芳」四個徑尺大字,坊額間磚雕戲曲故事,底座是大理石雕的單層須彌座。樓頂用磨磚斗拱出挑,翹角凌空,氣宇軒昂。太平山房現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老田吳元代石門坊

改革開放後,隨著旅遊業的快速發展,青陽又新建了十幾座牌坊,優秀的建築文化得以傳承,彰顯了中華傳統文化強大的生命力。

精美的雕刻(牌坊局部)

柯喬門坊

太平山房門坊(吳紹龍拍照)

老田村吳文梓門樓

古蓉城磚雕(蓮峰雲海景區供稿)

紅線中有一座牌坊,牌坊後面建築是奎光閣和夫子廟

九華西路定心橋出土的老牌坊構件,現藏於縣博物館

牌坊構件(蓮峰雲海景區藏品)。紅線處有「池州知府張士范」等文字,乾隆時期張士范在池州府供職,《青陽縣誌》收錄了幾首他的詩。

五溪大牌坊,雕工精湛,紋飾豐富且美,氣勢宏偉壯觀,冠絕群坊。

翠峰寺山門,衝天柱頭式坊

一間二柱一樓

新車站 上東美食街牌坊

九華大峽谷山門牌坊

千畝荷園入口牌坊

齊春生態園入囗牌坊

人民公園入口門坊

附錄:以下是九華山牌坊

清代,九華山陽明祠門坊

圖片自動識別,下載本地頭條——本土資訊最早知道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青陽熱線本地頭條 的精彩文章:

僧俗和諧共處顯情誼
大年初一天河灣小區業主燒香引發「火災」之烏龍事件

TAG:青陽熱線本地頭條 |